很多家长说,为人父母以后,很难再时刻保持当初的优雅。孩子,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小东西——即便忍耐力再强,也有抓狂的时候…… 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们是怎样想象自己当上父母后的感觉呢?应该多是美好的画面吧:亲子共读、在晨雾中一起跑步、开心进餐、嬉闹、鼓掌、拥抱、欢笑……一切都如电视广告般美好。 但实际上等我们真正当了父母,却发现情形早已变得不妙了。我们成了监工,时而愁苦、时而凶神恶煞,孩子成了麻烦制造者,我们当父母的似乎就是消防员,整天处于警戒状态,时刻准备着去救火。最糟糕的是,火灾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我们没有喘息之机…… 如果把你和孩子的互动录像一段,您会看到怎样的自己? 朋友曾经录像,发现,自己一个小时跟孩子互动里,75%的语言是各种命令和禁止、说教、训斥,太可怕了! 语言对幼儿的心理暗示 比如我
丁妈家楼下有个小朋友叫毛毛,跟小宝年龄差不多。周末,两家人经常一起带孩子出去玩。毛毛机灵又活泼,个子比小宝还稍微高点,可就是有一个毛病——口吃。 上周末,趁孩子们玩得起劲,毛毛妈忧心忡忡地拉着丁妈说: 他都三岁了,说话还结结巴巴的,有时候一个字重复好几遍,我都替他着急!我跟他爸天天提醒他好好说话,但是一点用都没有!你看,最近好像还更严重了。 「以后会变好吗」和「现在怎么办」 问题一 孩子长大以后能不能好? 其实,口吃的原因目前还不明确。8% 左右的孩子曾经出现过口吃,而这个比例在成年人中只占到 1% 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不过丁妈明白,这样并不能完全消除爸妈们的担忧。怎么知道自己的宝宝会不会成为那 1% 呢? 孙老师列举了下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很难拥有幸福。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的,只要付出与之对等的努力与汗水,想要实现并非难事。 但是,有一样东西,可能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却寻它不着,哪怕事业再成功,最终都无法逃过这一“劫”。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阿道夫·默克勒是德国的一位亿万富翁,他的生意一直做的风生水起,在2008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排名第94。 然而,2008年底欧洲暴发了金融危机,由于判断失误,他的生意遭受了重大损失。 已经74岁高龄的阿道夫,无法承受这一打击,最终选择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击垮他的,正是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安全感的缺失,他找不到值得信赖的帮助,失去了与危机抗争的信心,没有足够的底气与后盾能够支撑下去。 有的时候,打败一个
做事情磨磨蹭蹭,孩子“慢热”长大会没出息吗?聪明的父母要知道。你说这孩子怎么跟小蜗牛一样啊。”我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不过也的确能够感受到她的烦恼。 在班级里处处比别人动作慢的孩子总是让老师感到更加头疼一些。不断接到老师投诉的父母当然也会更加头疼。那么我们的“小蜗牛”是没有办法改变了吗?“小蜗牛”的慢到底是属于慢热还是磨蹭拖延呢?作为父母到底该怎么分辨呢?父母又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改变呢?您不妨跟着小编看下去。 “小蜗牛”生活中的一些表现 一般来说,孩子动作慢都有一些共同的表现。各位父母不妨来对号入座一下。 1、做事情磨磨蹭蹭。这一点可能是“小蜗牛”们最明显的表现了。早上起床要催十次,穿衣服要催十次,吃早饭时更是要父母不断地在他耳朵边念叨:“吃快点吃快点,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有时候看着他们缓慢的动作,父母恨不得能亲身上阵
美国前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知道吗?他的杰出的口才与过人的智慧与他的母亲早期独特的家庭阅读是分不开的。 据布什夫人芭芭拉回忆说:“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让她读书。因而她知道亲子阅读的重要,知道给孩子读书的意义。”于是,后来芭芭拉经常给自己未上学的儿女、孙儿孙女们进行家庭阅读。她说:“在家中给学龄前儿童朗读,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是重要的学前一课。” 可以说,布什夫人的“家庭亲子阅读”,对这个荣耀的家族的孩子们进行了良好的文化知识教育熏陶,在孩子们取得的成就里,她的“家庭亲子阅读”功劳是不可取消的。那么,布什夫人芭芭拉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亲子阅读法宝”呢?下面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1.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布什夫人,每天坚
