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育孩子会比同龄人更优秀?想要孩子更加优秀,做父母的该如何教呢?如今生活节奏繁快,家长们每天在外面辛苦奔波,就是想现在还能吃苦挣钱的时候好好努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环境。但是每天如此奔波,每天回到家里却很少有时间来陪孩子。 孩子在小的时候,更想要的是陪伴,不单单要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而且要扮演好陪伴孩子的角色,所以要适当地舍弃一些东西,多点时间来陪伴孩子。 多多关心孩子,关心孩子平常在生活中、学校里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不仅能及时解决问题,还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孩子学会与父母倾诉,就不会把什么事儿都憋在心里造成心理负担。 要让小孩比同龄小孩好,想要小孩更好的成长,在这三方面上父母一定要够舍得,孩子将比同龄小孩更加卓越。 舍得花时间,多多陪伴小孩。家长们每天都很忙碌,有时候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做一些
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忍过吗?育儿过程中,哪些需要忍对孩子好?如果这3方面能够容忍,教育程度基本上离成功不远了! 从古至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多都认为是妈妈的责任,但其实爸爸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站在妈妈的角度来说,教育好一个孩子,培养出一个有成就的孩子,应该是人生中一件最大的成就了吧,也是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了。 如果想要让孩子长大之后怀有感恩之心,妈妈只要坚持在这三方面能够容忍孩子,那么基本上就离成功不远了。 1、忍住不要对孩子爆粗口 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已经够闹心的了,要是加上淘气的孩子,那真是要让当母亲的崩溃啊。有时候在愤怒之时就想爆粗口来缓解一下压力,但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不管孩子在不在场,都要忍住。 如果平时养成爆粗口的习惯,当孩子闹腾时很有可能就会脱口而出。时间久了,就连孩子也学会了爆粗口的坏习惯,为了教育好孩子,妈妈
平常父母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一贯的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和懂得礼貌让人,你知道错误的礼让误解,会让孩子失去哪些能力吗?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家长觉得应该从小教孩子懂规矩,有礼貌,所以会教孩子“礼让”,所以经常和孩子说:“在学校要让这其他小朋友,不能欺负人。” 可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被年龄小的孩子误解,认为家长是在提醒自己不能惹是生非的同时,也要事事让着别人,所以就导致,很多孩子明明是被对方欺负了,也只能以“避让”的方式解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性格也因为“让”,而变得越来越脆弱,自卑。 教孩子“礼让”时,这点一定要说明,不然会被孩子错误理解! 家长教育孩子要学会“礼让”,是想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在自己占理的情况下,学会宽容别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和良好的气度。 而如果家长没有明确礼让的观念,孩子就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没有争夺的
宝宝小的时候为了喂养的方便,一般都是和大人一起睡觉的,很多家长等孩子断奶以后,就开始训练宝宝独自睡觉了,但是宝宝一个人睡觉怕黑不敢睡,怎么办呢?父母要做好哪些心理辅导呢?一起来看看吧! 断了奶,分了床,有了自己的房间,这下孩子总该能好好睡觉、自己也能好好休息了吧? 这样的想法,很多宝妈都曾满怀期待,然而很快就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虽然晚上孩子是要自己睡了,但又闹出来很多幺蛾子:晚上睡觉必须开着灯,睡前必须要妈妈抱着,半夜还会时不时惊醒起来找妈妈,甚至还要打孩子想象中存在的“小怪兽”…… 不同的孩子,晚上睡觉时出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而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怕黑”,甚至可以说,其他的那些个问题很多都是由怕黑演化出来的。 对于小孩子来说,怕黑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黑暗本来就意味着人类视觉的死角,也意味着人类无法掌控,而孩子的逻辑观念又不够成熟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特别是男孩子做什么能自己独当一面?望子成龙的道路上往往容易走向很多误区,下面来看看在育儿的过程中,妈妈们需要避免这两个雷区。