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他洗澡睡觉也没舍得拿下来。 话说这周是他们学校的“ Week of Caring(关爱周)”,学校组织大家为无家可归者筹款,每个年级负责筹集不同的物品,从饮用水,罐头到袜子。你可别小看孩子们的号召力噢,收工那天我去瞄了一眼,整整十几大箱噢。就这,还只能算是个小项目。 同一时间,这家只有400个学生的小学还运行着另外4个爱心目。“美国心脏协会筹款”,“学校春季拍卖会”,“课外班筹款”,还有捐血(家长)。让我不得不点赞的是,项目虽多却丝毫没有影响效果。昨天早上校长宣布,仅三周,学校就为美国心脏协会筹到了3万美金,只能说孩子(广而告之)和家长(有钱又有心)都很强哈! 话说我也参与了学校的“春季拍卖会活动”,和小朋友班的同学们一起设计制作了一个艺术手工,从想点子买材料,和活动联络人和班主任沟通,到最后在教室和小朋友一起制
当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时,作为家长如何避免矛盾的冲突?孩子们之间玩玩闹闹,打架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家的孩子时,家长该如何处理呢? 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推搡闹矛盾这都是常有的事情,也是家长们头疼的事情,但就有这么一位母亲,处理的相当完美。 那是一次幼儿园开了一个活动,邀请父母参观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那一天所有的小朋友都没有课,都在都老师带着玩游戏。 有两个小朋友在抢玩具小车,其中一个孩子长得高一些,直接腾出一只手将另一个小朋友推到了沙坑里。 自然是哭了,家长闻讯赶来,那位打人的孩子的家长先把沙坑里的小朋友抱了出来,还拿出了小朋友喜欢的糖,哄了几句,就走了自己孩子面前,在众人以为她要打自己孩子的时候,她居然蹲下了,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高,柔声问道“很喜欢这个玩具吗”? 孩子可能是看见妈妈这么温柔,
什么是“哭声免疫法”?“哭声免疫法”对孩子真的有效吗?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其实都想让孩子长大后,能够自主独立,不依赖父母,所以很多家长从孩子才出生就对孩子施行“哭声免疫法”。 “哭声免疫法”就是指孩子哭的时候不管他、不安慰,也不拥抱,等孩子不哭的时候,就抱抱他,一次来告诉孩子只有乖才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 但是马伊琍用自己的孩子证明了这种方法到底有多蠢,还有多残忍,其实一个孩子在几个月大的时候,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如果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冷落”他,那么这个孩子的性格一定是有缺陷的,如今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孩子因为缺少爱,而得各种症状,比如抑郁症或者孤独症。但是依然有很多家庭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然自认为从小“冷落”孩子就是对孩子好。 但是当马伊琍的二女儿出生后,她就发文驳回了这个观点,在大女儿小的时候马伊琍就让女儿单独睡在一个房间,每次大女儿深夜里哭着
过分依赖是一种病态,培养孩子安全感是为人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妈妈要离开一会儿,他就会特别的紧张,哭着喊着不让妈妈走。 妈妈很困惑:为什么隔壁的小婷才3岁,就已经能满大街跑,有时候还会自己串门、去买东西。而自己的儿子已经4岁了,为何一刻也离不开她呢? 在百度百科,对于依赖的解释为: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日常生活中有人对烟、酒、茶、咖啡的嗜好,其原因都是人们对这些物质产生了依赖性。 “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关心自己”。美国著名作家、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不管我们看起来多么强壮,也不管我们花多大的心思,竭力做出无须关心的样子,但从内心深处,我们都渴望过依赖他人的感觉”。 依赖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 孩子依赖父母是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心
当妈后还是“懒”一点好,太贤惠的妈妈,孩子可能不会很出色!虽说人无完人,但是很多勤快的妈妈,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尽善尽美。 只是,很多人也会发现,似乎一个非常勤劳的妈妈,她的生活并不定非常幸福,甚至还有很多的抱怨生,比如很懒的老公、很懒的孩子。相反,那些稍微懒点的妈妈,过得还不错。这到底为什么?因此,育儿专家也提出,当妈后还是“懒”一点好,太贤惠的妈妈,孩子可能不会很出色!那有什么好处呢? 1、家庭更和谐 很多妈妈虽然勤快,但是勤快的同时,也会要求丈夫一样勤快,于是便对丈夫、对孩子多有唠叨。而这样的勤快,也会使得丈夫对这个家厌烦、对老婆烦躁,孩子也讨厌妈妈管东管西的,会更容易叛逆。 妈妈适当变懒,爸爸也会发现家庭是需要他的,便也会自己动起手来,而孩子也是一样,这样家里的埋怨会少很多,家庭关系自然是和谐了。而好的家庭氛围,
