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怎么养育一个幸福的孩子?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怎么养育一个幸福的孩子?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6岁孩子说“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这是要吓到父母了?父母怎么养育一个幸福的孩子? 幸福也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然而,其实孩子的幸福,从他还是妈妈肚子里的小胚芽开始,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为什么呢?因为幸福最终的归因,就是安全感,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又来源于父母。 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断提升孩子的心理资本,也就成为我们每个父母都需要破解的密码。 今天来跟我们聊聊这个问题。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从胚胎时期就开始了。 为什么这样说? 美国“9·11事件”一年后,有人找到一些亲历这个事件的一些孕妇,进行了调查研究。 这些孕妇在事件发生后都出现了心理问题,表现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性格大变、情感麻木、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等等)。

  • 孩子缺少父母陪伴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孩子缺少父母陪伴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容易缺少安全感 在孩子6岁之前,爸爸妈妈都需要付出大把时间来陪伴和进行幼儿教育的。如果在这段时间,父母能够给孩子充分的陪伴和足够的安全感,那么他们就能在将来拥有独当一面的实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性格叛逆难管教 亲子关系也是需要经营的,所以无论是父爱缺失还是母爱缺失,都会伤害亲子关系,将来孩子长大以后跟父母的关系也会比较淡薄,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一般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比较叛逆,做事也会相对极端。 所以,很多父亲经常外出打工而缺少对孩子陪伴的家庭或者那些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会比较叛逆,很难管教,且不容易沟通。 与父母产生隔阂感 孩子与父母之间有一种微妙的联系,但爱是相互的,如果孩子长时间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孩子会产生自己没有人爱的感觉,关系会越来越僵,而父母如果再训上几句,孩子

  • 儿童节是多大孩子的节日
    儿童节是多大孩子的节日

    儿童节是多大孩子的节日 六一儿童节是0到14周岁的儿童。 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0-18岁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就是儿童。但是中国的儿童组织少先队员年龄在14岁以下,而共青团员的入团年龄为14岁以上。这又说明14岁以上就不属于儿童组织,属于青年组织。 对于儿童节放假的安排,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所以,儿童节应该指0-14周岁。 各国儿童节时间表 新加坡儿童节:10月1日。 中国儿童节:6月1日。 中国香港及台湾的儿童节:4月4日。 韩国儿童节:5月5日。 英国儿童节:7月14日。 日本儿童节:男孩5月5日,女孩3月3日。 俄罗斯儿童节:6月1日。

  • 孩子在校被欺负为什么不愿告诉家长
    孩子在校被欺负为什么不愿告诉家长

    孩子在校被欺负为什么不愿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被欺负的例子太多了,这很常见,孩子在校被欺负却很少愿意告知父母,这是为什么呢? 一直以来,孩子在学校出现暴力事件的报道都屡见不鲜,很多时候大家除了愤怒和同情之外,对于校园安全管护以及对凶手进行惩治都给予了很大呼吁。而且还在不断思考着:孩子们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被欺负并非是偶然的,而是长期都被欺负,导致最终出现了惨重后果。那么为何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之后,不愿意告诉自己的父母呢? 1、被父母数落怕了 很多孩子对于父母是相当信赖的,但是一旦孩子告诉父母经常在学校被欺负的时候,父母可能第一句话就是数落自己的孩子,还会说为何总欺负你,不欺负其他孩子这样的话。这样一来,就会对孩子自尊心带来极大伤害,因此孩子再也不愿告诉自己的父母了,因此这样做非但不会得到父母的理解,还会被父母训斥。

  • 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你是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吗?
    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你是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吗?

    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家长和老师沟通需要什么技巧?家长和老师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才有利于孩子?你是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吗? 大量研究证实家长与学校建立协作关系将帮助教师增进对孩子的了解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也将有助于父母教养知能的提升,最终有益于孩子的发展。而这一切,始于开放、真诚、高质量的沟通。 家长会,要和老师沟涌什么? 无论教师家访、家长会还是电话联络,都是就孩子展开信息交换,开放、真诚的对话才能提高沟通的效率。一些家长可能会不知道应该如何与教师自在的沟通,不妨总是从这5个方面梳理: 进步 问询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有些什么样的进步,是怎样获得的,还可以怎么做? 评价 了解教师对孩子发展的评价。 关于孩子的任何想法和感受 孩子的兴趣、潜能、挑战在哪?坦诚地告诉老师你的想

  • 孩子不拘小节的表现,看看自己孩子有没有中招?
    孩子不拘小节的表现,看看自己孩子有没有中招?

