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类父母易养出不孝子 溺爱的孩子不懂感恩
    3类父母易养出不孝子 溺爱的孩子不懂感恩

      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易在孩子心中埋下不孝的火种。孩子潜意识里仇恨、埋怨父母,平时不会表现出来,只有受到某些事情的触发后才会爆发出来。父母将所有的爱都奉献给孩子,为什么孩子不领情还竟做出伤害父母的不孝行为来?   1、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   虽有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五六岁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如果经常挨打,从心理上很容易对父母产生反感和仇恨的情绪。而且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五六岁时被父母影响最深远。家长打骂孩子的行为可能造成孩子心理永远无法弥补的创伤,容易产生孤独、悲观厌世、甚至形成畸形的人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

  • 新生儿耳朵检查如何进行
    新生儿耳朵检查如何进行

      宝宝生下来后,要对宝宝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其中包括耳朵检查,那么,给如何对新生儿的耳朵进行检查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听到声音   你是否为尚未出生的胎儿购买了音乐CD?是否执着的对着自己的大肚子讲故事?虽然在教育孩子方面领先一步的做法非常有吸引力,但我们还是建议准父母们在怀孕早期放轻松一些,不要过于紧张。因为直到怀孕6个月(24周)左右,胎儿的听力才基本完成发育,到第7个月(28周)时,胎儿才可以对子宫外的声音作出回应。这个时候给胎儿听音乐和讲故事才能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听力检测   成人通常最低能够听到13.5分贝左右的声音(像悄悄话那样大小),一个27-29周左右的胎儿能够感测到将近40分贝的声音(像冰箱运转时的声音或轻微的车流声)。到胎儿足月的时候,其听力就已经发育成熟,他基本上可以听到成人所能听到的声音。你需要了解一下你所在医院的政策,因为有些医院对于新生

  • 注意!千万不要给女宝宝挤“咪咪”
    注意!千万不要给女宝宝挤“咪咪”

      有些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要给女宝宝挤咪咪”这种做法,而有些人则已经将这种做法实施起来了。那么,到底这种育儿法是“法宝”,还是“坑娃”?小编提醒,千万别挤女宝宝咪咪,这样容易引起感染!快来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一、传统坑娃育儿法——挤咪咪   在民间的某些地方流传着一种育儿法——挤咪咪,要求在女宝宝出生后不久把她的咪咪挤一挤,意在把内陷的咪咪头挤出来,不然宝宝以后长大为人母亲,内陷的乳头会给哺育喂奶带来困难。   这种育儿法到底源自哪里呢?因为时间久远,分布地区较广,这种做法现在已经无从溯源,不同的地区对于这一做法的合理性也各执一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家族里的老人给女宝宝进行“矫形”,把内陷的咪咪头挤出来,直到咪咪头呈现“凸&

  • 4大错误育儿细节 导致宝宝睡眠不佳
    4大错误育儿细节 导致宝宝睡眠不佳

      薇薇即将满周岁了,可最近以来她总是晚上睡不好,翻来覆去、半夜哭闹,父母都不胜疲劳。听说宝宝缺钙就会睡不好,为此父母买回多种钙剂喂她吃,可薇薇的睡眠状况还是不见好转。专家表示:婴幼儿睡眠不安稳的原因有很多种,绝非缺钙那么简单。   怎样判断宝宝睡眠质量佳?   宝宝是否睡得好,可以通过宝宝睡醒后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专家认为,“读懂宝宝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便于年轻父母把握睡眠状况。如果婴幼儿是主动醒来,且醒来后手舞足蹈、非常开心,这说明宝宝享受了整晚的优质睡眠;倘若是赖床或大哭大闹,则有可能是因为睡眠出现问题。   婴儿睡眠的持续时间对成长发育举足轻重:睡眠佳的宝宝醒来后会向着大人咧嘴笑。而夜间睡眠中断次数较多或睡眠中断时间较长的宝宝,白天醒来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耐烦,甚至影响情商发展。若醒来次数达3次以上,或长时间都不能重新入睡,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

