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哪些行为不仅破坏掉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这是一个永久的课题。特别是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中,父母无论如何爱护孩子也很少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很多时候,父母不以为然的行为,其实已经破坏了亲子关系,还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影响。 1、破坏孩子建立的私人关系 小学时,我有个关系十分密切的同学,两人总是同进同出,去哪都黏在一起。但我的奶奶却看她十分不顺眼,“告诫”我离她远一点,因为她家时单亲家庭,觉得她教养不好。 类似的“金玉良言”,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听过家人说过,比如“TA成绩不好,离TA远点”“穿得好脏,真不爱卫生,别跟这样的人玩”“别跟男孩玩,你个女孩子小心被占便宜”…… 儿时的关系非常纯粹,无论有没有接受家人的“建议”,孩子都会对自己的朋友感到抱歉。负面情绪日渐积累,理所当然地
《小猪佩奇》为什么那么火?因为它藏着我们最渴望的原生家庭!佩奇父母那种无线温柔和耐心,而又充满智慧的育儿方法,完全可以打败所有的育儿书籍。 比如其中一个情节,小猪佩奇和弟弟乔治很喜欢在泥潭里跳来跳去,但妈妈从未阻止过他们,只是提醒:如果你们要在坭坑里玩,你们需要穿上靴子才行。 结果,他们跳到一个大泥潭里面,弄得浑身脏兮兮,回家把地板都弄脏了,爸爸看到后,也只是说了一句:没事,只是些泥而已。然后就接着陪他们出去玩了。 也难怪有些孩子看完这部动画片,就会学佩奇发出呼噜声,或许他们以为这样做了就可以变成佩奇,可以让爸爸妈妈也对自己那么好。 而且佩奇的祖父母也非常慈祥,他们正如很多孩子想象的长辈一样,温和宽厚,慈眉善目,热爱生活,从不批评教育他们,经常带他们出去玩耍,讲大道理的时候还能顺便讲个有趣的故事。 对于小猪佩奇
她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却死在了孩子的刀下,感恩真的那么难吗?一直以来,我们忽视的是,其实家长也要学会说“不”,不然孩子会过得很辛苦。 去年年底,发生了一件让人极为揪心的事情,更是凉了不少父母的心。24岁的大学生,曾留级过两次,心理方面也有问题,母亲不放心让他自己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生活,于是来到孩子的身边陪读。 结果突然在一天,孩子和母亲有了争执,他就把母亲给捅死了,最让人难受的莫过于周围人的描述。他们都说,这期间有听到两人的争吵,还有追赶与哀嚎的声音,但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没有听到呼救声,这位母亲,到死都不敢相信,自己死在自己孩子的刀下。 她还有一个年仅8岁的女儿在老家,可想到儿子的病,就算儿子已经24岁了,但她仍是决定陪读。不少人在猜测,母亲之所以不呼救,因为她到死都在为孩子考虑,如果自己呼救了,确实可能会获救,但这也意味着,孩子捅人的
家中出现这几种情况孩子一定不会感到幸福。孩子的天性真的是这样吗?或许是你的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的性格,下面列举几种家庭看看你的家庭是这样吗? 一、平时语言过激的家庭,语言是带有情绪化的,一样的话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会有不同的含义,可以带给对方伤害也会带给对方安慰,在很多家长的嘴里说出的话永远是带有挖苦和打击的性的,很多家长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孩子记性以后不会在做错同样的事,其实这种打击式教育是最伤害孩子自尊的,试问一下连自己父母对自己做的事都是满嘴的嘲笑那还有谁愿意在外人面前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呢? 二、长期争吵的家庭,你知道长期生活在争吵中的孩子内心是什么样子吗?有些家长认为我们争吵与孩子无关,其实大人的争吵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影响,孩子会觉得缺少安全感,不喜欢和外人沟通,这样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性格扭曲,变的暴躁,对外人没有信任感,很容易在社会上走向歧
最好的教育,是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生活是什么样的?你会如何跟孩子解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了这样的教育传输,孩子就能自然地长大吧。 妈妈告诉我,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算不上中产阶级,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平时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 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经常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然后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 之前还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我帮人弹琴,后来还跟人卖艺去了,跟着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 我妈现在还在流浪,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 因为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
