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更加优秀?高尔基有句名言:“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是怎么教育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事业。”下面来看看下文吧,这样的父母培养的孩子更优秀! 我们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很多时候可能也缺了些方法,让自己在教育孩子的上频频受挫。教育孩子是一件长期且艰苦的事情,作为家长的我们任重道远。 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智慧的家长通常会这样做: >>>> 放手。现今父母总是对孩子的事务大包大揽,替孩子处理生活事项、替孩子报兴趣班、替孩子做决定。我们觉得这样是对孩子负责,殊不知,这样对孩子是有害无利。放开我们牵制孩子的手,给孩子一个自我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做,去体会,孩子才能领悟的更多。这样的孩子独立做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会更强。 >>>> 鼓励。有的时候,父母的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总是特别迷恋某一样东西,玩具、车子、被子、奶嘴、一件衣服,妈妈的手之类的东西等等。有的孩子到了寸步不离的地步,到哪儿都要带着,睡觉的时候也要抱着,如果这个东西没有了,则是地动山摇,天翻地覆。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的情况不免会担心,其实孩子对某样东西特别迷恋,是孩子心理的一种“恋物情节”!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恋物行为呢? 缺少关爱与安全感是恋物的根源 孩子的恋物情结多半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这个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更需要身边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哪怕只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以此来保持“安全感”。 但在一些家庭里,父母的角色存在缺失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会通过恋物来弥补父母缺失的不足,这样也就出现了我们前面说的孩子的情况。除此之外,一些环境的变动等也会造成孩子的恋物,比如幼儿园刚
如何正确指导孩子写字?老话总说“字如其人”,“字”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才学和修养。如果一个人能写一手好字,能给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都说写字容易,但是指导孩子写好字却并不容易。现在很多孩子写字方面也存在姿势和习惯不对或者不规范的地方。如何指导孩子正确写字,成了我们这些陪读家长们的老大难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孩子写字这件事。 写字的正确姿势 我们都知道,写字的时候需要坐直,但是很多孩子在实际写字的时候,头都已经要碰到书了,这种做法不利于脊椎的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眼睛视力。 正确的写字姿势看这里 ▼ 写字时要遵守“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笔应该这样拿 很多孩子可以正常写字,但是执笔的姿势看着确实别扭——不是笔
如何撕掉孩子的负面标签?给孩子打上负面标签会有什么后果吗?如果你不幸给孩子贴了不该贴的标签,那你该怎么把他释放出来呢? 灯妈至今还记得孩子出生时的情形。疲惫不堪中知道孩子已经出生了,可是却没有听到任何声音。护士拍打他的屁股,却依然没有反应。每个人的心都悬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才听到孩子哇的一声哭出来。“这孩子是个倔脾气”护士说。 从此以后,每当灯灯哭闹的时候,不肯睡觉的时候,不愿上幼儿园的时候,灯妈心中就会闪过一个念头:这孩子就是倔。 久而久之,倔成了灯灯的标签。不过,有负面标签的不止灯灯一个,大多数孩子都有被家长贴上标签的经历。 “悦悦太爱挑食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喂她了!” “我家女儿成天丢三落四的,不知道丢了多少东西了!” “我家儿子就是受气包,谁都敢欺负他!” 有些父母虽然不会当面这么说孩子,但是一
父母什么好习惯对孩子未来成长很有帮助?作为家长的就要做到言传身教,当然要积极正面的管教孩子,父母是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小孩子最会有样学样了,所以父母做个好榜样比大吼大叫教育孩子管用多了。 试想父母做事拖拖拉拉,却指责孩子写作业磨叽,他会听你的吗?父母不修边幅却指责孩子不讲卫生,他会服气吗?所以以身作则才是教育出好孩子的根本。 首先,改掉拖延症,改掉拖延症,改掉拖延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克服惰性是带孩子的第一关。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孩子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父母做事干净利落、井井有条、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孩子也不会懒到哪去。 再就是要说到做到,不要对孩子轻易许诺,说出去的话就要算数。别不当一回事,即使是孩子的一个小问题,也不能敷衍他。如果他说想去动物园,不
