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孩子最需要玩的5类游戏,对大脑发育很有帮助,早知道早好。经常有妈妈问我,“我家宝宝1岁多了,陪他玩什么游戏,才能让他变得更聪明呢?” 妈妈们问得没错。给宝宝玩适龄的玩具和游戏,是可以促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精细动作能力等的发展,让孩子越玩越聪明的。 不会陪孩子玩最大的问题,不是孩子跟你不亲,而是错失发展的机会 如果你经常烦恼,不知道陪孩子玩什么,那你可要注意看哦。因为这些游戏都是科学研究证实,能够促进宝贝智力发展的,可比动画片有营养多了。 身体运动游戏 在很多妈妈的观念里,搭积木、玩拼图能让宝贝变聪明,而跑跑跳跳、爬上爬下,好像就和聪明没啥关系了,对吗? 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会。科学研究发现,运动对孩子大脑和智力的发育,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孩子运动时激活的脑区,在很大
宝宝的婴儿房怎么收纳?怎么收拾宝宝的婴儿房?宝宝住的婴儿房有什么讲究?怀胎10个月的孩子要出生啦!很多妈妈在怀孕时就已规划好家中的婴儿房,还会想像小婴儿住进精心布置的婴儿房,在里面开始探索这世界的模样,想到就超令人期待! 但事实往往是残酷的,小宝宝才刚入住婴儿房可能不到一个礼拜,妈妈的梦幻世界就会被戳破。这个礼拜妈妈很有可能是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度过的:不是宝宝哄不睡,要不然就是凌晨三点醒来肚子饿得哇哇大哭,哭到四、五点好不容易睡着了,妈妈七点又要爬起来准备上班,根本来不及整理的婴儿房,简直就像被轰炸过的断垣残壁。极度疲惫忙乱的情况下,该怎么收拾才能维持婴儿房的整齐度,让宝宝能安心入住,爸妈也不用太费心在整理房间上。 原则1:收纳柜不只挑好看的,也要挑耐用的 很多妈妈被喜悦冲昏头,在挑婴儿房的收纳柜时,只顾着看柜子颜色和婴儿房整体色调搭不搭、外型美不
孩子上兴趣班的最佳年龄汇总!这并不是同龄人中最多的;在幼儿园教学的闺蜜则告诉我,大部分中班孩子家长已经开始给孩子报班。 大家都报班了!到底什么时候该报班呢? 兴趣班那么多!给孩子报个什么班好呢? 外语 从大脑发育来看6岁前的大脑侧向化尚未完成,宝宝在学习英语时,是用整个大脑学习的,比长大后用部分大脑学习英语会更快速和熟练。正常儿童4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越早接触外语越有优势。每个宝宝的先天禀赋、性格特点、家庭语言环境等情况不一样,这也会影响宝宝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宝宝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幼儿学习外语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掌握好方法,只要孩子学得快乐,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句俗语说得好:“艺多不压身”,多学习一门技能,不仅开阔视野,也能增加知识。
父母学这3个技巧,孩子情商超93%的同龄人,谁看谁受益。在一个家庭教育讲座上,曾谈到了社交 ,向大家分享自己儿子的方式。 小时候,姑姑住在上海,每年过年都会给买两斤水果糖。 一般小朋友可能会藏起来自己偷偷吃光,他用水果糖让小朋友帮忙做事。 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给了事业很大启发,做企业也是在进行利益分享,用利益让最厉害的人为他做事。 《人性的弱点》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相信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能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社交情商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但是在如何培养孩子社交情商这方面却常常显得手足无措,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情商。 - 1 - 第一是要学会倾听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
蹲下来,我看到了更多孩子问题的真相!总想坐大人的椅子吃饭,但坐上以后又总是上蹿下跳的,大人怎么说都不听,头疼不已。 有一次吃饭,他妈妈正好在他身后弯腰拿东西,无意间抬头发现,从孩子角度看过去,他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碗里有什么!于是妈妈恍然大悟,是大人的椅子太矮,孩子不得不站到椅子上看看饭菜,再坐下来吃,看起来可不是就像上蹿下跳。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 正是妈妈一个无心蹲下来的动作,恰好让她得以和孩子的视角平行,才发现了孩子一直以来都不专心吃饭的真相。 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想,这样抽象的说教真不少,这样的大道理家长们也都懂。然而实际上大家做的怎么样呢?太难了是不是?一个成人几十年形成的思维方式,不是一句话就能改变的。 但是,这个妈妈无意间的一个举动,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 那就是——蹲下来。