很多家庭自从有了二宝之后,家里所有的大人都比较偏爱小的,那么你知道家长偏爱二宝的原因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我国的二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夫妻加入了“备孕二胎”的队伍,但由于忙着备孕,家里的大宝很容易受到爸妈的“冷落”,看着大宝可怜兮兮的小眼神,多少宝妈暗自发誓,即便是以后有了二宝也要更爱大宝。 但现实是残酷的,从二宝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家长们就把99%精力给了二宝,就连剩下的那1%的精力,也是用来指挥大宝干活,好友丹丹就是这样一个妈妈。 她的两个孩子相差1岁6个月,但待遇却是天壤之别。老大自己穿鞋子、自己吃饭、自己走路,很少在她面前撒娇,而老二的生活起居全是由丹丹亲自包办,就连玩玩具,她也会让老大让给老二。前些天丹丹跟我聊天,说她家大宝开始提意见了,抱怨丹丹只管弟弟不管他,听了孩子的吐槽,丹丹整个晚上都没有睡好。 刚怀孕的时候下
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名校,而是3岁前父母是否做到这一点。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成绩?30年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3岁前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后来又经过达娜教授和100多位各领域教授和学者,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发现:0-3岁的家庭语言环境,对孩子的成绩和未来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决定孩子成绩好坏的,不是父母的社会地位、物质条件,而是3岁前父母跟孩子是否充分交流以及交流的方式。这个结论一经发表,就在美国的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甚至引起了白宫的重视。 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 无论一个孩子的出身家庭条件如何,他都有着无限的潜力。李嘉诚、刘强东、程维都出生于农村普通家庭,却一样可以创造出自己辉煌的事业;清华北大,每年都会考进一大批的农村学子。出身重要吗?不重要!那智力呢?智力更不重要!除了顶尖的天才和弱智,大部分
现在很多父母的育儿经验就是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那么你知道富养女儿到底是什么意思吗?如何实现这种富养女儿的教育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基本上所有人都听过一个育儿观念,那就是“穷养儿,富养女”,对于穷养儿,基本很少有人理解错误,但是这个“富养女”,却有很多人没有理解正确。那么这个“富养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只是单纯的要给女儿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吗?事实还真不是这样的,这里的“富养”,比起无条件满足物质上的需求来说,更多的是指要富养女儿的精神,那么到底如何实现“富养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穿着 “富养”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穿着,当然,这里的穿着不是指父母非要给女儿买多么大牌多么贵的衣服,而是要给孩子穿着整洁,买衣服时,尽量多看衣服的材质、版型、剪裁、舒适度,避免花里胡哨,争取让孩子变得干净利落起来,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比如夏
孩子为什么喜欢看《小猪佩奇》?原来其中隐藏了这样的关系。前几天去儿子的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有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谈谈自己眼中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他说:“我的妈妈太直了,她说话我听着就害怕。妈妈早上还对我说如果不好好吃饭的话,我肯定就是班里最矮的孩子,也肯定考不上舞蹈学院!妈妈也从来不化妆,我喜欢妈妈把嘴巴涂成红色,看起来漂漂亮亮的!” 谈起爸爸的时候孩子又说:“我的爸爸很邋遢,臭袜子到处扔。从来都不陪我玩!我最不喜欢他的表情,总是不笑,也可能他就不会笑吧。我的爸爸妈妈要是像佩奇的爸爸妈妈一样就好了。我每天都会学着佩奇一样哼哼,我希望变成小猪佩奇。” 听完这个孩子的发言,在场父母们都觉得非常好笑。接下来,很多孩子也说了同样的话,他们也喜欢小猪佩奇的家! 回家后,我突然对小猪佩奇这个动画片产生了兴趣,于是翻看了几集。我想找找这只
