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梅森育儿]为什么儿童更爱玩却不爱学习?原因究竟是什么?
    [梅森育儿]为什么儿童更爱玩却不爱学习?原因究竟是什么?

    儿童天性好动。他们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跑呀,跳呀,整日闲个不停? 当然,他们旺盛的精力也有疲倦的时候,如果你让一个6岁的小男孩去背二十斤的重物时,他很快就会败下阵来。 同样,儿童的大脑也会“疲倦”。而且,这时父母们最常见到的情境。 每次让他安静地坐在那里看书识字、练习书法、学习乐器,他们通常会“状态不佳”,这也他们旺盛的精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家庭教育之母——夏洛特·梅森认为,有不少人提到要求孩子在尚且柔弱的年龄去做过多的脑力工作的害处。 她坦言,危害确实存在,但是不在于给孩子太多的脑力工作,而在于让他们去做错误的事情,做他目前脑力发展状况还不适合做的那类事情。 如何让儿童大脑不疲倦? 梅森呼吁,让孩子们做大自然期望他们去做的工作,那么孩子可以轻松承受的数量实际上是无限的。 有谁会看到

    标签:教育反思
  • 孩子讨厌父母打听在校情况,都有哪些原因?
    孩子讨厌父母打听在校情况,都有哪些原因?

    很多父母打着关系自己孩子的情况,向学校的老师打听自己孩子在学校情况和表现,相信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孩子讨厌父母打听在校情况怎么办? 父母处于一片好心,经常关心孩子在校情况,却不知不觉地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家长很纳闷:我是关心孩子,是为孩子好啊,为什么孩子不理解呢?孩子也烦恼:为什么爸爸妈妈每次都问学习成绩呢?真讨厌!一般来说,孩子讨厌父母打听他在校的情况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父母打听孩子在校的情况,最主要是想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问孩子考试了没有,考了多少分,排名多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绩的,无形中会给孩子一种压力。因此,孩子很容易产生反感。 二、有些父母把孩子在校的情况问个遍,这让孩子感到父母在监督自己,没有自由感。 三、孩子在校的不良表现被打听后,父母为此批评、惩罚过孩子。 孩子觉得父母打听他在校的情况,就是想抓他的

  • 数学启蒙中那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启蒙其实很简单
    数学启蒙中那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启蒙其实很简单

    在传统的观念里,数学启蒙就等同于认识数字和数数,然后再做个加减法。这不能说不对,但是太狭隘。因为要给豆豆启蒙数学,我也开始关心各种信息,琢磨着怎么启蒙才能让豆豆喜欢上数学,并且能够走得更远一些。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数学一直是豆豆妈咪最好的一门功课。本科阶段,豆豆妈咪选择的专业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统计学,研究生阶段,虽然不再学习纯数学理论,但也是将统计学工具应用到具体学科中去,所以这样算下来,豆豆妈咪和数学打了20年交道。 平心而论,大学以前的数学,对思辨性要求并不高。是的,我想说的是,大学以前的数学并不难。但是,初等和中等数学同样有很多分枝,有的人学习起来觉得知识点好多,又散又乱,碰到一些综合题就不知如何下手,豆豆妈咪想说的是,那只是因为这些同学还没“开窍”,而窍门的要诀,就在于一些贯穿始终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就像几根线,将所有看似散乱的知识内容

  • 孩子说的“实话”并不一定是“事实”
    孩子说的“实话”并不一定是“事实”

    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一对兄妹的故事(四年级的哥哥和二年级的妹妹)。因为妹妹比较怕生,所以爸妈想让他去夏令营玩一趟,看看可不可以让妹妹的胆子变大一点。好不容易到了小学二年级,正是一个好机会,但又怕妹妹不能适应,所以就要哥哥陪他一起去夏令营。但是,这会儿换哥哥不太愿意,因为如此一来他就没办法参加塬来预计的夏令营。经过一番协调劝说,最后两兄妹愿意各自妥协一步,选择了同一个夏令营。 为期四天的夏令营,出乎意料之外的,居然妹妹适应得很好,第一天居然没有哭闹,也玩得很开心,一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分享今天到底有多好玩、多有趣。甚至早上还都特别早起,迫不及待地準备出门,感觉这次夏令营让妹妹长大许多。但没想到到了「第叁天」,妹妹才刚进家门,一看到爷爷奶奶就眼眶泛泪的,突然大哭了起来。奶奶一边安慰,一边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妹妹就指着还站在门口的哥哥,说:「哥哥跟其他的新朋