    父母别总拿孩子“熊”当“不拘小节”,孩子不拘小节的表现有哪些?关于孩子不拘小节的表现,先看看自己孩子有没有中招? 有句话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似乎,“不拘小节”是个褒义词?随着阅历的丰富,我们越来越发现,不拘小节真不是什么优点,特别在为人处事方面,简直是缺点。我们用科学方法“比较出真知”来论证一下。 朋友A想看教育学的书,找我借了几本,并定下3个月后还。3个月过去,朋友似乎忘了这事,经我提醒,才发现书找不到了。朋友一向不拘小节,觉得书没多少钱,而且大家是大学同学,想着我不会介意,便没了下文,我也不好追究,只能客套说句“没事”就完。 朋友B每次借我的书都会记录下来,并约定归期。时间到了就会和我约时间见面归还,还顺带请我吃饭以示感谢。而且打开她归还的书,会发现书页丝毫没有折痕,就像我刚借给她时一样。 朋友A的态度让我感受到我借出的书是

  • 爸爸用鞭抽自己来惩罚孩子犯错,你怎么看待?
    爸爸用鞭抽自己来惩罚孩子犯错,你怎么看待?

    你赞成父母打孩子的教育方式吗?用暴力解决的方式好吗?但是也有苦肉教育,比如这位爸爸用鞭抽自己来惩罚孩子犯错,你赞同这样的苦肉教育吗? 昨天在网上看了一个视频,颇有争议。一位爸爸告诉自己的儿子:子不教,父之过,这回你犯的错误是爸爸没教好,爸爸替你承担。一边脱掉上衣,露出脊背,把鞭子交到儿子手里,说:来,打我!来啊,我让你打你就打,犯错误总要承担,我不会打你,我替你承担! 一旁的儿子隐忍着泪水,不敢下手,爸爸便拿来鞭子,自己抽自己。儿子看起来十分难受,甚至比爸爸打自己还难受。这种教育方式只在电视中见过,说实话,第一次在现实中看见,网友的评论更是褒贬不一。 @老曲:感觉他爸脑子有点不正常! @科比日文:子不教父之过,这位爸爸以身作则,为他点赞。 更值得注意的是,网友们甚至在评论区开始了关于教育方式的一场论战:

  • 孩子不主动谈起性话题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不主动谈起性话题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中国家长会比国外的家长较为含蓄,那么如何跟孩子谈起性话题呢?如果孩子不主动提起的话,家长应不应该主动跟孩子谈性呢?   1、不要等待孩子发问   有时和宝宝一起看电视,当出现男女亲密接触或者是BB出生的镜头,妈妈都会很紧张。她很担心宝宝会乘机问“他们在做什么?”“宝宝是怎么来的?”之类的“尴尬”问题;如果宝宝没有问,妈妈甚至会有放下心头大石的舒心感。   其实关于性问题,没有必要等到孩子发问才开始谈论。家长可利用身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或者是电视情节等,主动向孩子提出性问题并和他一起讨论,让他知道类似这样的问题是可以从爸妈那里得到答案的。有了你的引导,孩子会开始关注并学习性知识,你便能逐渐地向他灌输你的观点看法,和教他如何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以及事件发生之后,应该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孩子刨根问底

  • 小孩做作业老是走神怎么办
    小孩做作业老是走神怎么办

    专心做一件事 孩子写作有老是走神可能是因为在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或者干其他的事情,被其他事情分散了注意力,所以容易走神。 家长们经常是只要孩子在写作业就行,不管孩子是不是认真在写。而孩子这样写作业,往往是出于一种一心二用的状态,一定是会走神或是发呆的。 如果不做出改变的话效率都不会高的。所以一定要帮助孩子排除一些干扰因素,专心的做一件事。 提供单一的环境 在小孩写作业的时候最好能提供一个单调的环境,比如专门的书房,书房里不要有太多装饰,最好是书柜书桌、书本等专业的用品。 因为一些家庭中孩子的学习环境就是在孩子的卧室中,这样做有一个坏处就是,孩子的卧室中装修的色调很丰富或是有很多的装饰物。 这样就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孩子容易发呆走神,干扰孩子安心写作业。 让

  • 人家批评惩罚式教育四不四傻,你天天吹捧赞扬就精了吗?
    人家批评惩罚式教育四不四傻,你天天吹捧赞扬就精了吗?