男孩有偏女性化倾向是否不利?男孩子为什么会有偏女性化倾向?假如家里有男孩子,出现偏女性化倾向行为怎么办?男孩子行为有偏女性化倾向的矫正办法有哪些? 我家孩子上六年级,也算是小小男子汉了吧?可是,这个小小男子汉却动不动就哭鼻子,不出声哭,就是叭嗒叭嗒悄无声息地掉眼泪。平时说话也细声细气的,跟人相处总是缩手缩脚怯生生地,比同年龄的女孩子还像女孩子,就连拿个苹果也不经意就翘个兰花指,一点阳刚之气也没,简直要郁闷死了,怎么办呢? 男孩子行为有偏女性化倾向,这绝不是您家孩子独一份的事儿,这几乎是全社会的通病和共性了。往远古追溯,同样年龄的儿郎们已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勇猛杀敌保家卫国了;往西方国家瞭望,同样年龄的男孩子正在车库里挥汗如雨的修车、在野外求生训练中挑战人性极限。而中国的男孩子正偎依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怕被风吹、怕被雨淋他们正被密不透风的爱与关怀紧紧围绕,他们越来越
家长问题:在家里很活泼、话也特别多的孩子,在外面不爱与其他人交流,跟小朋友的互动也不是那么多。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 孩子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环境,在家里孩子特别放松,自然就会表现得活动、话多。走出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都不太熟悉,有些孩子就会出现和家庭中的表现截然不同,变得不爱说话、容易害羞、回避退缩,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当孩子不爱与别人交流时,家长千万别急着把孩子推到前面,勉强他和别人交流,甚至一些家长因为孩子的退缩表现,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责怪孩子。结果常常适得其反,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变得更加拒绝。 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做: 一方面多提供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有时孩子站在一边只是看其他小朋友玩,自己却不参与游戏。此时,家长需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催促孩子,让孩子多看一会儿。当孩子表现得放松自然时
孩子做错事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都会引导他道歉。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孩子并不配合,不管你说什么,他就是站在那里一声不吭,稍微逼得急了点,他马上哭给你看,一副委屈得要命的样子。 这可愁坏了咱当爸妈的,明明是孩子做错了事儿,让他道个歉怎么就这么困难。 今天说说,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道歉。 上个周末我和闺蜜们聚餐,一边遛娃一边联络感情,正聊得高兴时,儿童区传来了孩子们嚎啕大哭的声音。 闺蜜 3 岁大的儿子乐乐小脸憋得通红,胳膊正被旁边的小男孩狠狠地咬住不放,手里的玩具也马上要被小男孩抢走。 我们连忙上前拉开了两个孩子,发现乐乐的胳膊已经高高肿起,小男孩却因为没有抢到玩具,顿时哭起来,喊着:「我要火车,我就要火车,我要咬死你!」 这时小男孩的爸爸冲了过来,粗鲁地把小男孩拽过来,吼道:「混蛋,你干什么呢,抢人玩具咬人你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爱孩子就要适当放手吗?对孩子管得太多是爱吗?接下小编分享这篇文,大家看看吧。 小区树荫下有个“秋千”。老人和孩子们都喜欢坐在上面玩耍。大孩子们让大人使劲摇动以使秋千晃得更高。欢声笑语吸引了童车里的小孩们。 小王推着铭铭经过时,孩子“啊—啊—”叫着不肯走,也想去坐秋千。小王让小铭铭坐在椅子上,一手扶着小铭铭,一手来回推动着椅背。小铭铭坐在上面高兴极了。一会儿孩子不让小王扶着他,小王只好松开手,小心翼翼地开始慢慢摆动着秋千。小铭铭很开心,没有表现出丝毫害怕。他还自己小心趴下来,爬到椅子的金属吊杆旁,双手扶着金属吊杆又站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秋千还在轻轻地摇动,小铭铭不但不害怕,反而双手拽着金属吊杆,双腿一个劲跳跃。 邻居们不禁感叹道:“这个孩子胆子也忒大了!不过,无论这个椅子怎样摇动,这个孩子还真站的稳!那像一个快8个月的孩子!”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孩子叛逆到底是不是好事呢?孩子从小到大会经历三个叛逆期,所谓“叛逆期”,其实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孩子2~3岁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其次,是他7~10岁的独立自主意识阶段;然后,就是12~18岁我们都知道的青春期。 第一个叛逆期:2~3岁 孩子的“叛逆”,其实从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Terrible 2”。孩子在2~3岁的时候,会逐渐开始与父母“作对”,比如不愿意让爸爸妈妈抱自己的玩偶、吃自己的饼干等等。 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正在学习区分“自我”与“他人”,随着孩子物权意识的增强,他要通过确认物品的归属权,来认知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在这个阶段,不要跟孩子生闷气、觉得孩子自私,他压根都不知道”自私“是什么呢。 随着孩子长大,他会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