这3种妈妈带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最可怜的,但愿其中没有你。宝妈一定要注意克制自己的脾气,对待孩子要温柔,对他们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包容给他们讲道理。 孩子们最害怕的下面三种妈妈: 一、脾气暴躁型。妈妈表现:情绪焦虑,时不时就发脾气。经常与孩子爸爸进行激烈争吵,有时还会把脾气发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体罚孩子。孩子表现:在这种紧张压迫的环境下长大的小孩子通常都没有安全感,自卑、胆小、敏感,不敢独自和妈妈长时间待在一起。在外面则容易被激怒,与人交往会冲动暴噪。 二、悲观抱怨型。妈妈表现: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对着孩子不仅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喜欢对着孩子抱怨。孩子表现:孩子会对外界充满恐惧,变得消极、负面。并产生逃避感,排斥对外界的接触。所以宝妈一定要管控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孩子面前要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吝夸奖。
成功的教育,就是30%的启发再加上70%的等待!曾经我们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摔倒”、“慢慢喝,小心呛着”。 我们好像渐渐失去了最初无条件的耐心,很小的事也容易发火,会不停地催促,习惯性忘记等待。 诱惑那么多,才显得坚持更珍贵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米歇尔曾做过一个糖果实验。 他在一所幼儿园里找来数十名4岁左右的孩子,然后把他们分别带到一个房间,那个房间里除了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个盘子以外,什么都没有。 教授把一块棉花糖放到了盘子里,然后告诉孩子:“我有事要离开15分钟,如果等我回来的时候,你没有吃掉盘子里的棉花糖,我就再奖励你一块;但如果你偷吃了,就没有奖励了”。 接下来的场景十分有趣,有个小女孩完全不顾实验规则,当着教授的面就把棉花糖吃了;有的小孩眼睛盯着棉花糖大约坚持了1分多钟,还是忍
每一位爸爸妈妈妈,第一次听见自己孩子说出第一个真正词语时,心里是不是像蜜一样甜?但你知道吗?宝宝学会说话,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是怎样一个艰难过程? 宝宝学说话很简单?不是的 人类语言习得,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 阶段一:听,练习辨音 打从一出生,婴儿们就自带能够识别声音的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区别语音与其他声音,还能分辨出所听到的语音中所有的音素。 心理学家Peter Eimas和Peter Jusczyks发现婴儿在吸吮奶瓶的时候,对于播放录音的「pa」音和「ba」音有不同的反应,因而推断婴儿能够区分相似但是不同的音。 Patricia Kuhl教授的研究让我们对这个阶段的婴儿有更多的了解。她发现婴儿有个神奇的能力:6~8个月以前,他们能听出所有语言中的音,哪怕他们的母语中并没有这个音。
孩子两岁正是叛逆期,撒泼耍赖时,讲道理和吼骂娃都不如这招好用。束手无策,天天感慨自己要个孩子老了十岁,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 那么对于两岁的孩子撒泼耍赖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做呢? 1.镇定下来,平复自己的情绪 一般小孩子在大街上想要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时,父母如果不同意,他们就撒泼耍赖,这时候有些脾气大的父母就会冲孩子发火,甚至直接殴打孩子,其实最应该做的是镇定下来,好好平复自己的情绪,首先可以温柔的劝导孩子,给孩子说这些东西的坏处,如果孩子还是不听的话,父母可以暂时不要理睬,任其撒泼耍赖,孩子看见自己的这一招不管用,自然就不会这样做了,再者两岁的孩子年龄还很小,可以稍微“哄骗”一下,父母可以告诉他们“这东西会吃人”“前面还有更大的”等,过不了一会就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其他事,镇定下
6岁前孩子该具备5种能力。学会表达、思考、实践、协作和创造,要有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比如知道这个桌子是什么做的等等。 与瑞士专家的观点类似,巴黎学前教育督学、顾问Eve Leleu-Galland女士认为,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需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探索世界的能力,以及接受外界信息、自我感觉、创作和创意能力。 事实上,孩子的早期教育重点并不在于学了多少实际的知识,比如背了多少首古诗,会弹几首钢琴曲,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能力。 学前教育最受关注的教学法 蒙台梭利PK华德福 幼儿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很多家长会非常关注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蒙台梭利是目前国内较受欢迎的教学法,华德福教学法近两年也开始受到国内家长的关注。那么就让我
这几种孩子看似“不聪明”,实则是有大智慧的,将来更容易有出息。在父母的循循善诱下,爱因斯坦提出来“相对论”,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看起来不够聪明,其实却是大智若愚。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具备当科学家的潜质,而是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编总结了以下几条,大家看看其中有没有您的孩子。 1、孩子打架,家长总是教育孩子要打回去,孩子却很有原则。 现在很多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对待孩子如众星捧月一般,看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在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之中,难免发生摩擦。如果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家长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打回去。孩子如果不照做,家长就会觉得孩子非常“窝囊”。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如何处理要视情况而论。 小编舅舅家的表
