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走路,姿势正常吗
    宝宝走路,姿势正常吗

     孩子走路了!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这让你感到非常自豪。但是,对他走路的姿势,却不敢恭维。不要过于担心,当他越来越自信地迈出双脚时,他的腿也会站直了。   他总跌撞……   会走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可他为什么还总是跌跌撞撞的?一直到1岁半,这都是完全正常的。在迈出了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大约3~6个月的时间,孩子他才能很好地控制脚步。没有跌跌撞撞的过程,是不可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脚步的。然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经常摔跤!他的肌肉还不是很结实。至于平衡的保持,他的内耳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记录下所有的参数。不过,到了2岁左右时,如果在公园的小路上走路,他还跌跌撞撞,除非他是有意这样做,否则那就要带他去看医生了。如果医生没有发现神经方面的毛病,他可能会建议你去看骨科方面医生,以排除骨架结构的问题。   他走路像螃蟹一样!   他的两脚朝内,像个大

  • 孩子的画和他的心里话
    孩子的画和他的心里话

    4岁的强强正在画画,可是,他画的铁路是弯的,太阳也不圆。妈妈一个劲儿地在旁边指点:“铁路是直的,太阳是圆的,红色不要涂到外面……唉呀,你怎么这么笨啊?”强强生气地把笔扔到桌上,不画了。   强强的心理分析:   “妈妈太罗嗦了,简直受不了。我也想画直线,可就是画不好嘛!”是的,强强已经努力地画了,但由于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全,手指不够灵活,理论上不可能达到妈妈的要求。如果家长无视这一点,一味批评孩子画得不好,就会使他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给妈妈支招:   妈妈必须停止对孩子的过分挑剔。   儿童运动能力的发育过程是按“从头到脚”、“从中枢到末端”的顺序进行的,这是身体发育的规律。所谓从头到脚的顺序,就是指从头、颈、肩、胳膊、背、腰、腿到脚。从中枢到末端是指从靠近中心的上臂、胳膊肘、手掌到指尖。

  • 适合5岁宝宝的玩具
    适合5岁宝宝的玩具

    适合5岁宝宝的玩具分为:运动型玩具:利于宝宝锻炼体能,如:球类、跳绳、小自行车、沙包等。技巧型玩具:利于锻炼小肌肉群及机体协调能力,如:钓鱼玩具、画板和画笔、投球、套圈等。智力型玩具:利于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如:拼图板、插塑积木、铁积木、橡皮泥、组装玩具、科学模拟玩具等。

  • 6岁以内宝宝的早教要点
    6岁以内宝宝的早教要点

      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宝宝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教育,就像我们不可能规定只有几个月的宝宝必须端正地坐好,认真听讲。”金宝贝上海五角场中心早教主任顾问戎丽分析道。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过程分成7个阶段,如下:   (0~1.5岁)   1.0~6个月   宝宝在初生的几个月里开始学习适应外部环境,正在逐步调节用餐时间、睡眠周期等。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到舒适、安全与受到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并与喜爱的人建立较好的联系。宝宝的视线可以追随移动的物体或转向声音的来源;可以控制头的运动,喜欢翻滚,玩自己的手脚,让身体摆出一些姿势;会用哭闹、表情、咿呀、微笑以及各种动作来和爸爸妈妈交流。   2.6~10个月   宝宝开始明白因果关系,了解如何能促使希望的结果发生,

  • “闻歌起舞”可培养节奏感
    “闻歌起舞”可培养节奏感

    当宝宝开始闻歌起舞时,预示着宝宝“节奏”敏感期已经到来,对节奏的感觉逐渐形成。事实上,宝宝还在胚胎时期就一直在聆听着妈妈心跳的节律、说话的节奏,宝宝对富有节奏的声音一直保持着与身俱来的敏感性。出生后,我们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节奏都在潜移默化着宝宝,使宝宝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节奏感。只要听见有节奏的声音,小家伙就会象上了发条一般扭个不停,成了真正的电动小马达。   每个宝宝都会经历“闻歌起舞”的阶段,但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妈妈们没有特别在意他的这个特点和喜好,宝宝的这种感觉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宝宝爱上节奏的契机,更好地发展他对音乐的感觉。   多听——让宝宝的小耳朵学会倾听,学会捕捉周遭的每一个快乐音符   多听节奏感强的音乐:这是为宝宝定制音乐快餐的首选,也是一条最具时效的捷径。哪些音乐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感呢