    父母要知道,表扬孩子不等于鼓励孩子,记得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人家批评惩罚式教育四不四傻,你天天吹捧赞扬就精了吗? 惩戒教育方式被很多嗤之以鼻,一言不合就开揍也已成为电视剧里后妈才会上演的桥段。 大部分初为人母的80后,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心肝宝贝肉肉,深受新时代各种赏识教育理念的洗脑,不经会说:我们确实是在鼓励式教育啊! 孩子第一次走路,在令人不敢喘气的摇摇晃晃中迈出了自己的人生头几步,然后扑进了你热切地张开的双臂中,你欣喜若狂,大呼:“真厉害!聪明的乖宝宝!” 孩子第一次吃饭,面对一片狼藉,在他把第一口饭艰难的塞进嘴巴的时候,你竖起大拇指:“真棒!真是个能干的宝宝!” 很遗憾,很多父母没有搞清赞扬和鼓励的区别。 赞扬就像是垃圾食品,是甜的、大批量生产的,它往

  • 3-6岁的儿童如何学习汉字?
    3-6岁的儿童如何学习汉字?

      从生理上讲,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超强的时期,从心理学上讲,儿童时期,是儿童最爱玩最好动的时期,抓住这个特点让孩子采取玩乐认识的形式,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特别高。   3-6岁的儿童,识字最重要的结果不是孩子掌握多少汉字,重要的是在识字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孩子认识汉字呢?以下办法,也许爸爸妈妈可以试试。   1、看图识字   结合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短小故事,引导幼小儿童认识图文中对应明显的字,并根据图画的意思猜出文字。或者,找一些文字浅显、图画含义清晰、结合幼儿生活的儿歌,帮助孩子了解画面与文字的关系。孩子一旦掌握了这一方法,稍作努力就可以在阅读中认识更多的常用字。   2、利用游戏认字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只要家长肯动脑,游戏中随时可以教孩子识字。比如孩子喜欢玩沙子和石头,家长可

  • 六大记忆法,让孩子过目不忘,老师强烈推荐收藏给孩子!
    六大记忆法,让孩子过目不忘,老师强烈推荐收藏给孩子!

    一直以来,老师都在和家长们强调要注意孩子的记忆力问题,要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但是最近有家长来向我反馈:“老师,孩子根本不愿意去记东西,孩子的记忆力太差了,根本没有办法,可能孩子天生就记忆力不好吧!” 在一直以来家长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不少家长都存有这种想法,很多家长直接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和智商一样是天生的,所以孩子在学习记忆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潜意识的认为孩子学习靠后天的努力一样也可以补上来。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才导致很多孩子在记忆习惯的养成上毫无认知,在初高中学习上吃了大亏。不少孩子到了后期学习内容一多,单词记不住,课文背不下来,各种基础理论公式都错记漏记,自然会严重影响到成绩。 家长和孩子缺乏对记忆力的正确认知,在我的课上很多孩子可以几分钟可以轻松记上上百个单词,这也充分说明了孩子记忆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方法得当。很多家长最近也

  • 当孩子犯错时,怎样跟小孩讲道理,他才能听得懂并改错呢?
    当孩子犯错时,怎样跟小孩讲道理,他才能听得懂并改错呢?