    标签:睡眠音乐
  • 宝宝冬天睡觉的N个烦恼
    宝宝冬天睡觉的N个烦恼

      有宝宝的家庭,在冬季护理宝宝时总会出现各种小麻烦,冬天宝宝睡觉就是其中一种,那么,宝宝在冬季睡觉会有哪些烦恼呢?   1、不睡睡袋   妈妈烦恼:冬天天气冷,晚上怕小宝会踢被子着凉,所以我会给小宝准备一个睡袋,保暖工作做好了,晚上睡觉我们也能安稳一些。但不知为什么,小宝就是不愿意睡睡袋,抱着他等他睡了,正想把他放进去,他就醒了,还哭闹扭扭捏捏就是不要进睡袋。我们也没办法了。   支招:宝宝不愿意进睡袋,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喜欢被人抱着入睡的感觉。抱着睡确实可以让宝宝获得一种安全感,但也容易让宝宝形成依赖。宝宝在深度睡眠的状态妈妈把他放进睡袋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在浅睡眠的状态下,他只要感知妈妈的拥抱消失了,他就立刻惊醒大哭,所以问题并不在睡袋,而是依赖心理作祟。   建议家长学习分辨宝宝的深浅睡眠,在深睡眠时轻轻放下。并且从现在开始,慢慢让宝宝在婴儿床上睡觉,逐步培养独立入睡的能力。

  • 12星座爸爸育儿有招 揭12星座爸爸教育子女方式
    12星座爸爸育儿有招 揭12星座爸爸教育子女方式

      许多人爱看《爸爸去哪儿》,那些萌宝贝和他们明星爸爸的本色表现,让大家哈哈大笑。爸爸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了解12星座爸爸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式,将有助于家庭成员间和谐相处,增进父子或父女之间的感情。   白羊座爸爸:   他对孩子比较宠爱,甚至可能对孩子过度保护。当妈咪的应孩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要让他影响了小孩的独立性。有时候,当妈咪的可能会觉得他比较像孩子的“老大哥”而不像“爸爸”。不过,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而忽略了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希望他是妻子心里的“最爱”。   金牛座爸爸:   当金牛座男人做了爸爸以后,他会是一个温和又有爱心的父亲。他对小孩慷慨极了,而且会尽一切努力安排好孩子的未来。大概从小孩两三岁的时候开始,他就开始为孩子进入明星小学努力铺路了。金牛座是很重视物质的,当

  • 谨防烫伤,冬季儿童急救措施
    谨防烫伤,冬季儿童急救措施

      冬季通常是烫伤最为频发的季节,但是如果父母能注意预防,了解相关急救知识,从而避免儿童烫伤或者烫伤的程度就可以减轻。   易致烫伤的热源   冬天,孩子在家的活动时间相对其他季节要多,父母要注意避免以下容易引起烫伤的热源:   1. 电暖器:   要远离家中的床单、家具、衣服等一些易燃物品,平时不要把湿的衣服搭在电暖器晾干,电暖器表面温度较高,覆盖物品后,会影响散热,容易引起着火;尤其是当电暖器开着时,别将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里。   2. 电火锅:   吃火锅时,要留意电火锅的电线、插头不要放在孩子容易接触到的地方,以免孩子玩耍时被电线绊倒,拉翻火锅,引起烫伤。   3. 热水瓶:   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当放在餐桌上时,要注意桌巾的长度,以免孩子好奇拉扯,而把热水或热水瓶拉下。家有小孩还是以不铺桌巾为最安全。   4. 暖水袋:   如果将保暖用的热水袋长期放在

  • 0-1岁宝宝一定要做的8次检查
    0-1岁宝宝一定要做的8次检查

      宝宝出生后就应该立即进行检查,在一岁前应该进行至少8次检查,下面小编就为您盘点0-1岁宝宝一定要做的8次检查。   第一次检查:出生后立即进行的检查   检查地点:宝宝出生的医院   检查内容:宝宝经历的第一次常规检查,测量宝宝的头围、身高、体重,查看宝宝皮肤的颜色,检查宝宝心脏是否有杂音、呼吸是否正常、肌肉紧张程度和活动是否符合标准。   第二次检查:出生第一周内的基础检查   检查地点:宝宝出生的医院   检查内容:医生采一滴宝宝的足跟血做化验,验证宝宝甲状腺和循环系统是否正常运作。医生还会提醒哺乳的妈妈饮食上的选择,告诉你们照顾新生宝宝的一些注意事项,尤其是如何预防宝宝佝偻病以及宝宝猝死的建议。   第三次检查:满月后的基础检查   检查地点:宝宝出生的医院   检查内容:在宝宝满月的时候,主要为宝宝做听力筛查。存在听力问题的宝宝,出生后三个月内是最佳的治疗时