孩子爱顶嘴、不听话是怎么回事?让孩子正确表达意见,家长该如何做?孩子爱顶嘴、不听话是什么心理?接下来看看下文吧。 小欣快5岁了,活泼可爱,成绩优秀,很招人喜欢,唯独喜欢发脾气。小欣的妈妈平日工作比较忙,没时间陪她,小欣的脾气就越发的不好了,一点小事就容易发脾气,还会和她的妈妈顶嘴。 妈妈看见小欣那么不听话,本想立个规矩,轻轻打了她几下,想给她一点教训。谁知道小欣也开始打她的妈妈,而且还哭着喊着说:“你走吧,我不要你做我妈妈!”小欣的妈妈很是无奈,小欣顶嘴的毛病怎么才能改掉。 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独立欲望明显增强,而且也接触了一些事物,他们开始有独立的意识。孩子不愿处处被人约束,不满足于成人的管教,尤其是一些和孩子关系不太亲密的家长。 孩子可能更加要求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而家长往往又对孩子照顾过多,干涉过多,就会使孩子们特别反感。
有多少人(包括我自己)会说:“还是男生方向感强,我怎么就总是分不清楚东南西北”?有多少父母对女儿说:“女孩子家,要站有站的姿态,坐有坐的优雅?”有多少父母会因为男孩子喜欢玩毛绒玩具或者喜欢粉红色而忧心忡忡?会因为女孩“过于”活泼而担心是个“假小子”? 一直以来,关于男孩女孩在认知、情感等方面表现的不同,是生理性因素决定的还是后天养育环境影响的,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对于是应该尊重这种不同,还是应该通过后天养育方式的改变来尽可能消弭或较少这种不同,也是一个持续存在争议的话题。 我的个人观点是,我们不需要把某种特质放在某种特定性别上来看待,而是应该独立出来。比如,我觉得无论男孩女孩,勇敢、坚强、稳重、有创造力等都是很好的品质特征,拥有这些品质特征,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人生都会更精彩。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经常听到的对男孩女孩不同的描述,它们的生理基础是否
成年人在成长为成年后,并不会按着自己小时候心心念念的那种教育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进入成年人的思维怪圈,对孩子进行权威说教。 那些年自己下过的油锅、做过的老虎凳、承过的皮带和鞋底子总归要传承给自己的儿子。 沈军和秀红这对夫妇从小就是这样过来的,生了儿子后,他们也是拿着自己小时候反感的那一套去教育自己的儿子,与其说是教育倒不如说是打。 在儿子洋洋6岁那年,因为作业没写完被老师通报批评,还请了家长去学校,老师的本意是和家长沟通一下看怎么能好好的解决洋洋这个作业写不完的问题。 结果洋洋他爸一到学校就站班级门口大喊,“沈洋洋你给我出来”,孩子刚走到他面前就挨了火辣辣的一巴掌、 整个班级里的小伙伴都目瞪口呆,然后洋洋的作业沟通变成了老师抚慰洋洋他爸的不满情绪,临走前洋洋他爸喊话,“随便老师怎么搞都行”。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需要具备同情心吗?从小培养宝宝的同情心可以为助人、分享、谦让等良好的社会行为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感和良好道德行为的人。 “我家孩子竟然用火点燃了猫的毛。”朋友小丁担忧的说。 起初孩子是为了好玩才这么做的,但在小丁的教育之下,他也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仍然对小丁说的“猫也会感觉到痛”、“猫也是一个生命”等话语表现出茫然。 “很多孩子从生下来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里的人都围着他打转,在他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并不懂得体会别人的感受。孩子没有同情心是我现阶段最担忧的事情。”小丁谈到。 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最先认识的情绪是开心或者悲伤。在情商还未提升的状况下,孩子是分不清愤怒、羞愧、害羞、紧张等细微情绪的,当然也包括同情。所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得从帮助孩子认知“同情”这
毁掉一个娃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过得“很舒服”!哭闹声引来一群人围观,有人说这孩子脾气太大了,真是被惯坏了!前不久路过超市,看到一孩子坐在地上撒泼,不给买玩具就不走。 还有这个娃,打滚的动作娴熟有力,不去中央民族学院都可惜了。 撒泼不可怕,就怕酿造悲剧。 这个孩子撒泼在车道上打滚,最后被车子碾了过去,太可怕了。 这个宝贝,不仅撒泼,还伸手打了爸爸,不知道当父母有多心痛。 有人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怎么了? 还不是因为大人们的骄纵和宠溺,让孩子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变得无法无天。 你若问,毁掉一个娃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那就是让他过得“很舒服”! 有人说,如何快速毁掉一个孩子,就是宠他,宠他,使劲宠他。 说起这事,我的好朋友橙子深有
对于小孩子,我觉得有两种东西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一个是游戏,一个是故事。 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与那些略显枯燥的生活不同,它们有着无数种可能,只要你的想象力足够丰富,脑洞足够大,那么它们对应的都可以是另外一个世界。游戏和故事对他们来说是总是充满魔力。 今天单看故事: 1,听故事,在我看来是和孩子互动的第一个阶段,当孩子最初不能表达,只能接受一些语言类的信息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他讲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无形中便用声音建立了良好的亲子链接。 随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语言能力也是很好的刺激。他自己可以积累这些外界的刺激,在自己可以表达的时候,再提取那些记忆。 为什么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好,有的孩子就要差一些,其中肯定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在早期的学习环境的丰富与否。叨叨魏也常常强调要给孩子丰富的学习环境,那么在最初,让孩子听故事