    标签:亲子沟通
  • 如何给3岁前的孩子树立金钱观念
    如何给3岁前的孩子树立金钱观念

    如何给3岁前的孩子树立金钱观念?父母带孩子逛超市只是单纯的逛逛吗?面对3岁前的孩子,带孩子去超市这样做,以后可以省不少钱。 在孩子可以开始跟着逛超市之后,许多家长开始抱怨孩子每次去超市都要花很多钱,没用的有用的总之要买许多,根本不知道节省。 当然了,孩子肯定是不会节省的,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节省,因为他们对钱还没有形成概念,所以觉得想要什么就拿什么就好了。 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种什么都想要的情况,家长在孩子三岁前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对金钱有一定概念,从而避免每次去超市什么都要拿。 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带去超市,可以让孩子知道超市里的东西都有什么用,比如罐装的香喷喷的是沐浴露,圆筒状的可以喝的装的是牛奶等等,让孩子知道哪些东西都是什么用途。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刺激孩子语言能力,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当孩子到了一岁半之后,

  • 被宠坏的孩子的表现
    被宠坏的孩子的表现

    原标题:孩子有这些表现说明已经被宠坏了, 家长别放任不管, 早晚会吃亏 现在的孩子,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宠溺,但时宠溺也要有一个度,不然会被宠坏。那么被宠坏的孩子的表现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前几天在网上买的护肤品,送来的时候我没在家,就放快递柜了,晚上取的时候里面是空的。第二天早上我和快递小哥都给快递柜管理员打电话,管理员查看监控是被一个8、9岁的小男孩拿走了,(正好放我东西的快递柜是坏的)关键是查看监控的时候发现那个小男孩事先是有预谋的。后来报了警,在警察的干涉下,那个男孩承认了,我当时还没在现场,他父母赔的钱由快递小哥转交给我而结束,我全程没参与,具体情况都是从别处得知。不知道他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但我想的是这孩子的教育很失败,已经被家长宠的无法无天,家长当的很不合格。孩子有这些表现说明已经被宠坏了,家长别放任不管,早晚会吃亏。

  • 积极探索,强大孩子的内心力量
    积极探索,强大孩子的内心力量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贝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仅靠说教、物质激励等方法来培养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还是靠他自身的内心力量。 是孩子好奇心增强 精力特别旺盛的年龄,父母应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 但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常会禁止孩子做某些事情,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引导孩子玩什么和不玩什么是非常必要的,但对孩子来说,这种消极、粗暴的引导反而会打击他们探索世界的积极性,他们只能通过生气、喊叫、扔东西等方式发泄不满、反抗父母,甚至逐渐导致脾气越来越暴躁,不利于其内心世界的成长。 所以,父母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去独自探索,不要过多限制他,帮助孩子树立内心的强大世界。 如果是女孩,父母可以给她买布娃娃或过家家的游戏玩具,让孩子坐在视线所及的地方,她会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玩。随着孩子想想象力的提高,

  • 孩子任性如何教育
    孩子任性如何教育

    任性是孩子失去自我控制的最常见的表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那么孩子任性如何教育?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2岁左右的学步阶段是任性发作相对频繁的时期,这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阶段性特点有关,但家长的教养方式得当可以有效减少孩子的任性发作的次数。有研究表明:如果家长使用转移注意力、讲道理、忽略孩子的发作和批评的方式,孩子的任性行为明显减少。 实际上,孩子的无理取闹往往是有理由的,可这些理由有时被大人认为不正当,或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孩子的感受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生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很有限。 能有效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的方式: 1、重在预防。 孩子,尤其幼小的孩子任性发作与他们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当孩子饿了、乏了、生病了的时候,最容易一触即发,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 家