  • 宝宝的“听”路历程
    宝宝的“听”路历程

    虽然你从未听到过她的声音,她却是一直在听着你。早在出世之前,她就一直在倾听你心跳的节奏,还有血液流过全身的声音。她能辨认出你的说话,因为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你的声音让她感到很舒服。宝宝会特别留意人类的声音,因为人类是他们的看护者。如果有熟悉的声音在身旁逗他们,他们会觉得很开心。   听个明白   虽然在出世三个月前耳朵的结构就已经发育完整,但宝宝刚出世的时候还不能听得很清楚。因为还有羊水留在宝宝的中耳里,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被吸收掉。   你那有节奏的心跳能让怀中的宝宝很快地平静下来。你说话的时候,宝宝的眼睛会随着你的声音转动。   比起其它声音宝宝更喜爱人类的讲话声,而比起低音的男声则更喜爱高音的女声。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宝宝在出世前听到的大部分是妈妈的声音。但爸爸不需要担心哦,只要保持跟你忠实的小听众聊天,相信很快她就会熟悉你低沉的

  • 性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
    性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

     “我是一个8岁女孩的妈妈,最近频频看到暑期‘少女妈妈’增多的相关报道,作为一个女孩的妈妈,我也很茫然,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才可以保证她健康地长大。最近看到新闻晚报报道性教育夏令营,我又担心孩子现在还没这方面意识,让她去了反而促使她更关注。”   近日,一位母亲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她的困惑和担忧,也是许多开始有意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年轻家长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但到底应该从何时开始?怎样进行?健康周刊记者专访上海儿童心理学专家、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桑标为您解答。   第一关键期:幼儿园   人生第一个性教育的关键期   和多年前的放任自流不同,现在很多父母开始有性教育意识,只是不知道应该从何时开始,有的人则以为要等到女孩来例假,男孩长胡子等身体发育信号出现再开始“顺水推舟”地进行性教育。但桑标教授表示,人生第一个性教育

  • 孩子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受教育
    孩子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受教育

      孩子都爱听故事,对很多故事更是百听不厌。无论是个体教育还是在幼儿园中群体培养,用讲故事来进行教育是孩子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之一。大人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身边案例(一)   宝宝变干净了   宝宝不喜欢洗澡,每次洗澡妈妈都要跟宝宝做很久的“拉锯战”。宝宝还不讲卫生,不管是在卫生间还是在公共场所,他的手总是到处摸,还喜欢随地而坐,活像一块会移动的“抹布”。   幼儿行为解析:   小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脏”和“干净”的含义,如:掉在地上的食物会拣起来吃,脏的玩具会用嘴去咬,不洁的地方或物品用手去摸……遇到这样的情形大人不要训斥和责骂,因为孩子

  • 中班孩子做操整齐的妙招
    中班孩子做操整齐的妙招

    每天的早操都一样,我发现孩子们有的时候并不是很积极做操。在做操的过程中,总有小朋友不合拍,队伍显得有点凌乱。怎样让孩子们既开心又整齐地做好早操锻炼身体呢?   我开始琢磨早操的内容——“运动员模仿操”,我发现在运动比赛中运动员常常会发出一些声音,帮助自己完成动作。于是,我就把这些“声音”借以口令的形式运用到中班孩子的早操中。   首先我们通过寻找资料、家长参与、电视视频等方法,让孩子观察发现运动员运动中发出的声音,激发孩子表现的积极性。然后在做操时引导孩子在适当的动作节拍中表现。例如:第一节是打排球模仿动作,在第四、第八拍的时候,引导孩子发出“嗨”(表示扣球)的声音;第二节是举重模仿动作,在第三、第七拍的时候引导孩子发出“嗨”(表示举起”杠铃)的声音;第三节操是游泳模仿动作,第三、第七拍的动作是双手由前平举到侧平举位置表示向前游,这时引导孩子发出“哗

  • 常旅行可提高孩子的感知
    常旅行可提高孩子的感知

    有人说,大城市里的孩子最“可怜”了,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四季的变化,看不见真正的山川草原和蓝天白云。他们对昼夜的理解只是天色的明暗而不是日月的交替,他们对四季的感觉只是衣服的增减而不是大自然的变化。以致许多孩子长大以后回忆起童年和少年时代,除了读书、考试和升学,极少涉及到大自然。  而所谓难以忘怀的快乐往事,也不过是过年的压岁钱、游戏机和麦当劳之类的模糊印象。因此,要让孩子们知道世界并不只是由水泥地、高楼大厦、电视机和人类组成的,知识并不只属于书本,那么就带孩子旅游去吧!   国内外的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大城市的孩子感知能力很低。一位小学教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带学生们去春游,那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鸟儿在树林里啁啾,溪水在脚边淙淙。她问学生们:刚才是什么东西的声音?你们看见小溪在哪里?今天有风吗?结果多半学生的回答是“不知道。”