朋友家2岁的小宝最近脾气有点大。前不久,小宝最喜欢的一个摇控车被哥哥弄坏了,朋友想也没有想,直接将车扔到了垃圾桶。孩子脾气大是敏感期到了吗? 看到小宝到处找摇控车,找不到就哭,妈妈怎么哄也哄不好,说买新的,小宝不听,继续哭,说买更好的,小宝还是哭,不理她,说可以带他去游乐场玩,小宝就是只要那辆摇控车。 妈妈失去了耐心,一巴掌拍了小宝屁股,然后气得不行去了书房,随便孩子哭。 请尊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小宝为什么这么固执,一定要那辆坏了的摇控车? 是因为2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他们认为摇控车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秩序,一旦发现没有了,就会觉得不正常,然后就会很执拗地要回到最初的样子。 父母应该真正地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尊重他们的选择,那样就会发现孩子在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如何让孩子告别胆小娇气?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小朋友胆小娇气,那么如何锻炼孩子胆大,坚强?面对孩子挫折3岁前后有不同,宝妈知道吗? 现在的孩子大多很娇气,培养孩子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性格,适当进行“挫折教育”显得更重要了。 挫折不是“吃苦” 挫折教育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顺势给予孩子的教育。这是一种特殊境遇时的教育,挫折本身既不是教育内容又不是教育形式。 挫折教育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影响是不一样的,笼统地说,挫折教育进行的好,孩子会在挫折经历中获得新知,收获经验,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面对挫折3岁前后有不同 3岁前 认知层面 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孩子他遇到的挫折只是一个偶然,一会儿就过去了,别害怕,坚持一下,处理
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受身边环境影响吗?学习风气差,如何让孩子静下心来好好学习,面对读书风气差,怎样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身边很多大家长都在热议,是否送孩子出国去读书。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疲于奔跑,反而到大学要学生存技能,使自己立足社会的的时候,这帮孩子在大学偏偏打游戏、追剧情、谈恋爱,家长普遍认为国内的大学读书风气不够好。认为若是孩子到米国、加拿大等读大学,可能孩子会变得比较用功。其实很多家长只看到了去这些地方读书的好处,而从孩子幼儿园开始都忽略了一个问题的脉络,也是核心问题。为什么在国内读大学的风气不好?整个社会、家长、学生都没有把应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算把孩子送到这些国家去读书,也无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国内的学生,为什么大学读书风气会差?或者我们该问另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有让学生们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吗? 国内的
为什么孩子不回答你说话?孩子不爱搭理是怎么回事?你问孩子话,孩子总是爱答不理的,耳屎真的会多到听不到老妈讲话吗?事实上,耳屎不会影响听力。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不想理你,再者就是听力有问题? 还记得小的时候,我告诉妈妈,我右侧耳朵听不太清楚,爸爸就带我去县城的耳鼻喉科,当时毕竟没有太多的听力检查设备,医生用音叉稍稍测试了下,再用耳镜看看我的耳朵,说:“小朋友,你耳屎太多了。”之后用镊子把我的耳朵清理的很干净,最后问:“小朋友,听得清楚了吧?”或许当时年龄太小,很害羞,医生这么一问,被诱导性的认为听清楚了很多,最后爸爸很满意的带着我回家了。 事隔几年后,等我读到初中,童年我的已经进入青春期,我已经非常确认自己的听力有问题。再次告诉爸妈,我的右耳有问题,之后带我去省城的医院检查,诊断是先天性单耳失聪,要超过60分贝以上的声音,我才能勉强听得到。爸妈这才意
孩子能看见脏东西是什么鬼?为什么孩子总说能看见脏东西?那孩子晚上还能出门吗?下面来看看关于为什么孩子看见不干净的东西,听完下面的解释,你就不会乱想了。 昨天,跟乡下的表姐视频聊天,在聊天中她就说起这几天她孩子老不舒服,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最后还是请一个村里面的神婆给看好的,就是烧了点纸,好像之后就慢慢好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类似的怪异的说法,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类似的说法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孩子三岁以前,晚上别出门,不然很容易冲撞鬼神;如果孩子没满6岁,那么他的衣服不能在室外过夜;小孩子常常会看见大人看不见的“脏东西”,有鬼神会欺负孩子,掐孩子…… 总之,越是农村,这些说法就被传得神乎其神的,那么,这些现象是不是有科学依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或许你听完这个解释,你就不会乱想了。 1.3岁以内的孩子,晚上不能出门