  • 法国妈妈:宝宝快乐最重要
    法国妈妈:宝宝快乐最重要

      许多中国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想自己的孩子凡事都最好,希望日后孩子能够成会社会精英,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孩子报补习班、兴趣班等,导致孩子苦不堪言,甚至没有快乐的童年。   而法国妈妈认为,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才是生活的真谛。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快乐宝宝呢?根据法国妈妈的建议,现在给父母们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意见。   1、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从降生那一天开始,孩子就有很多需要,包括身体的和感情的。及时回应孩子的要求,别让他等您等得很痛苦,他就会笑,会快乐。这种关于“生活很好”的基本确信会对他将来的行为深有影响。   很多中国家长,由于见到孩子吵闹,觉得心烦,就会把孩子忽略一边,不瞅不睬,导致孩子心理产生害怕,而更加吵闹。   而法国妈妈认为, 对孩子的要求要有所反应。不要任孩子哭泣而不理不睬。尽可能多地抱抱他。不

  • 不要指手画脚,每一对父母都有权力按自己的想法养育小孩!
    不要指手画脚,每一对父母都有权力按自己的想法养育小孩!

    我们对门是一对年轻夫妻,妻子是全职妈妈,孩子跟我女儿年龄相仿,我们常常带着孩子过去玩。某一次去串门,我发现她家多了一辆学步车。上午才带女儿去社区体检归来的我刚被大夫嘱咐,千万不要用学步车。 我赶紧现学现卖,将医生的原话转给她:不能用学步车,会减少宝宝锻炼的机会,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 邻居默默莞尔,“嗯,我尽量不用。” 隔几天去她家,孩子又在学步车里,“你怎么还用?”我颇为不满的埋怨。 她边擦地边叹气,“我带着孩子,还得准备一家人的饭,孩子放哪呢?学步车是最好的方式。我也知道不好,但我真的只是忙不过来的时候偶尔用。” 她向我保证的语气竟像个犯了错的孩子。 如果有人帮你带孩子,有人帮你处理生活琐事,那你绝对不会理解一个全职妈妈同时带孩子又持家的艰辛? 如果可以,谁不想牵着那双蹒跚

  •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写作业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写作业的能力

    陪孩子写作业真的有那么难吗?如何让孩子养成独立写作业的习惯?下面小编分享一招,孩子就能自主完成写作业,接下来看看吧。 相信大家都曾被一段名为“三五太难了”的视频刷屏过! 一个六岁被乘法口诀,因“三五三十五”而被奶奶要求从头背,急得嚎啕大哭,称这三五太难了…… 当时可能只是一笑而过;可能笑了之后将目光移向了自己的孩子,然后叹了一口气;可能就在前几秒,你还在为孩子背8几、8几64啊而忧愁…… 父母陪孩子做家庭作业,只是陪孩子看看书、写写字这么简单吗? 来自一位爸爸: “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命更重要,就放心地让他自己去写了……” 来自一位妈妈: “语文老师要求孩子回家读课文5遍,然后让家长签字,有次我在看书他在旁边读课文,前面还好,后来听见:秋天来了,挂花

  • 哥哥突然不想上幼儿园,是和弟弟刚出生有关吗?
    哥哥突然不想上幼儿园,是和弟弟刚出生有关吗?

    我儿子现在三岁四个月,在两岁半时就上幼幼班。今年八月开始上小班,当时弟弟刚好出生,虽然当了哥哥,但他不会吃醋。可是,他开始表示不太想上课,十一月更是明显,每天都哭着不去上课,说想在家睡觉、在家玩。 老师表示儿子平常在校较倚赖,常常会卡在一个念头,比如玩到一半想上厕所,不知该如何是好,便红了眼眶一直揉眼睛,老师才跟他说把玩具放下快去厕所,几乎每天都会红眼眶。想请问专家,孩子会有这些现象,是因为升小班、开始学规矩,还是因为看到妈妈在家带弟弟的关系呢?我该如何鼓励他上学? 屏东基督教医院身心内科临床心理师杨顺兴回复: 您好,在笔者过去会谈的经验中,的确会看到某些例子:新的婴儿诞生,导致了哥哥或姊姊的“退化行为”;有的小孩子已经不会尿床了,突然又开始尿床;或者常常莫名哭闹,要求抱、要求喝奶⋯⋯等。这是一种妒忌、竞争的行为,相当常见,也可以理解

  • 孩子出门见谁都笑,父母担心孩子受骗该怎么办?
    孩子出门见谁都笑,父母担心孩子受骗该怎么办?