孩子爱独处话少不合群,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社交能力差”?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孩子,等到他们成功升职加薪后,却发现孩子出了问题。 他们发现孩子的社交能力似乎有点问题,总是跟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去,就连平时都没有多说几句话,在家也是这样的表现。自己的亲戚朋友逗孩子玩的时候,孩子也是不知道怎么回应他们,跟别的同龄小朋友比起来,自己的孩子就像是有着社交障碍一样。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交流,开始孤僻起来。小红夫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都在找办法解决。 上面就是一个孩子社交能力差的例子,其实孩子社交能力差的表现不止这一点,还有很多,让小编来仔细说一下。 一、社交能力差的表现: 1. 不合群 有些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当一群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自己孩子总是融不进去里面,总是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那里。这是孩子不合群的表现,也是孩
如何带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聪明的爸妈这么教!其实每个人都喜欢有教养的孩子,大人就会有点儿惊喜地觉得这个小孩儿很成熟很有礼貌。 但矛盾的是,很多中国家长潜意识里又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话就会跟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还可能会压抑个性甚至会吃亏。所以他们有时候会鼓励或默许自己孩子某种大大咧咧能争能抢的气质,行动鲁莽说话不客气的孩子被误认为是能力强、敢于表达。 其实那只是没教养而已,跟个性没半毛钱关系。而且这种没教养有可能会伴随孩子终生。 那什么是教养呢?教养就是不光考虑自己也考虑别人,就是对尊重和边界深刻理解之后的一种分寸感。有了这种分寸感,大家都会感觉很合理很舒服;没有这种分寸感,就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烦恼。 一、声音 爱吵爱闹是孩子的天性,对他们一开始就要教一件事儿:正确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内音量”。室外就是露天,
当孩子无聊、等不了、不耐烦、情绪快崩溃,这12个游戏能救你。一切和孩子待在一起的碎片时间,都能立刻拿出来玩一玩。 当孩子觉得很无聊、等不了、胡思乱想、情绪快崩溃的时候,这些小游戏就是一个丰富、实用的技巧包,可以让孩子心情好起来,让每个人都开心。 1、寻宝 在候机、候诊、候车的时候,就地找本杂志、报纸、海报、甚至包装纸,跟孩子说:“谁能找到一朵花的照片?” 第一个发现花的人,就有资格命名下一个要寻找的事物。 2、摸一摸猜一猜 让孩子闭上眼睛。从你的包里拿出一支笔、钥匙、硬币……任何一个小东西,然后把它放在孩子的手里。看看他能不能猜到是什么。 3、在孩子的背上“画画” 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能力,在孩子的背上画不同的事物,看孩子能不能猜到爸爸妈妈画的是什么。 比如小一些
孩子撒谎“不是我干的!”,爸妈如果这种反应,将会影响孩子一生。小孩子毕竟不懂善恶,说谎也不代表孩子本性如何,重点是在孩子说谎的时候爸妈要给出正确的引导。 比如下面这妈妈的处理方式,你应该就很眼熟。 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本来好好的,突然一言不合打起来了,妈妈赶紧过来调解纷争,分开两个孩子,然后主持公道。 问自己家宝宝:是不是你先动手打人的? 孩子不认:他先打我的 另一个小朋友急了:不是我,他先打我的。 妈妈一看自己家宝宝心虚的样子,知道是孩子说谎了,气不打一处来,小小年纪还学会撒谎了,抬起胳膊打了孩子两下,吵孩子:肯定是你先动手的,你还不承认,说,是不是你! 孩子越发嘴硬了:不是我,就不是我! 这种情况很常见,看似是孩子不可理喻,妈妈站在正义的一方,但是其实这位妈妈的做法
被吼后说恨你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被推倒,头磕到乐高桌的桌角,撞出了一个肉眼可见的大包,上周日,带娃去游乐园玩,看到难以置信的一幕。 撞人孩子的奶奶迅速赶来,粗暴地拎起孩子的耳朵,把孩子从游乐场里拎了出来。 男孩不过四五岁,被拎得龇牙咧嘴,让人光看着都觉得疼。 老人还不解气,狠狠地训斥孩子。最后,孩子被训斥得不耐烦了,脱口而出: 「我恨死你了!」 奶奶被这句话气到捂胸口,旁人也纷纷侧目,眼神里满是对孩子的不满。 但我却突然很同情这个「熊孩子」。 在情绪失控的家长面前,其实,他才是弱者。 台湾影片《VR还原家庭暴力:失控的游戏》里,就用VR的第一视角,讲述了孩子面对失控的家长时,有多恐惧。 因为孩子拿玩具枪「射击」玩具小人,父亲追着孩子大声责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