  • 不给孩子戴小偷的帽子
    不给孩子戴小偷的帽子

    这天离园时,我领着几个还未接走的小朋友出教室,准备边玩滑梯边等家长来接。在我和家长简单交谈孩子在园表现时,看到微微匆匆从教室走出来,她一看到我,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也张开了,并且站在原地不动。我一看就知道她肯定做了什么“悄悄”事,我迎上去,摸摸她的小脸问:“微微,你去教室里做什么?”“我……我去扔垃圾。”她很小声说。“那你为什么还背书包去呢?你看小朋友的书包都在那儿排队呢。”我指着滑梯边的草坪。她好像更紧张了,下意识地把书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我明白了:秘密在书包里。“那你把书包排好队去玩吧”。我故做轻松状。微微偷偷看了我一眼,低着头走了。   我趁她不注意,拉开书包看,原来书包里多了两瓶水粉。这时正好微微妈来了,我悄悄地告诉她这一情况,微微妈妈也很吃惊,说她以前从来没有偷拿过其他东西,并说回

  • 要正视孩子的嫉妒心理
    要正视孩子的嫉妒心理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一般来说,爱嫉妒的孩子情绪变化快,一会儿幸灾乐祸、得意忘形,一会儿又咬牙切齿地打人、骂人或搞恶作剧,一会儿又自怨自艾,意气消沉。孩子的嫉妒心理,虽然不像成人那样表露得充分,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就必然会引发行为障碍。尤其是嫉妒心强的孩子更使父母担心,所以如何正确地疏导孩子的这种负面情绪,是父母们亟需关注也必须面对的问题。   6岁的玲玲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   一个周末,玲玲妈妈的同事带着自己两岁的儿子到玲玲家玩,妈妈很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开心地逗同事的儿子玩耍。刚开始,玲玲也挤过去亲了亲小弟弟,但没过多久,她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妈妈抱着小弟弟,一点也没有放下的意思,还又亲又笑的,她觉得受到了冷落。   于是,玲玲开始大声唱歌,可没人注

  • 孩子穿什么听他自己的
    孩子穿什么听他自己的

    初为父母的人总喜欢把宝宝打扮得漂漂亮亮。有些特别时髦的父母甚至会穿着“母子装”上街,觉得特别温馨;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买前卫的服装,似乎是要让自己没能实现的着装理想在孩子身上实现。   专家认为,按家长的着装习惯打扮孩子,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会有影响。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位母亲艾米就发现,女儿由于自幼和她衣着相仿,如今几乎什么都向她学,还没到上学年纪,就已经喜欢买鞋买包了。儿童专家佛斯特分析说,这是因为艾米在着装上给了女儿一个暗示:那就是女儿是母亲的附属品,只有按照母亲的思路做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暗示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意识。   美国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的珍妮说,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文化传承的关系,服装表达了民族特点和审美取向,所以孩子的着装肯定是受父母和社会影响的。但是在衣着问题上,还是应该听

  • 选购童书把握哪些原则
    选购童书把握哪些原则

     虽说童书的内容愈多愈好,但是对于一个5岁大且正常发展的孩子来说,家长是不是还在让他看小宝宝看的洗澡图卡?或者比较大的孩子明明对故事型、散文型的书籍兴趣缺缺,爸比妈咪仍要求他看,孩子的接受度当然不高。除了上述的“适龄原则”、“兴趣引导与优行阅读”原则外,童书的安全性与内容是否具教育性,也是必须列入考量的部分。   在挑选时应注意书籍的材质是否安全、装订是否牢固、裁切边会不会容易割伤孩子的手、是否便于拿取及翻阅;此外,内容的图过。陈玉馨提醒家长,选购买有教育性的童书很重要,一本可传达正向意念、让孩子有思考想像空间的书籍,绝对可以让父母的教养工作更顺利。相反地,一本充满暴戾内容的书籍,可能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孩子示范学习的对象,并造成家长在教养成上的困扰。

  • 四招让孩子感到你的爱
    四招让孩子感到你的爱

    当我像往常一样对着5岁的儿子大声呵斥:“快点收拾玩具,看你到处乱扔像什么样子!”儿子却一动不动,嘴里还嘟囔着:“我就喜欢放在这里,不用你管,你根本就不爱我!”接着,他飞快地冲进房间并且“砰”地一声用力甩上房门。   我吃了一惊,想立刻就把他从房间里揪出来狠狠地揍一顿,但理智阻止了我的冲动。过了十几分钟,我的情绪平复下来,愤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儿子说我不爱他,他难道真的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他?他为什么感觉不到我的关爱?我回想自己刚才的言行——口气生硬、粗暴简单,换个位置,我自己也会难以接受。难怪儿子会认为我不爱他。   在年幼孩子的意识中,他不能领会到父母埋藏在心里无言的爱的信息,是因为我们作为父母的没有用行动更明确地传递感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简单明了的方法,让孩子感

  • “抱抱熊”为什么备受80后父母青睐?
    “抱抱熊”为什么备受80后父母青睐?