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对于孩子来说是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歌颂母爱的伟大,歌颂母子间的深情,但我们同样也要意识到,凡事过犹不及,如果妈妈对孩子的爱太过无微不至,往往也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 和女儿不同,男孩受妈妈的影响会非常大,妈妈如果处理不好和儿子的相处方式,往往会给儿子的人生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因此,在和儿子的相处过程中,妈妈们要避免这两个雷区哦! 1、过分亲近 母亲亲近孩子,这确实是天经地义,但对于男孩子来说,在五六岁时就应该转变亲近对象了,此时的男孩子更应该亲近同性的父亲,而非异性的母亲。 很多宝妈觉得儿子不如以前那么和自己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较优秀,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教育好孩子最关键的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不需要教,也不需要思考,这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力量。 可就是这样的爱之深,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学习、生活’一锅抓,紧密把控,生怕哪个环节脱了手,孩子就落人一等了。 教育的道路且阻且长,有一些道理,老师不会告诉孩子,但作为家长的你,必须教给孩子! 不帮三忙 包庇的忙不帮 孩子之间的相处是很单纯的,他们有着“拜把子”的情义,特别注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连闯祸撒谎也是一锅背。 朋友带儿子欢欢喜喜的回老家探亲,却郁郁寡欢的回家。原来乐乐在乡里交了好几个朋友,和那些孩子一起玩泥巴捉小鱼,每天都过的很开心。 可是有天晚上,几个孩子一起放烟花,把
好父母十万个为什么没有用心的父母,就没有成才的孩子 12月3日,《咬文嚼字》公布2018年十大流行语: 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纷纷登上热搜榜首,而“巨婴”是我们用得最多的网络词。 “巨婴”一词为为何能弯道超车?从百度指数上可以看出2016年“巨婴”一词的关注度不足400,而到2017年开始“巨婴”一词频繁出现了井喷式的极速增长,截止到目前最高指数已经达到了1200的顶峰,搜索指数是2年前的3倍,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关注“巨婴”的人是越来越多。 武志红先生在《巨婴国》一书中是这样写道:依赖、自私、脾气大,而当婴儿成长为成人,心理状态却还处在母婴共生 、全能自恋、偏执分裂状态下时,就被江湖人称“巨婴”、“妈宝男”。 那我们该
家庭教育很重要,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那么孩子的教养,最终是取决于什么教育,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用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的习惯,家长以什么样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家长怎样做好孩子的辅导老师.....这样的文章我相信家长看到了很多,大部分家长也都在感慨,孩子学习了很多知识,但孩子的成绩始终还是不好好。 讲真,不管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家长还是要继续培养自己,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家长都在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缺乏一个深度多维度的了解。当意识到的时候,连忙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看到孩子不足之处,就开始担心孩子未来的高考。十几年后的婚姻,以及他几十年后的事情。 而忧虑的本身就是在毁掉孩子未来的开始。 作为父母担心孩子的未来是在所难免的
孩子成长有一个时期叫敏感期,特别要注意的是孩子“婚姻敏感期”,关于孩子的“婚姻敏感期”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让=家长们哭笑不得,那么孩子孩子进入“婚姻敏感期”,家长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过平安夜,小朋友们盛装开了party,晚上回家,女儿小婉突然说:“今天我们幼儿园的叮当穿的警察衣服可帅了,我长大了要和他结婚!”听完女儿的话,爸爸和我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又过了几天,女儿用彩泥捏了一个恐龙,小心翼翼地放到小书包里,说要带到幼儿园送给叮当,因为“叮当最喜欢恐龙了。” 看来女儿对他将来要“结婚的对象”可是很上心呢。 有趣的婚姻敏感期 “我要和妈妈结婚”、“我喜欢当当,我是新娘,他是新郎”……你们家的小家伙在四五岁的时候是否也说过类似的“豪言壮语”? 事实上,这个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婚姻敏感期。 婚