让孩子不再丢三落四,家长该怎么办呢?你的孩子有丢三落四的问题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放手让孩子管理自己不代表完全放养、大撒手,家长还是有一定的技巧可寻。 “妈妈!我的卷子找不到啦!你给我放哪了?”“妈妈,那件蓝色的外套我找不到,你赶紧帮我找一下吧!”“爸爸,我作业忘带了,你可以帮我送来学校吗?”怎么样,这些话是不是听着有些熟悉?没错,说这些话的不是别人,就是你家那个经常丢三落四让人头疼的健忘娃! 马上又要开学了,各位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又在帮着孩子收拾上学用的东西:寒假作业千万别忘带,不然老师会批评;校服、红领巾、小黄帽提前给孩子准备好;各类文具、作业本也要提前拿出来,老师都有要求······ 不对,等等!这时候孩子在哪呢?通常这个时候,有的孩子,会指挥爸爸妈妈收拾;还是一些孩子,干脆就什么也不管了,把这些全交给爸妈了!如果你去问这些爸妈,为什么不让孩子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可以犯错的年纪放飞孩子。好友发了一个有趣的朋友圈: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回老家过年,返城时成了一家两口。 立刻引起了亲朋好友的好奇和围观。 原来儿子回到老家后与爷爷奶奶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小小年纪的他认为,爷爷奶奶在乡下太孤单了,于是自己决定要在乡下上幼儿园,陪伴爷爷奶奶。大李夫妻拗不过儿子,最终妥协,同意儿子在乡下陪伴爷爷奶奶。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这句话让同为人父母的我感慨万千。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可以犯错的年纪放飞孩子 我们常常谈起,给孩子自由,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作主,而实际上却常常是家长自欺欺人的一句空话。 许多家庭的惯有模式是,大小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孩子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但凡孩子有点意见,父母总有一套自己的说辞: “我这样,还不是为你好!”
孩子时期对世界的万物都比较好奇,心中总是会有十万个为什么,那么你知道孩子好奇心强有什么好处吗?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培养的孩子的好奇心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孩子好奇心强有什么好处: 1、孩子好奇心重,经常动脑筋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还对保护头脑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孩子好奇心重,会经常问很多的为什么,这样有利于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不断的问题中找出答案,从答案中又挖出新的问题,如此循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孩子好奇心重,会对身边的人和事物也感到好奇,因此会经过不断的探究和了解,增进了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利于以后跟人们的沟通交往。 4、孩子好奇心重,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5、孩子的好奇心重,通过平时持之以恒的学习,可以养成耐心和恒心。
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孩子的能力感要如何培养呢。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式,能力感就会较低落,面对新事物时,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2~4岁的孩子会开始有自主意识和怀疑的态度,会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首先孩子会先从“我不要”开始,再慢慢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这是孩子在展现自己有能力的模样。这时如果家长有过多的介入,不让孩子自由发展,甚至抱持不信任的态度,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培养能力感是要让孩子有成就感,又能接受自己的弱点。父母应常听孩子说话,了解话语背后的动机,让他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是具影响力,可以为自己做任何决定,肯定、信任孩子能为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只要告诉他:“我知道你这么做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就已足够。 以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做说明,有四个面向提供爸妈一些培养能力感的方法。 1、实作成就 多给孩子一点练习