父母把功利的思想加在孩子身上这教育下培养出的孩子是功利自私的。当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都是金钱、名利的时候,就会忽略人性的真善美。 老舍曾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老舍主张对待孩子要有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就像对待好朋友一样,他认为孩子“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和少年老成的孩子。鲁迅先生也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写过,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而且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不是以成人的方便为本。 现在看来,这些文学大师的育儿经依然是值得借鉴的,可是能做到的父母少之又少。父母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时常会以非常具有功利性的目的为前提。 有人在猴子的笼子外架起一台摄像机,把它一天的饮食起居拍下来,拍了一部纪录片。假如把这个片子播出来的话,猴子固然是不爱看的,尽管
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分,就能够看出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能否是一个有长进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晓得“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小的时分都没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是一张白纸,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一个不留意,那么其中一些不好的习气和行为最容易在小的时分构成进而影响孩子的终身。所以以下这10个预测孩子长大会没有长进的表现,家长要好好留意一下,孩子能否曾经存在,假定孩子有以下的坏习气的话,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 孩子小学时期是养成习气的最好时期,家长一定要留意了,在孩子平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假定发现孩子有其中这些坏习气
孩子害羞胆小不合群怎么办?孩子的社交能力该如何培养?社交能力对孩子未来出入社会是非常的重要,如何让孩子自然、开心地与朋友相处呢? 在公园、游乐场玩时,有些小朋友会很自然地玩到一起去,有些小朋友很想参与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交朋友,要么很害羞、懊恼,要么就会很抓狂。 有的小朋友见到熟悉的人会主动打招呼,甜甜地笑。有的小朋友却很羞涩,不好意思,父母再三催促才会蚊子哼似的跟人打招呼。 父母需要知道的是: 2岁左右的孩子几乎完全是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看待这个世界,因为他们还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所以认为其他人都和他想的一样。他们经常拒绝分享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是各玩各的。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所以如果妈妈因为宝宝有上述这些表现就认为他自私或社交能力差,可是大大的误会哦。 如何让孩子自然、开心地与朋友相处
“隔代抚养”,随之而来的就是“隔代疼”, 关于教育,可能以宠爱为主, 于是,很多的隐患就埋下了。 某一期《非诚勿扰》男嘉宾的VCR里,提及想要一个孩子的问题,当时孟非评价说: 你们为什么生了孩子,就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你们会说因为我要上班啊,我媳妇也要上班啊,如果你们不能在婚姻和养育孩子之间,找到一个特别好的办法时,说明还不具备抚养一个孩子,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孩子呢?现代的年轻人应该要懂得一个道理,自己的孩子,自己抚养。 关于生孩子 年轻人应该知道的一些事 现在谈及亲子话题,关于陪伴已经是老生常谈。可是,即使耳提面命,也会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或者说不愿意去懂得当一个好父母,因为当一个负责的父母,要付出很多的“代价”,爸爸要减少聚会和个人的时间,妈妈要减少逛街和做美容的时间,可这些恰恰是他