    孩子的安全永远是父母的第一位,孩子出门见谁都笑,会不会容易受骗?怎样树立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我儿子5岁了,出门见谁都笑,原来我觉得这是他善于交往的表现,但转念一想,社会上什么人都有,这样太容易上当受骗了。怎么做才能让他具有一些防范意识,但同时又不会太失去这种开朗乐观的性格? 在这个世界上,开朗和善于交往,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也能组织起更多的资源,从事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工作。 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开朗地面对陌生人,除了他具有外向的气质特点外,还表明他有很好的安全感。对环境有安全感,对人有基本的信任,是孩子能够放松地探索外界最好的出发点。 如果我们为了孩子安全,不恰当地给孩子描绘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从小就让孩子生活在忐忑中,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不仅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而且还会让孩子在真处于危险情景中时失去求助的机会。

  • 没钱没工作的全职妈妈就是一无是处的油腻中年妇女?
    没钱没工作的全职妈妈就是一无是处的油腻中年妇女?

    有了宝宝之后,你会选择当全职妈妈吗?没钱没工作的全职妈妈就等于是一无是处的油腻中年妇女?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下文吧。 首先,不建议妈妈们辞职当全职 在我的朋友当中,我家的情况也算是比较特殊的,具体的鸡零狗碎老粉们可能也都大概知道。 所以呢,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辞职,谁跟钱过不去啊! 我自己辞职,心里也怕得要死,心里纠结挣扎得要死。 我接受的是非常传统的教育,没工作之后除了没钱,还没有安全感。 所以,就像自己说的,辞职我已经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 可说到底,我对家庭的向往还是要大于事业上的野心。 但是,如果你只是想逃避养育孩子的责任,觉得带孩子辛苦,想随便找个班混着,一个月挣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工资,那还是辞吧! 大家是成年人了,多少还是要负点责任,只要有手就饿不死,别让父母孩

  • 同样做母亲,为什么你遇见的是玫瑰,我碰到的是刺
    同样做母亲,为什么你遇见的是玫瑰,我碰到的是刺

    从前,我喜欢小孩。我觉得,一句香软甜糯的童言,即可逗笑全世界的花儿;一个稚拙诚恳的飞吻,足以抵得过春风十里,直教山明水秀,时光潋滟。 做了母亲之后,我终于知道:可爱小天使会当街打滚,无理哭闹;会一整日不吃东西,或无节制吃到胃痛;会努力将小手指塞进电源插座,试图替自己充电。 我化身抢险队员,东扑西救,疲于奔命。我不懂:钻石也不过五十八个切面,幼儿为何会有一千种莫名其妙的行为? 我不禁羡慕起妈妈,在她口中,幼时的我,给她最多的是快乐、慰藉与勇气,而不是疲惫、无奈与困惑。 小东西好不容易睡着,我呼叫火警一般,拨通母亲的电话,历数女儿的种种顽劣,并哽咽发问:“同样做母亲,为何您遇见的是玫瑰,我遇见的是刺?” 沉吟片刻,老人家温柔回应:“你四岁时玩火,差点烧掉整个家;五岁时藏在屋顶睡觉,让家人哭着寻找一夜;到了七八岁,拒绝听大人的任何

  • 当孩子怕黑怕鬼时该怎么办?
    当孩子怕黑怕鬼时该怎么办?

    年幼的孩子常常会在某段时期突然对一些事物感到异常害怕,例如原本睡得好好的,突然变得很怕黑、怕一个人睡觉;或是前一天还高高兴兴参加学校的万圣节活动,回家后就变得很怕鬼。面对孩子的恐惧情绪,我们该怎么办? 以下是一些建议: 先陪伴,少说理 父母跟孩子说“要勇敢一点”或“没什么好怕的”,并不能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父母要理解,孩子心中的恐惧是非常真实的,有很多孩子甚至年纪很大时都还怀有对黑暗和鬼怪的恐惧。因此,当年幼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要责备或试图用讲道理的方式处理,孩子在恐惧时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与依靠,如果父母用责骂或忽视的方式处理,孩子很难自己调整害怕情绪。 世界奇妙多,大人也怕过 父母可以先跟孩子聊一聊,了解是不是有什么事吓到他了。如果孩子说不出来,也可以用一些相关的绘本故事做引导。如果在过程中发现孩子真被什