很多的小朋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牙齿问题,平常就是不肯刷牙,孩子不肯刷牙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让宝宝爱上会刷牙呢?一起来看看吧! 前些天看到朋友圈上朋友发的信息,孩子4岁得了蛀牙,不得不去看牙医,结果孩子大哭大闹,搞得好不辛苦。 牙齿健康真的太重要了,不得不承认,日本父母对孩子牙齿健康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中国父母。 就说Linna家,孩子们都是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就开始练习刷牙,之后每天早晚,不管什么情况,牙齿必刷。现在,不管是快4岁的老大还是快2岁的双胞胎都非常配合,今天就来分享一下Linna家的刷牙经。 一、父母提高意识 比起Linna,老公的意识要高很多。只有老大的时候,有时候老大哭闹,或者早早睡着了,Linna心软,觉得今天就不刷了吧。可是老公往往会坚持,哪怕用腿固定住孩子强迫刷,也一定要完成任务。如果当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最喜欢就是得到大人的表扬了,表扬孩子是要讲究方法的,不能盲目的表扬,那么家长表扬孩子应该怎么做呢?一起来看看吧! 表扬孩子的四个基本原则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读的教育专著是芬兰著名育儿专家本.富尔曼著述的《孩子,你很重要》,内容主题是:表扬孩子的四个基本原则。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明白这个道理。表扬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种必备的育儿技巧,但并不是家长所有的表扬都会起到积极的效果,表扬孩子也讲究科学合理性。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表扬孩子时家长应该注意的四个原则。 1、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表扬方式。有的孩子并不喜欢被公开表扬,父母一表扬他们就会用双手捂住耳朵,或是坐立不安,以表达他们对表扬的不适应。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会觉得父母的表扬是还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看待,并没有尊重自己。面对这种
孩子爱玩过家家好不好?玩过家家对孩子智力有影响吗?我家孩子最近特别爱玩过家家的游戏,老让我跟她一起玩,我觉得孩子玩过家家能学到很多东西,怎么引导她最有成效呢? 首先,我要给这位妈妈点赞,因为她敏锐的发现了孩子的变化——开始玩扮演类游戏了,并且,这位妈妈还在研究怎么样陪孩子玩最有效。 没错,很多宝宝在2岁以后,就会开始扮演类游戏,包括过家家,扮演医生,扮演警察,扮演老师等。 当孩子开始自发的玩这类游戏的时候,说明孩子的心智已经飞跃到一个新的层面了,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庆贺的事情。 扮演类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角色扮演的本质其实是宝宝在模仿他们眼中的“成人世界”。 对孩子来说,玩即是学,宝宝在角色扮演中感知到、体验到的知识,是宝宝的人生中重要的第一课。 他们能充分认知世界,学习人际交往,养成良好
你的孩子有“假想小伙伴”吗?孩子为什么会有假想伙伴出现?面对孩子有“假想小伙伴”的表现,该如何做呢? 往往多数的孩子在2-6岁的时候,身边会出现一个特殊的小伙伴,特殊在这是一个“看不见的小伙伴”。有的父母会担心自己家娃是不是分不清现实和虚幻?孩子还时不时和这个“小伙伴”说话,这样下去对孩子成长是否有影响呢? 宝爸宝妈可能会听见过孩子在小声自言自语着什么,有的孩子还会给他的小伙伴起个名字,遇到问题或是好玩的时候还会和“假想小伙伴”有说有笑的,这个小伙伴可能会是一个玩偶、一只小动物等等,这种由孩子想象出来的伙伴就是“假想伙伴”。 孩子似乎也很愿意和这位小伙伴说话,会讲自己遇到什么事、吃饭的时候还要提醒小伙伴一起吃、甚至睡觉的时候还要留个位置出来等等。当然了,孩子也会要求父母像面对真人的样子来面对他的假想小伙伴。 一、孩子这样的
在育儿的道路上,家长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好,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适合教育自己的孩子,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0个以前人都不懂的育儿新观念,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被培养成为天才的杰出人士,不一定都出身在富裕的家庭,或成长于良好的生活环境中。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他们的背后,绝对都有着聪明的父母在默默支持。下面10个教养新观念,要告诉所有的爸爸妈妈们,该如何从细小的差别中,培养出“未来的天才儿童”! 1、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我们都很常听到父母用这样的话语,来鼓励自己的小孩:“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妳办不到的。”其实这样的育儿方针并没有什么不对,也很正确,但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引导。首先要让我们的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无须随波逐流,未来由我创造”。也许是可以尝试换个说法:“孩子,即便只是靠自己,我相信你/妳也一定能够做到的。