0-3岁宝宝各阶段听力发育情况是什么样的?在这段时间内,爸妈需要做些什么吗?对于宝宝来说,听力是他们最先发育的能力。绝大部分宝宝一出生时就有听力反应,比视觉的发展要早一步。 要知道,耳朵和眼睛是宝宝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宝宝从一出生就开始通过多看、多听、多接触,来了解和熟悉原本陌生的世界,并在观察和做出反应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 听力好的孩子,五官统筹能力都很好。所以,了解宝宝听力情况是家长们的一门必修内容,今天小编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宝宝0-3岁各阶段听力发育情况。 宝宝各阶段听力发育情况0-3岁 ● 1个月 宝宝已有了听觉,大部分的宝宝在出生24小时后对听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应,对大人说话的声音也很敏感。大人在宝宝身旁轻声说话,观察宝宝是否会随声音变化有不同反应。一周后,听力发育完全成熟,他会密切注意人类的声音,也会对
手机对孩子的危害这么大,你还在把孩子托管给手机吗?过早频繁使用手机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那么手机对宝妈和宝宝们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手机依赖? 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引起了有关心理医生的关注,他们指出:出门如果忘记带手机就会心神不宁,有落寞感或总想着手机。 1、手机没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烦噪。 2、常把手机放在随时都能拿到的地方,即使睡觉时也放在身边。 3、经常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看,在开会或要求静音的其他场合,会下意识地悄悄查看手机。 4、经常会感觉自己手机在震动或者在响,其实没有或者是别人的手机在响。 有关专家指出,如果具有上述症状一半以上,那么就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它实际上是一种焦虑、一种期待,表现为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 孩子为什么会
怎么培养孩子音乐天赋?怎么和孩子一起分享音乐呢?要成功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可并不简单,下面就教妈妈们几招:培养宝宝音乐天赋,让自家的宝宝也能成为小歌手。 首先,妈妈们要把心放平: 1、并不一定要有音乐天赋才能学音乐 不要把音乐看得太严肃,更重要的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不必苛求成为音乐家。只要孩子喜欢,父母就应让音乐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孩子精神的食粮。因此,只要在游戏中、学习中培养孩子喜爱音乐就可以了。 2、期望孩子成为音乐家只能起到反作用 要知道,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音乐家。所以,在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最初阶段,父母最好想清楚,让孩子学音乐的目的是什么。否则,音乐带给孩子的就不是快乐和美好的感觉了。 其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 1. 音乐生活化。经常播放音乐或自己演唱给孩子听。
忍不住打骂孩子,又担心给孩子留下阴影?这几句话或许可以补救。可是当冷静下来以后也难免后悔“我为什么忍不住打了孩子?孩子会不会受到伤害? “对不起,希望你原谅爸爸/妈妈” 如果家长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对孩子施暴伤害到孩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孩子道歉,说这是你的不对。别小看了给孩子道歉这件事,如果家长打完孩子,特别是因为自己一时冲动打了孩子,会很容易给孩子留下阴影。 还会让孩子厌恶父母,以后的亲子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当然,家长知道自己是冲动打了孩子不对,在给孩子道歉的时候除了要说自己的不对以外,还要说孩子的不对,之后再向孩子保证要控制自己的脾气。 家长在给孩子道歉的时候,需要诚心实意,不能欺骗孩子,否对亲子关系的伤害更加的大。 “妈妈/爸爸很爱你” 家长在打完
越是不合群的孩子,这几种内在优势越明显,以后更可能有出息。因为家长觉得孩子只有合群、玩得开,以后人缘才会好,才会更加有出息。 独处的能力 孩子不合群,自己就能玩的很好。说明孩子具备独处的能力。这样的孩子能沉得住气,不被外界喧闹的环境所打扰,更能专注于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很多一个领域的专家,都是因为具备独处的能力,才能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在一个领域取得的成果让人羡慕难以企及。孩子越是不合群,孩子付出的能力越高,也更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人才。 所以,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孩子不合群,如果孩子不合群还能跟亲近的人玩的很好,也能自己跟自己玩,家长就不用担心了,孩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学习的能力 内向的人,因为缺少了外界的打扰,所以杂念比较少