  • 家长怎么开展亲子阅读
    家长怎么开展亲子阅读

    家长怎么开展亲子阅读 1.提前熟悉内容 家长要提前熟悉内容,看看书本大概讲了什么,传达了什么知识,和孩子共读时应该怎么朗读让孩子更有乐趣。和宝宝阅读不能随意应付了事,应该用心。 2.固定时间 爸爸妈妈最好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宝宝阅读,这样能让宝宝养成好的习惯。同时,每次阅读的时间不要太长,即使只有10分钟,只要认真和专注,就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 3.朗读要富有感情 家长要注意,朗读时语速不要太快,可以模仿少儿主持人的方式,改变音调来读不同的人物,面部表情生动一些,读到精彩部分时,可以故意慢下来吸引孩子。 4.阅读时可以玩耍 活泼好动是宝宝的天性,因此宝宝可能在阅读时也会跑来跑去,或者玩玩具,家长不必让孩子保持固定的坐姿,可以在孩子玩的时候,同时为他们朗读。很多时候孩子也会听进去并提出问

  • 幼儿园宝宝不想上学怎么办
    幼儿园宝宝不想上学怎么办

    和宝宝做沟通 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简单的,可能就是不喜欢幼儿园的某个小朋友,某张桌子,或者就是觉得不好玩。注意沟通时以尊重引导为主,不可责怪或批评自己的宝宝。本来在幼儿园的生活就跟宝宝的家庭生活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所以一时之间孩子不想上学,也是很正常的。 找到宝宝不上上学的原因 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通常是某些原因所致,比如因为不熟悉环境而比较害怕恐惧,或因为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相处不好或是对于家长太过依赖等。找到原因后才能比较好地解决宝宝的问题,不能一味地强迫宝宝去上学。 培养宝宝独立的能力 宝宝的独立思维和独立能力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家长不要过于娇惯和纵容宝宝,要让他们学着独立。平时可多带宝宝到外面玩耍或有条件可多去外地旅行,让宝宝开阔视界和眼界,减少对家庭和家人的依赖。

  • 宝宝睡觉有“恋物”情节怎么办?
    宝宝睡觉有“恋物”情节怎么办?

    一岁宝宝睡前,醒前,浅睡眠时都要摸我的衣领和摸被子角,把手或被子拿开就哭。什么原因,应该纠正吗? 我们中有很多人,睡觉认床,偶尔住酒店,哪怕酒店的床再舒服,他也睡不着。还有一些人,认枕头,也一样。这些人就是对于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算不上是什么坏毛病,也不用刻意去改变。 小孩在睡前和醒前,对于某些物品特别依恋,没有它就觉得不踏实,必须拿到它才能安心,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我还遇到过几个孩子,不仅仅是睡觉前后对特定物品有依恋,白天也必须有这件东西拿手里或者放在身旁才行,后来随着他们长大,问题渐渐就消失了。 孩子这个表现的原因,也属于我们经常聊的一个大话题——“寻求安全感”。安全感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孩子寻求安全感的方式也许是大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比如吃手、黏妈妈、蒙被子睡觉……孩子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就像身体需要吃饭一样。 如

  • 自闭症儿童不愿意沟通怎么办?
    自闭症儿童不愿意沟通怎么办?

    家长观察孩子的需求,很多时候都可以创造许多机会,让孩子需要进行沟通。而在将东西给孩子前,创造性地制造障碍,就能激起孩子的沟通欲望。 当孩子需要拥抱时 当孩子要家长抱时,家长可以先伸出胳膊但不抱起孩子——等孩子对你做出照应。如看着你或伸出他们的胳膊,这时再把孩子抱起来。 当孩子需要喝水时 当孩子要喝水时,在他们的杯子里倒一点水,蹲下来与他们面对面,把杯举到自己面前——等孩子看着你、发出声音,或者伸出手时再把杯子给他们。 当孩子需要拿东西时 有时孩子不需要寻求任何帮助就可以拿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时,家长可以把他们喜欢的玩具、杯子、点心或者其它物品放在他们看得见但够不到的地方(柜子上或带盖子的透明容器里),这样一来孩子必须通过寻求帮助,才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引导孩子表达需要 如果孩子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