边上楼边数数 上下楼梯如果父母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不仅能让宝宝智能有所提升,而且宝宝吵闹着要大人抱自己上楼梯的状况也将会大大减少。父母可带领孩子一级台阶一级台阶、一层一层地数数楼梯的阶数,在不知不觉攀爬楼梯的过程中,孩子的数学逻辑也会有所提高。 学习认路练观察 出门的时候,家长可以利用回家路上的时间和孩子充分交流。因为回家路上时间很充足,孩子的心情也大多比较放松。 这个时候,面对这么多条马路,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分辨并记忆,找出各条路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学会利用参照物来认路等,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教宝宝学会摆放东西 为了让宝宝了解方位的概念,父母可以告诉宝宝什么东西放哪里。这样,就在训练了宝宝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对宝宝说话,父母尽量多说"里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
学前期的谱系娃一闹上情绪,家长就完全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自己讲不明白,别人又无法理解他们想要什么。这可怎么办?? ?当谱系孩子情绪爆发时应该如何有效安抚孩子的情绪? 家长如何安抚学龄前孩子的情绪 每一位父母在有孩子之前,心底总有一个梦:梦想着自己的孩子,集合父母优点,并拥有自己没有却想要的一切,智慧、美貌、成就 …… 但现实中,大多孩子离那个梦都有差距,没有父母真正的接纳,就不会有尊重,孩子就不会有安全感,安全感恰恰是心理健康的基石。但要父母真正地理解和体谅孩子,进而把握到孩子的情绪,可能需要先从这些规则入手。 学前期孩子基本的行为管理规则 ? 影响行为的因素:个性 作为父母可以感知到影响孩子行为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喜静还是好动,适应性,挫折承受力,胆大还是易退缩,反应程度强弱,情绪倾向,注意力长短,能否坚持
作为家长,何时跟孩子谈钱?何时教孩子管理钱财不算早?现在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孩子,他们物质优越,零食玩具一大堆,根本不用担心没钱上学,没钱吃饭。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珍惜钱,有的甚至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下面来看看怎么教孩子管理金钱,合理支配金钱? 现在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孩子,他们物质优越,零食玩具一大堆,根本不用担心没钱上学,没钱吃饭。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珍惜钱,有的甚至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前一段时间,5岁的侄子要买玩具,嫂子不想给买,顺口说了句我没钱,侄子说那你用手机买呀,大家哈哈大笑后,没有人给孩子解释手机里的钱是怎么来的。 孩子之所以有这种天真的想法,是因为孩子以为手机里有很多很多钱,他们不知道钱到底是从何而来,更不明白钱是父母通过辛勤劳动赚来的,可只有让孩子意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才能学会合理分配,避免孩子乱花钱。
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样,那么在面对孩子调皮、冲动又不乖家长该怎么教育呢?看看平常一般家长有哪些错误的教育方法。 男孩天生调皮、冲动又不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在气质上其实男孩和女孩并无太大差别。在大脑结构的发展上,男孩和女孩存在差异,如冲动抑制的成熟度等,所以常见女孩比男孩更稳重,但也有很皮的女孩,因此看待这些男女的差异,要避免落入男孩天生皮、必须严格管教的窠臼。举例来说,女孩对声音敏感、男孩对动作敏锐,却不代表跟男孩说话要用吼的,要先了解并测试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而不是先入为主认为:男孩一定要很勇敢!男孩一定喜欢汽车玩具等,要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不过从大脑结构的发展来看,男女的确有一些差别,可针对男孩的个别发展,给予适当的教养方式。 差异1:情绪表达比较晚 女生在社会化、情绪辨识的发展较早,尤其人脸辨识能力较好,可感受人脸
如何解决两个孩子争抢玩具的问题?当两个孩子争抢玩具时,家长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应该强迫孩子分享吗?”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宝爸妈先问问自己: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己的面子,哪个更重要?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他/她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质疑宝爸妈对自己的爱。 越来越多宝爸妈重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摔倒了大哭,扶起来安抚;宝宝分离焦虑,不能悄悄离开…… 但很多宝爸妈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日常行为最伤害孩子。 有一次周末,我带女儿到小区楼下玩,同时带了几件玩具给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这一天,女儿玩滑板车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同楼的小朋友园园来了。 园园看见女儿在玩滑板车,便跑过来拦住她并用手摸滑板车,看得出园园想玩滑板车,我对女儿说:“把滑板车给园园玩一会儿吧,巧虎说了小朋友之间要分享。” 女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