妈妈爱不爱打扮,对孩子成长有影响吗?这几点区别还挺大。大人小孩都有攀比心,所以,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妈妈漂漂亮亮地出现在同学面前。 妈妈爱不爱打扮,关乎孩子是否注意自身形象 爱打扮的妈妈,一般都是很注意自身形象的人。因为爱打扮的人,除了“悦己”外,更多的是为了“悦人”。也就是说,爱打扮的人,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如果,妈妈爱打扮,每次出门前都花很多时间在衣着装扮上,临出门那一刻还问问老公和孩子自己美吗?这样穿合适吗?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像妈妈一样,在乎自己的衣着,注意自身的形象。长大后,他们的形象也不会太差。 相反,那些妈妈不爱打扮的孩子,他们的每天的日常不会花很多时间关注自己的形象。尽管他们也爱干净,但是对衣着搭配、外形设计不会太在意。相对那些妈妈爱打扮的孩子,他们大多不太会注意自身形象。
孩子沉迷打游戏是父母的错,家长别说无辜,这几件事你做过吗?孩子从对电子产品、游戏一无所知,到最后深陷其中,是有一个过渡期的。 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拒绝陪孩子玩 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喜欢和人一起玩,有人和他互动的。有一次一个亲戚带着孩子到我们家做客,他们家的孩子才一岁左右的样子,只要有人对他笑,或者给他反应,孩子都会乐不可支。 我妈说,好奇怪,这么小的孩子也听不懂大人的话,怎么就会被逗得开心呢?其实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可能不懂大人要表达的意思,可是他喜欢别人和他有交流。 可是,有些大人嫌孩子太烦,陪孩子太累,就偷懒不想陪孩子,边陪孩子边玩手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对手机感兴趣,并且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慢慢的沉迷手机,会玩游戏以后会沉迷游戏。
学霸都是逼出来的?老师的提醒:这样逼孩子学习,会逼出仇人。凶巴巴地逼着孩子学习,又有家长举出很多世界冠军,小时候都是被逼着训练的例子。 每天唠叨孩子,质问他为什么不学习 家长在逼孩子学习时,切忌无时无刻对孩子唠叨。比如:“你怎么又在玩?怎么不去学习?”“你又玩游戏,如果你学习也像玩游戏这么用心,不早就学好了?”家长这样逼孩子学习,看不到效果不说,还会让孩子心生厌烦。 即使没在学习上花费多少时间,也会觉得自己的时间被学习填满,可能会对学习更加消极。家长唠叨孩子,会让孩子失去耐心,对家长会更加反感,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家长与其无时无刻逼孩子学习,不如在孩子学习进度上逼他。给孩子提出条件,远比质问、唠叨孩子学习更有效。 给孩子提很高的学习要求,并在言语上打击他
爸爸经常在孩子面前做这几件事,有利于培养孩子高情商。高情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身边人的耳濡目染,渐渐形成的。 爸爸在孩子面前夸赞别人 一个人的情商,主要体现在平常的言谈举止上面。高情商的人,一般不会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除非是领导在批评下属的时候才会这样做。经常客观的夸赞别人,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会给人一种很平易近人、情商很高的感觉,相信没有人会说一个喜欢挑别人毛病的人情商高。 所以说,爸爸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夸赞别人,教给孩子应该如何跟别人进行交流,相信这个孩子的情商肯定低不到哪里去。 爸爸在孩子面前孝顺自己的父母 一个人的情商,不光体现在如何对待身边的朋友,和平常的言谈举止,还体现在如
“二人世界”被孩子撞见,如何化解尴尬?这位宝妈的回应很机智。孩子出生后至少要长到四岁才能够分床,如果期间放任感情热度下降,那对年轻人来说就太痛苦了。 记得我闺蜜文文当时就遇上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我还一脸促狭的笑着说,这下你肯定完蛋了,孩子要出去乱说的。谁知文文小手一挥,笑着说,我当时直接回答说“爸爸在给妈妈按摩呢,妈妈腰疼。”孩子年纪小,自然就信了,还闹着问按摩舒不舒服,搞得文文大笑不止。 对应的,文文也问我是怎么回答的?我当时情况比较尴尬,孩子以为我和老公在打架,所以我就借坡下驴,答应孩子再也不跟爸爸打架了,虽然不够机智,但也无风无险的混过去了。 当然,这种蒙混过关的回答也要分情况的,我和文文均是因为孩子年纪太小,才两岁不到,如果这时候给她解释生物学上的问题,必然是解释不清楚,还会把孩子的小脑
中国式亲情:父母拼命打击孩子自信,孩子拒绝感谢父母,谁的错。对比之下,中国式亲情就显得对孩子很不尊重,为年轻人所厌弃。 “父母错”之一:不尊重孩子,过分崇尚集体化,抹杀孩子个性 我们这一代是从小听着父母建议、按规划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因为我们的父母生活在群居年代,过得是大家手拉手跳舞一起踢正步的日子,在思想上讲究一致化。往大了说,别人结婚生子你也要结婚生子,往小了说,别家孩子高考你也必须高考。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与周围保持一致性才能活得更好。 我们在这种教育下长大,并企图延续“集体化”模式,却不知在信息爆炸时代出生的孩子,早已不屑在安全区内生活。我们惊慌失措,面对不走寻常路的孩子大刀阔斧强行抹杀,说着“我是为你好”,却不知道我们早已落伍。而活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家长,自然得不到孩子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