在父母心中,把孩子教育好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了,各种书籍和网络上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到底哪些方法是有用的呢?下面就是世界上著名的12种教育孩子的方法!给各位家长参考下,一起来看看吧! 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下面随引领右脑一起看下世界上著名的教育孩子的12种方法!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
好多的父母老是想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喜欢超前教育,那么这种教育真的对孩子好吗?幼儿教育应该重点教会孩子什么?超前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家长都不想让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能提前学到更多的东西。 于是,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在上幼儿园时,就学拼音、学英语、学数学、学诗歌、学朗诵、学绘画、学舞蹈...... 三四岁的时候就被迫放弃了玩具、游戏,拿起了对他们来说艰深难懂的课本。 但这种超前学习,真的有益吗? 超前学习看似有先发优势, 到小学二年级后却变糟糕。 媒体曾报道过一个“神童” 的故事: 武汉的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年内花了12万给儿子杰瑞报了1
教育孩子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中宝宝的大小便习惯,要教育孩子讲卫生要学会自己大小便习惯,那么一般宝宝多大可以培养自己大小便,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大小便习惯?一起来看看吧! 排便习惯与智力有关?聪明的宝宝不尿裤子? 宝宝的大小便习惯养成与智力无关 中国的传统观念,特别是老一代认为,宝宝大小便训练越小开始越好,聪明的宝宝不尿裤子。经常看到爷爷奶奶给仍在襁褓中的宝宝把尿,很兴奋地夸耀说,我家宝宝最聪明,不到1岁就不尿裤子啦。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应该看成宝宝大小便的良好习惯形成的早与晚,完全与培养的认识和行动的早与晚相关。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见有些宝宝家长从低月龄时就开始训练了,宝宝的大小便也形成了很好的习惯规律;而一些来自国外的宝宝家长,并无有意培养孩子的这种习惯,宝宝甚至都3~4岁还在用纸尿裤。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智力的差
很多小孩子在生活中想要得到某些东西时,结果没有得到,就喜欢乱发脾气,那么孩子总喜欢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带孩子的时候,会发现孩子在有些时候很容易发脾气,父母怎么做都不能遂孩子心意,导致家长的暴脾气也上来了。 尤其是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家长们要给孩子里三层外三层的裹衣服,防止孩子感冒生病,但有些孩子就是犟脾气,就是不穿,导致家长怒气冲天。 对于孩子发脾气这件事,家长们都是不乐意见到的,毕竟谁不想孩子乖巧一些,这样自己也能省些力气,但家长们不知道,孩子发脾气可是一件好事,对孩子来说益大于弊! 首先发脾气能让身体更加健康,因为大多数孩子对于家长存在一种屈从心理,这就导致当家长让孩子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孩子一般不会拒绝,而是遵从家长的指示去做。 哪怕家长所说的是错的,孩子心里很不满意,有些
现在很多家庭孩子生下来以后都是交给奶奶或是婆婆带,那么在孩子眼中,奶奶和外婆有啥区别呢?一起来看看吧! 早在帮妈还没出生的时候,帮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都去世了,所以帮妈从没见过他们,也没有得到过他们的疼爱。不过帮妈倒是经常看到有一些同学会说:这个是我外婆给的,这个是奶奶给的……那些同学除了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之外,还多了一份奶奶、外婆的爱。尤其是如果受到父母的批评时,还能得到奶奶、姥姥的庇护。 曾经帮妈也问过那些同学,到底是跟奶奶更亲,还是跟外婆更亲,当然说什么的都有。那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外婆跟奶奶又有什么差别呢?这个问题最有话语权的当然还是孩子本身,帮妈前几天针对这个问题在微信群做了调查,让各位宝妈去问孩子关于外婆跟奶奶的差别。帮妈看完大概总结出三点,也列举出了这三点最有代表的说辞,一起来看吧! 第一、对于孩子来说,外婆是外人,奶
为什么很多人抱怨养孩子很累?一家人养一个孩子真的还会累吗?我们却很少看到西方父母们抱怨养孩子累,难道是我们中国人不善于养孩子?显然并非如此。为什么中国父母特别累?因为我们养孩子有5大“特色”。 1、丧偶式育儿 所谓丧偶式育儿,指的是孩子他爸几乎不参与育儿,把带娃重任全部交给宝妈,这种情况在中国可以说多见到不能再多见了。 想想看吧,本来应该是两个人带的孩子,负担却都压在宝妈一个人身上,这样不累才怪呢! 2、对孩子的期望太高 现在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看到的太多,能拥有的太少,眼高而手低。 网络的普及带来了发达的信息交流,让我们能看到全世界的优秀者、成功者,有些父母“开阔了眼界”,也急红了眼睛,对孩子的期望高到了一个令人恐慌的地步,对孩子要求极高,结果孩子难以达到这样苛刻的要求,不仅孩子很辛苦,自己活得也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