台湾著名作家吴念真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的儿子数学成绩很烂,老师在给家长的联络本上写道:“数学成绩要加强!”妻子看到后,劈头盖脸对儿子一顿臭骂。 吴念真赶紧把妻子拉到一边,问道:“你上学的时候,数学很好吗?” 妻子回答:“很烂!” 吴念真说:“我的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 然后,吴念真认真地对妻子说道:“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时,可能你会发现,有时我们未必是不努力,而是真的不擅长。那么,又何苦来为难孩子呢? 一个寒假,朋友大榕都在家闭门不出, 既没有走亲串友,也没有参加同学聚会。 跟她一起宅在家里的,还有儿子冠群, 小家伙被妈妈拦在家中,每天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 任务是大榕为儿子量身定做的, 她给儿子制定
好妈妈有“5标准3忌讳”,这些做好了,孩子肯定孝顺懂事学习棒!这些做好了,孩子肯定孝顺懂事学习棒!身为妈妈的你是否达标了呢? 五大标准是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 1、 一个好妈妈,是不攀比的母亲 很多孩子小时候就有一个噩梦之音在耳朵边不停的徘徊,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大伯的女儿钢琴九级了,王叔叔家的弟弟跳了两级,张阿姨的儿子已经被北大录取了,小姨家的女儿物理竞赛又得了第一。"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会给宝宝带来压力,还带了童年阴影。 做一个不攀比的妈妈,会让自家的宝宝更自信也更有活力。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特别的存在,大人总是喜欢把所有的孩子都放在同一个模子里去比较,同一个标准,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了一样的木偶人。一个好妈妈,应该努力在生活中帮助自己的孩子激发潜能,让他成为自己。 2、 一个好妈妈,是会和孩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但也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必须面对的事情。最近,艾艾的奶奶去世了,葬礼上的艾艾不仅没有伤心,反而表现出比平时更加调皮:他不仅用衣架打了家里的小花猫,小花猫由于乱窜而撞碎了墙边的香炉;他还将小凳子搬到阳台,然后伸手将一个花盆推倒;他甚至还企图要爬到灵床上,被亲人呵斥阻止才停下来…… 他这一连串的行为给参加葬礼的亲人带来厌烦,这孩子太闹了,最后被父母强行关到房间。 葬礼结束后,妈妈试图让他意识到错误,没想到孩子的回答让人泪流满面: 小花猫是奶奶的宝贝,每次打小花猫都会被奶奶呵斥,但奶奶这次却没有; 阳台的蝴蝶兰是奶奶每天呵护的植物,从来不允许他触碰,但他今天推到了奶奶却没有生气; 他经常跟奶奶一起睡,睡醒后,奶奶会拍一下他的小屁股:“懒睡虫,起床了”,他希望像平常一样,躺在奶奶身边睡上一觉,醒来后
过年孩子的压岁钱该给多少?别把压岁钱的目的搞错了!导致年轻人都不敢回家过年了,也有像广东过年习俗,压岁钱10块20一个包,压力就小很多。 过年的时候,长辈给孩子发压岁钱,总是会上演一出拉锯大战,人家长辈要给孩子,爸爸妈妈非拉着说不要,说是怕孩子会忍不住乱花。其实家长们可以放手让孩子收压岁钱的,毕竟一年到头就一次。 过年孩子的压岁钱该给多少?别把压岁钱的目的搞错了! 1、让孩子学习理财 孩子可以收压岁钱,但是要约法三章,哪些地方可以花,哪些地方不可以花。可以把所有的压岁钱分成三份,一份固定存入银行,一份自由支配,还有一份用于家庭成员集体活动,比如旅游。让孩子自己记下收入的每一笔压岁钱,同时记下每一笔开支,这样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为什么有时候钱不够花,慢慢做到开支有度,学会自己管理钱财。
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孩子的人生影响很大,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孩子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遇事持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体现了他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孩子如果在漫长的生活中形成对事物的乐观态度,他的成长就会更顺利些。那么如何来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乐观的习惯呢? 根据宝妈多年的育儿及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家长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还是父母榜样的力量,所以家长对待生活要有积极的态度和相信问题总会解决的信念。比如今天起床晚了,可能上班会迟到,就不能怨天尤人,而是抓紧时间积极解决问题,并且明天一定要按时起床。而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生气,不要责怪孩子,也不要代劳,而是相信他此时或者将来能在她能力基础上做好,并且适时提供一些帮助。 对孩子强调爱和感恩 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