      俗语说“3岁看老”,相关数据显示,中国3.7亿儿童中0-3岁婴幼儿保守估计有7000万人,其中约15%的家庭选择早期教育需求如何满足?   家长:乱“花”渐欲迷人眼   对于早教,一位80后妈妈网友戏言:“如果有‘钱’有‘闲’那就去上课吧。”但更多80后父母们忙于工作无法报早教班,又担心老人带孩子太溺爱,耽误智力开发,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最容易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多买书和玩具,但即便80后父母们花费惊人但有时候宝宝们并不“领情”,盖因成人的选择标准并不契合宝宝的实际需求,那么应该怎么选择早教产品呢?   “作为一个早教产品,品质、专业、关爱缺一不可,除了多年专业经验的积淀,还要综合考虑生理性

  •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数学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比如运用它可以建成一栋大厦;数学又是一种日常生活能力,比如出门买菜也需要它。对于这种能力,美国育儿专家吉尔·亚当斯指出,在3~5岁时,孩子就可以通过做游戏来培养。   认形状:把彩色图画纸剪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正方形、长方形、五角形、三角形等,让孩子们把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大的平面图形,或是把这些纸像积木一样搭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形状,并给它起个新名字。   益处:培养孩子良好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创造性。   认大小:让孩子建立起物体大小的概念,并不一定需要教他认尺子。给孩子一根短绳子,让他用绳子量一量洋娃娃的房间,然后用同一根绳子去量量房子的高度,再量量家里的宠物,把它们的高度做个比较就可以了。   益处:培养孩子的比较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安排次序:比如,在孩子玩娃娃聚餐的游戏时,让他来安排每个人该干什么,比如要你负

  • 宝宝如厕的关键是年龄or心理?
    宝宝如厕的关键是年龄or心理?

    父母亲总是会问: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着自己在马桶上大小便?是不是越早学,就学得越快呢?已有多位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在马桶上学习大小便,年龄不是主要的关键,而是孩子生理与心理方面的成熟与发展。 一、生理方面的条件 孩子是否能够学会如厕,生理方面的成熟是最基础的条件,一般包含以下要素: 孩子可以灵活地运用双脚走路,能够蹲与坐,并且可以自己安静地玩玩具一段时间,这表示他的肌肉与神经系统已经发展能够控制自己大小便的程度。 直肠括约肌发育比较完全。 膀胱控制能力有所增加,能够隔30分钟才需要尿尿。 当这些生理方面

  • 如何教会宝宝与人交往
    如何教会宝宝与人交往

    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三四岁的孩子开始喜欢与人交往,但有的孩子能很成功地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孩子却不受欢迎。不能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往往是缺乏社会交往的技巧。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也在减少,由于缺乏社会锻炼,许多孩子往往不会与他人交往。   家长在教孩子社交技巧时,应该注意:   (1)告诉孩子可以被接受的交往方式。鼓励孩子说:“我跟你玩好不好?”“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让他知道这是与人接近,开始交往的一种方法,大家都喜欢有礼貌的孩子,不喜欢粗鲁的孩子。   (2)告诉孩子不可侵犯他人的自由。教育孩子不可乱拿或抢别人的东西,要用别人的玩具(购买玩具)应先征得别人同意。平常在家中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应相互尊重,家长不过分干涉孩子的游戏,让孩子习惯于尊重别人也被人尊重。   (3)鼓励孩子加入团体。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

  • 孩子老出尔反尔怎么办
    孩子老出尔反尔怎么办

    父母常会为孩子说好了干什么,却一扭头又变卦的做法大伤脑筋。难道是孩子心口不一,故意制造麻烦吗?   案例:   多多看上去非常想到外面去,他挥舞着小胳膊焦急地大叫:“外外!”于是妈妈赶紧把奶瓶、尿布、钥匙等东西放入包中,正要出门,多多却突然哭着说不愿出去了。也许他改变主意了?当妈妈刚关上门,放下包,多多又高喊起来:“外外!”于是妈妈只得又背起包。就这样经过反复折腾,最后妈妈还是硬把多多抱到外面,结果,刚才还死活不愿出门的多多一下活蹦乱跳地玩起来。妈妈真搞不懂多多为何这么折腾人。   专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是个矛盾的混合体。他们常常会非常坚持地表达一个跟他的本意或真正需要完全相反的意思。譬如有的孩子尿急得两条小腿都快拧成麻花了,可嘴上却称“我根本不想上厕所!”其实,这并不是孩子故意想制造麻烦,

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