  • 怎么养孩子才能省力又省钱
    怎么养孩子才能省力又省钱

      在哄孩子玩儿和做饭之间,应该先做哪一样?   想要在老公下班回家之前做好晚饭。但孩子却哭闹不止,让我继续和他一起玩儿。我实在是不知道要先做哪一样。真是郁闷死了。   要先做好饭。   饭要煮熟需要一段时间,可以先把米放到锅里。孩子哭闹一阵不是什么大事,所以“视而不见”也无妨。当然,要告诉孩子:“现在妈妈要做饭了,等做好了再陪你玩儿。”   如果孩子哭闹不止,或者觉得孩子太吵,或者心疼孩子,那就带着孩子一起做饭吧。既然孩子要和妈妈一起玩儿,就让他和妈妈一起玩“煮饭游戏”,和妈妈一起准备晚餐。   “好,现在是做饭时间。和妈妈一起去做饭吧。爸爸下班回来肯定很饿,要吃饭。所以我们一起去做饭吧。”   听说有新的游戏,哪个孩子会拒绝呢?他肯定会兴高采烈地跟着妈妈跑进厨房。可以试着让孩子将

  • 宝宝呵护:家有幼儿的果断收藏了
    宝宝呵护:家有幼儿的果断收藏了

      在日常生活中,宝宝一些小症状就在告诉你他的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因此做家长的一定要了解宝宝一些小症状的含义,随时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1.眼角:如果眼角有眼屎出现,说明孩子有肝火了,这时的孩子往往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可以给孩子用生的嫩芹菜抹上花生酱和白糖吃,也可以榨些芹菜汁,煮粥喝。   2.舌头:小孩子的舌头、舌边若是发红,说明有心火了。   这时的孩子通常白天爱口渴,晚上爱折腾,睡不好觉。   祛心火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赶上夏天,可以买鲜莲子,剥了直接给孩子吃。还有茭白和茄子,最好素炒、蒸,不要用多油。   3.嘴角:仔细观察,有些孩子经常口角有“白茬儿”,是口干引起的,说明有了脾火。   可以寻来柿饼上的柿霜给孩子冲水,或是买来杨桃,给孩子吃。   要是口舌生疮、舌苔发黄,厚腻,那就赶紧给孩子吃点至保定之类的小中药,赶快把火灭了,否则,

  • 13计帮助宝宝提升免疫力
    13计帮助宝宝提升免疫力

      万事我们都讲究“防患于未然”,想要宝宝健康成长,就要提高宝宝免疫力,让宝宝少生病,那么,提高宝宝免疫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快来看看以下13计。   1计:母乳喂养——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   2计:抚触——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   在自然分娩中产道收缩,挤压胎儿,是一种有益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生后,母亲的身体接触,会让小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对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尤其有益。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3计: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

    标签:怀孕
  • 烫伤后涂抹牙膏不可取
    烫伤后涂抹牙膏不可取

      烫伤是常见的家庭意外之一。在烫伤之后,我们通常会马上用牙膏、凡士林、肥皂、发油来涂抹,认为牙膏可以使烫伤部位降温,可以缓解烫伤的程度。   有关专家认为,烫伤后涂抹牙膏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专家表示,由于伤口的热气受到牙膏等物质的遮盖,热气只得往皮下组织深部扩散,结果造成更深一层的烫伤。虽然有些牙膏具有收敛作用,对较轻烫伤有一些作用,但牙膏并不能改变血管的通透性,也不能保护伤口。相反,牙膏很容易使渗出液积聚,滋生细菌,发生感染。   专家建议,处理烫伤最好的方法是将伤处用冷水冲洗,如直接放在水龙头下,用自来水冲洗10分钟,或将患处浸在冷水里,让热气冷却,减轻痛楚,降低伤害的程度。专家还提醒大家,如果烫伤的面积过大,必须立刻送医,严重的烫伤或烧伤都会引起脱水、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不可不慎。