宝宝都是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现在的宝宝很小就开始上学了,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一般都是2岁多,这么小的宝宝老师应该怎么引导宝宝自主吃饭呢? 一、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小勺 缺少练习的机会的小朋友们,不仅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会不协调,阻碍自理能力的顺利发展,而且对小朋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如何解决呢? 家长可利用好听易学的儿歌教会幼儿吃饭的方法: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小勺盛米饭,小嘴悄悄尝,幼儿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家长在家也可以在开口的塑料框上贴个娃娃头或动物头,在碗里放点花生、小糖果之类的,让他们学习用小调羹喂娃娃和小动物吃饭。 二、打消孩子依赖的心理 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一定要等人喂。午餐时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小朋友,小手抱在胸前,手不拿勺也不扶碗,依赖心理和习惯性让他们在这里等着来喂。你
什么样的孩子未来更有出息?下面的这三种孩子太顽皮,其实很聪明,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家宝宝,是个从小听话乖巧又懂事的天使的宝宝,,但实际往往和自己想的有所出入,对于孩子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常常感觉自己都要被他们折磨疯了,自己想要的天使宝宝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据大数据显示:小时候很难带的宝宝,长大了会更容易有出息。因为他们思维比其他孩子更活跃,观察力更强,鬼点子也多,所以妈妈们不要总是嫌孩子太顽皮了。 只有多玩多动脑孩子才会更聪明。尤其是这3种孩子小时候最难带,最容易让大人精疲力尽,但是带得好的话,长大后更容易有出息,妈妈们要耐心的带。 第一种,充电五分钟,活动一整天的孩子 孩子天性都好玩,而有一些孩子精力特别充沛。从来都是充电五分钟,活动一整天。一般孩子到了中午,都能午睡一小会,而这类孩子从早上醒来一直玩疯到晚上10点
这3个场合对孩子最重要,你缺席过吗?当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时候忽视,再回头一看,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如今很多父母都面临着巨大压力,要养老人和孩子,花钱的地方真的太多。于是不少家长就想办法努力赚钱,当然这时候可能也会忽略孩子的成长,很少有时间可以陪伴孩子成长! 1、学校家长会 很多方面平时工作忙碌,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参与孩子学习,但是家长会是了解孩子学习的一个最佳机会。这时候还可以与老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是父母关心孩子的一个很好机会。一旦缺席孩子家长会,不但老师会感到父母不负责任,孩子也会感到父母不爱自己,这对孩子成长只会带来诸多不利! 2、学校演出 现在孩子的娱乐活动有很多,尤其在学校经常都会有各种演出。这是孩子表现自我的一个最佳时机,当然更想要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肯定。如果亲自参与孩子演出,并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称赞,这无疑会给孩
坏脾气的熊孩子是怎么养出来的?为什么孩子的脾气不好?一早,三岁的丫丫跟妈妈说:“妈妈,我想要编个漂亮的小辫子”。“今天不行,妈妈上班要迟到了”,然后简单给丫丫扎了个马尾,就准备离开。结果丫丫小嘴一撅,把马尾扯了下来,面对此景,爸妈该怎么做? 对此,妈妈不由的提高了些音量“我都跟你说妈妈要迟到了,先这样!”然后一把拉过孩子,重新扎了个马尾。 不想,孩子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边哭边喊“我不要,这样不好看,就要编辫子!”妈妈又气又急撂了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我不管你了”,然后摔门而出。 妈妈一走孩子心里觉得委屈,就哭得更加响亮了,而坐在一旁的爸爸被吵得心烦意乱,便来了句“哭哭哭,就知道哭,再哭我也不管你了!” 孩子闻言,瞬间开启了“哑剧”模式,觉得心里委屈,忍不住想哭,又怕爸爸真的不管自己,不敢发出声音。 我相信如
昨天和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聊各自的育儿经验,回来后琳琳很自信地和我说“听了他们的教育方法,我才发现自己家的儿子有多幸福”,确实如此,刚才大家的分享全都是,如何快速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更聪明的人;有的孩子还站不稳就要被逼着学走路,这样的孩子不仅过得不快乐,还很有可能会产生一辈子的阴影。所以在孩子2岁前,不要逼他做这4件事。 学步 很多家长都觉得学步早,就说明孩子越聪明可以先人一步,所以会在孩子刚刚会站立时,就迫不及待得让孩子坐进学步车,或者拿学步带强行让孩子向前踱步,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更快掌握学步的节奏,还有可能造成宝宝的腿部弯曲,也就是会成为“罗圈腿”。家长应该在孩子有学步能力时,再开始协助他们进行训练,一般1岁多的孩子会开始有学步的能力,这时每天的运动量会加大,腿部动作比较多,所以家长要给孩子选择贴合度高,吸水性强的纸尿裤,防止在运动过程中漏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