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受欺负?家长们要让孩子不变受气包?小时候,妈妈常跟我说遇到班级里的恶霸,只要攥着拳头,给他一个抗议的眼神,他就会知难而退。妈妈的语气是那样的坚定,让小小的我心中一直坚信这招管用。 对,后来遇到了“魔女“玲玲,我没有逃走,而是腰板挺直地面对她,让她感受到我强大的气场。结果迎面而来的,是玲玲的“熊掌”。然后在我脸上留下的是清晰的“五指山”。 从小时候的亲身经历,到如今在早教中心里常听到妈妈们的抱怨,小孩子受欺负好像是家家都会遇到的。到底怎么做才能减少或者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呢?让拥有8年早教经验的我与大家分享心得。 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受欺负 1.从小被过度保护的孩子 由于家长溺爱着孩子,不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把他们保护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状态之下,使其从来没有承受外来的刺激或
每个人都有走神的时候,但怎样才能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注意力不集中”呢?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该寻求医生的帮助或进行治疗? 济南六一儿童医院专家认为:判断儿童是否有“注意不集中”,有以下需要量化的方面进行参考诊断,以下九条,每条有“从不、偶尔、经常、频繁”四个程度,来初步评估孩子的注意力情况。 提示:请根据你的孩子过去6个月的行为举止来认真进行评估 1.不能仔细注意细节,常发生粗心大意所致的错误 2.在学习工作或活动时,注意力难以持久 3.与之对话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不听从指令而难以完成或组织各项工作和任务(并非因为不能理解指令) 5.难以完成或组织各项工作和活动 6.逃避、不喜欢或不愿参加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工作或活动 7.遗失作业或活动所需要的东
宝宝快1岁时,大多数都喜欢拿东西当鼓敲。家里的玩具,吃饭用的筷子、勺子,只要他能够得着的东西都成了他敲打的工具。有些父母由于不了解宝宝这一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秘密,以为宝宝是在捣乱,又怕他弄坏了这些东西,便极力进行阻挠。殊不知,父母这样傲,会阻碍宝宝的正常发展。 父母们应该知道,宝宝敲敲打打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探索行为。因为宝宝在半岁至1岁左右肘,大脑正处在一种模糊的意识状态下,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希望在视觉和听觉上,寻求对外界的感知。 因此,宝宝在敲打东西时,双手是在触摸外界事物,而敲打发出的声音又会刺激大脑反应,引发宝宝的思考。比如,宝宝在用筷子敲桌子或碗时,他可能会想:“为什么敲桌子和敲碗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为什么桌子的声音,会比较闷,碗的声音会比较清脆?”同时,各种物体碰撞时发出的不同声I响,也会让宝宝觉得很开心。 经过
23个月宝宝该玩什么?宝宝已经有初步的群体意识了,这个月,和宝贝玩什么呢?现在应该让宝宝了解一些职业名称及工作内容了,以增长社会知识。 告诉宝宝,给人看病的是医生,为病人打针的是护士,农民伯伯种地,每天给家里送报的叔叔是邮递员等。 同时让宝宝知道家里每个人的职业及工作内容。 【解说】让宝宝了解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存在不同的分工。讲解时须情景化、可视化,例如在医院时指给宝宝看谁是医生,谁是护士;然后回家可以看相关的绘本,找出医生、护士。 “满载”而归 如果小区内有小店,可以让宝宝去帮妈妈买一袋盐或其他小东西。 开始时,爸爸妈妈可以先带宝宝一起去,在路上碰到熟识的邻居会打招呼,向宝宝介绍店里的阿姨或奶奶,让宝宝了解整个交易的过程。 然后可以让宝宝自己进去超市,爸爸在超市门口等,妈妈悄悄地躲在宝宝附近观察,看宝宝独自怎
孩子们的寒假有一个多月,这么长的一段时间足以培养很多好习惯,也足以养成很多“臭毛病”。每年正月十六开学时,总会有孩子假期作业一点没动、上课打瞌睡、写作业走神,甚至在家闹脾气不想上学。 寒假,不仅仅是玩的时候,更是孩子身体、习惯、学习的休整期。利用得好,就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学习习惯,开学后轻松适应,弯道超车;利用不好,有些孩子开学2个月都不在状态。 下面这7个重要习惯,只要孩子能坚持做到3个以上,这个寒假就算没荒废: 按时休息、起床 在假期里,妈妈们抱怨最多的就是孩子的作息习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喊他吃个早饭得喊8遍…… 其实,孩子在寒假里起床比以前晚一点,或者偶尔睡个大懒觉,都可以接受,咱大人不上班的时候都会赖床,何况孩子。但如果孩子天天睡懒觉,甚至上午10点半还不起,就是个大问题,也是所有假期坏毛病的源头。