    标签:怀孕32周
  • 爸爸须注意:你的坏情绪会遗传给宝宝
    爸爸须注意:你的坏情绪会遗传给宝宝

      鹿特丹市艾拉斯莫医疗中心的精神科医生凡登·伯格博士在发表于《儿科》杂志七月刊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婴儿过度啼哭(一周中至少有三天,每天啼哭超过3小时)与父母在怀孕时的情绪都有关系。这表明,把准爸爸的健康状况纳入考虑范围同样重要。   凡登·伯格的研究小组对4426个两个月大婴儿及其父母的情绪表现进行了汇总,其中,2.5%的婴儿有过度啼哭的问题,而存在此种问题的婴儿父母患有忧郁症的概率比其他父母要高出30%。而进一步研究更是表明,如果爸爸情绪低落,婴儿过度啼哭的可能性是其他孩子的两倍。   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少儿精神科主任乔恩·肖博士认为,该研究和以往不同的是,它证实了准爸爸情绪的好坏对孩子也有影响。“也许因为爸爸的低落情绪对整个家庭氛围、夫妻关系,甚至子女教育都有长期影响,但也可能就是因为遗传。”

  • 张兰声明不帮大s带女 年轻父母的时尚育儿经推荐
    张兰声明不帮大s带女 年轻父母的时尚育儿经推荐

      据台湾媒体报道,37岁大S公布怀孕后,亲口证实满4个半月,是18周大的女宝宝,预计明年5月出生。   12月2日,大S通过新浪微博晒大肚孕照,首次亲口承认怀孕。大S在微博中幸福地写道:“感谢大家的祝福!我们一家有三口了!感恩!”照片中,大S一脸素颜,穿着白色孕妇装,大肚突出,手臂粗实,有发福的迹象。随后,老公汪小菲转发此微博并对老婆表示慰问,称:“辛苦了老婆,孩子一定呼吸得了北京的空气喝得了台湾的水。谢谢大家!”妹妹小S也在第一时间为姐姐送上祝福。   大S喜讯消息曝光后,网友纷纷转发留言,送上对她真挚的祝福,其中有网友称:“照顾好北鼻,照顾好自己,怀孕还是我美丽的女神!”大S本计划孩子出世后,交给婆婆照顾,可张兰表态:“老人带不了,你们用年轻人的方式去教小孩。”大S已计划女儿出生

  • 80后妈妈用漫画记录女儿每日穿搭 走红网络
    80后妈妈用漫画记录女儿每日穿搭 走红网络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记录女儿成长的每一步。”近日,重庆的一位“80后”妈妈将女儿每日的穿搭拍成照片,然后手绘制成一幅Q版漫画,取名为“马丸子的漫画搭配日记”。这组漫画发布到微博上之后,立即引来许多网友的追捧,大家赞叹马丸子乖巧伶俐的同时,更折服于这位妈妈无私的母爱。   网友点赞   女儿穿搭漫画走红   “马丸子晚上洗澡的时候,跟外公说:‘以后你们老了,我也给你们洗澡,还要给你们洗头、洗脚。’小妞真是乖,这个时候是最好的,可能以后真的长大了,她心底的爱还真不愿意这样直接表达出来了。——2013年11月27日”   这段对话来源于一组名为“马丸子的漫画搭配日记”的微博。记者看到,在这张图的左边,是相机拍下

  • 警惕!宝宝睡眠差 会影响长个
    警惕!宝宝睡眠差 会影响长个

      孩子的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到其长个的情况,睡眠好的宝宝比睡眠差的宝宝长的更高一些,因此,想要孩子长高,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   俗话说一眠大一寸,对孩子来说特别形象,他睡觉就长个儿。一方面,睡眠的时候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很高的,从研究来看,晚上10点到凌晨1、2点钟,这个时间生长激素分泌量是最高的。所以孩子一夜安睡,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并持续一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经常跟家长说,10点以前要睡着,比如说10点上床了,到11点睡觉,那不行,你比别人可就少了一个小时的生长激素分泌,这就亏了。所以可以9点上床,有的孩子睡早一点,8点半也是允许的,9定也可以,9点半进入睡眠状态,这应该是比较好的状态。   孩子如果有睡眠不安的情况,老翻腾、折腾,或者有夜惊,有睡眠障碍问题,一个可能是片断性睡眠,一段一段的,另外,可能老处于浅睡眠,因为睡眠不同的周期睡眠深度是不同的。生长激素分泌在深度睡眠

  • 两项运动帮助6岁以上孩子长高个
    两项运动帮助6岁以上孩子长高个

      7岁8个月大的奕奕(化名),身高为118厘米,体重29公斤。在奕奕妈看来,奕奕和同龄人相比,始终有点矮。奕奕妈说,自己身高162厘米,奕奕爸身高也在174厘米,虽然不算高,但是也不矮,为什么奕奕会比同龄人矮呢?奕奕妈说,自己非常关注奕奕的发育情况,因此在饮食上都比较注意,每天饮食都少不了牛奶、鸡蛋等,也比较注意均衡营养。可结果下来,奕奕只横向长,纵向就长得像蜗牛爬了。   奕奕妈说,她曾带奕奕去医院检查,检测结果显示:奕奕的骨龄仅有6岁。这下,可急坏了奕奕妈。   分析   缺乏锻炼 小孩不长个   儿童生长发育专家说,每个小孩出生时,都有一个适当的身长和体重,一般身长在50厘米左右,体重则在3公斤左右。而且小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一个平均的增高范围。   小孩的身高80%取决于遗传因素。但是奕奕的父母身高都算中等,因此遗传方面的问题不大,根据奕奕妈的描述,奕奕的营养比较

  • 运动,是宝宝长高催化剂
    运动,是宝宝长高催化剂

      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将来拥有健康的体魄、理想的身高,尤其是个子较矮的父母更是如此。   宝宝的身高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遗传、环境、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方方面面,过于偏重或忽视某个环节,都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如果揠苗助长,更加容易出现问题。   关于身高的3点疑问   Q1、宝宝出生时的身长与将来的身高有没有关系?   标准的足月宝宝身高平均在49-51厘米,通常男孩较女孩长一些,但只要达到46厘米就是正常了,也有足月儿身高52厘米以上的。   出生时身高46厘米的宝宝并不意味着成年后肯定偏矮,出生身高52厘米的宝宝成年后也未必肯定是大个子,因为宝宝出生时的身高与孕妈妈的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孕产次数,孕妈妈体格和骨盆大小、营养状况和精神状态等。所以通常认为宝宝出生时身高与将来成人后的身高关系不明显。   Q2、0~3岁宝宝的身高增长有何规律?   虽然宝宝的生长发

  • 中医推拿有助于宝宝长高
    中医推拿有助于宝宝长高

      中医里说,肾主骨,儿童的长高首先需要骨骼健康发育,而骨骼的健康发育取决于肾气是否旺盛;骨骼的精华在骨髓,而脑为髓海,是骨髓汇集的大海,养肾就能养骨骼,滋养骨髓,最终滋养大脑。也就是说,肾主智,孩子聪不聪明取决于他的肾气是否旺盛,推拿养肾同样也能助长。   1、头面部: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20~50次。   2、上肢: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推三关(三关在前臂阳面靠大拇指那根直线,操作时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补脾经、肺经、肾经或泻肝经、心经各100~200次。   3、腹部:家长每天为孩子顺时针揉腹1分钟,逆时针1分钟。   4、背部:家长每天对孩子的背部从下向上搓背,以皮肤微红发热为度。从上到下按揉膀胱经(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

  • 哪些情况下宝宝不能打预防针
    哪些情况下宝宝不能打预防针

      打预防针虽是预防传染病的简便有效的措施,但是孩子并非在任何时候都适宜打预防针的。一般认为,有下列情况的孩子是不能打预防针的。   哪些情况幼儿不能打预防针   1、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导致发热的小儿,若此刻打预防针,会使小儿体温升高,或诱发和加剧疾病。   2、患感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感染病触摸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小儿。若此刻打预防针容易发作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的病况加剧。   3、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作过敏反应,尤其是麻疹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发作过敏反应。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疫苗和百、白破混合疫苗易发作昏厥、抽筋和休克等。有严峻佝偻病的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   4、患急慢性肾脏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严峻以及病、化脓性皮肤病和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呈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况加

宝宝护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