很多人都说,小时候可能女孩子比较聪明,但是特别是上了高中之后,还是男孩子比较有优势。对于这样的说法,专家认为,智力在男女儿童间是不存在差异的。 许多专家进行了反复研究讨论,认为虽然男女儿童在身体结构、体质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性别的差异并不影响人的智力的高低,就整体而言,智力在男女儿童之间并不存在差异。 人的智力活动是有其物质基础的,这就是大脑结构与其机能,它们在男女之间都是相同的,既然进行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相同的,男女之间的智力也就不会有必然的明显差异。男女儿童在智力的某些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男孩、女孩智力分布情况稍有差异。 从整体上看,女孩智力分布比较集中,而男孩的智力差异稍大些。也就是说,在男孩群体中不同的智力水平悬殊较大,而女性智力比较平均。 在智力活动的某些方面,男女儿童各有所长。
孩子有这五种行为说明心理问题严重哦!当你家孩子有这五种行为的时候,说明孩子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大多数父母却不知道! 一.情绪容易崩溃,容易暴怒 造成的原因就是,父母孩子的母亲非常固执和专断,比如总是爱打断父亲讲话,甚至故意找借口禁止孩子到乡下见爷爷奶奶。 建议,如果孩子发脾气,最好在能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将他带到一个单一的地方,让他冷静一下,通过冷处理,让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不过家长要陪着孩子,不能同孩子讲话哦!而家长也要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是不是经常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给他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二.三岁了还是很粘人 过于依赖父母的孩子,很可能有依赖症,这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放手,放心。具体可以带孩子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根她说自己离开一会,等一下回来,让他自己玩,其实就
孩子的压岁钱需要父母管着吗?离春节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如何让孩子自己管压岁钱,关于孩子的零花钱怎么给,孩子怎么花,我一直都特别重视,下面看看这篇文章吧。 说起压岁钱,这关系到我自己小时候的一段黑历史了。 我来自于70末期的一个内地小城市的普通工薪族家庭,父母收入菲薄。为了保证我和我哥能够顺利读完书,我父母用钱非常节省。 理所应当的,我小时候没有任何零花钱,也没有零食和玩具。可是羡慕啊!看到有些孩子有零食有小玩具,我心里又酸又涩。 七八岁的我很符合年龄水平地想出了办法:在爸爸妈妈钱包里偷钱。好吧,说的好听一点是“拿”。 一次成功,买了零食,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直到有一天,院子里的阿姨看到我买零食,跟我妈说起,于是事情败露了。 我妈没有打骂我,她用了一种永绝后患的办法:她向我历数她和我爸是
你家的孩子是左撇子吗?你身边有特别明显的左撇子吗?左撇子的孩子都聪明吗?如果孩子是左撇子,到底要不要纠正呢?关于孩子的行为能力,你还有什么见解? 很多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会突然间发现孩子是“左撇子”,这时候纠正还是不纠正会给父母造成很大困惑。担心不纠正孩子长大后会被耻笑,纠正又害怕影响孩子的动作发育。 其实孩子是不是左撇子,从小时候的各项生活习惯中就能看出来,有的孩子天生就爱使用右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会越发明显,慢慢就造就了孩子的“左撇子”。虽然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使用右手,但如果孩子对左手的控制力和感知度很高,而且也不影响右手的使用,还是不建议强行给孩子就纠正的。 强行纠正,有可能导致孩子口吃 可能你不相信,强行纠正孩子“左撇子”的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口吃”,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往往发现孩子是左撇子的年龄在3岁左右,这个时候真是语言发育的
面对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该如何处理呢?女宝男孩气,男宝女孩气,这是不是不正常啊?接下来看看几位宝妈的提问及回答吧。 人天生在生理性别上分为男性和女性,而社会却赋予两性以特定的行为表现和角色扮演,就是我们常说的“男孩儿气”、“女孩儿气”。一旦孩子的表现违反社会赋予的性别特征,就会引起家长的警觉和担忧。家长的这种警觉有没有必要?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干预吗? 下面来看看几位妈妈的提问及回答 Q1:我一直很喜欢女儿,也想把自家女儿培养得文雅秀气一些,可是我发现她各方面都表现得很豪放,讲话也很大声,喜欢男孩子玩的玩具和运动,做事情也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好像这个性格是天生的,想问专家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她更像个女孩子一些吗? 建议: 只要孩子的性格是健康的,那么家长也就不需要过分担心。孩子的气质是先天的,行为表现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