    当孩子犯错时,应该如何跟小孩讲道理,他才能听得懂,才能改正错误呢?《从卡内基到常春藤》一书的作者谷永青,站在妈妈的角度,用她的故事告诉你:一旦孩子犯了一点小错,家长不必如临大敌,纠正孩子的错误要有耐心。看看谷老师是如何做的吧。 很多人认为打点滴比吃药好得快,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但一感冒就打点滴,这是一个误区。现代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等不及感冒慢慢好。 小孩子出生以后,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老话说,不生病的孩子长不大。每长一次病,孩子就长一个心眼。同样,不犯错的孩子也长不大。哪个家长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孩子从未犯过错呢? 纠正孩子不爱和人打招呼的情况 我女儿小时候胆小,不爱叫人。我爱人一度觉得她没有礼貌,很生气, 于是训斥女儿,说她为什么那么没有礼貌。每次带孩子出去,出门前都要跟女儿说:“你今天见到人一定要叫人,不叫人就是没

  • 孩子的情绪教育,再不开始就晚了
    孩子的情绪教育,再不开始就晚了

    有心理学家对大量优秀的孩子,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善于调控情绪,能快速让自己平静下来。 由此我们得知,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 情绪教育是很重要的一课。 今天,咱们就聊一聊孩子的情绪教育: 试想一个简单的情景: 当孩子不吃饭,向你大声嚷嚷要吃饼干, 不给就大声哭闹时,你会怎么做? 孩子发脾气,每个大人的态度各有不同 可它在心理学上,却有个高大上的名字, 叫“元 情 绪 理 念” 元情绪理念包含四类: ▼ 第一类:情绪紊乱理念 ▼ 第二类:情绪摈除理念 ▼ 第三类:情绪不干涉理念

  • 这6个习惯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父母必看)
    这6个习惯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父母必看)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亘古不变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很多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吸取经验和寻找方法, 为了孩子能够成为更优秀的人。 但是父母有时候操之过急,生活中几个不经意的小举动,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事事代劳 现在很多父母都会替孩子想得很周到,生怕孩子会有什么不懂或者遇到什么危险。 但就是这种面面俱到的溺爱会害了孩子,养成孩子习惯性的依赖。 孩子的独立能力需要从小培养,不能小看了孩子的能力。 只要父母用心点拨,很多事情孩子自己也能做的很好。 比如:在学龄前,可以慢慢教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洗脸,自己吃饭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以后上学做准备。 父母替孩子做太多事情反而会使孩子形成骄纵的坏习惯,独立能力越来越差, 很

  • 四种教育风格 究竟哪种适合你的孩子
    四种教育风格 究竟哪种适合你的孩子

      要培养孩子有爱心、懂得照顾别人、善于与人交往,什么方法最有效?   将近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就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影响深远。   [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家庭的气氛: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发展: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

  • 2020年暑假什么时候放假
    2020年暑假什么时候放假

    2020年暑假什么时候放假 2020开学时间推迟,暑假势必也会推迟一些,就目前部分城市公布的暑假放假时间来看,大部分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在7月中下旬左右。 具体地区暑假放假时间: 江苏南京:中小学7月18日放暑假; 湖南益阳:高三、初三以外其它年级放假时间原则上不迟于7月20日; 甘肃庆阳:中小学(含中职学校)7月31日统一放暑假 四川成都:小学7月8日放暑假;中学7月16日放暑假 四川内江: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7月4日放暑假;小学7月18日起放暑假;中学7月25日起放假 四川攀枝花:初三放假时间为中考结束后(7月15日);高三放假时间为高考结束后(7月9日),高中非毕业年级放假时间为7月15日; 四川南充:各级各类学校7月25日放暑假 湖南郴州:全国中小学放暑假时间7月

  • 孩子的这些小爱好对未来学习有帮助吗
    孩子的这些小爱好对未来学习有帮助吗

    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一生早早地就已经注定了,其实这句话也不无道理,它概括了儿童心理性格发展的大致规律,但是它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能被当作真理。不过孩子未来心理性格发展成什么样子,确实跟他小时候的一些爱好有莫大的关系。 如果孩子不满三岁就有这些小爱好,以后学习不用太操心,父母偷乐吧。 喜欢数数 孩子特别喜欢数数,说明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字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将来学习数学的基础,如果孩子喜欢数数,说明他的脑袋很灵活,他喜欢数学,未来他的数学成绩也不会太差。 当然,最初要想让孩子喜欢上数数,肯定离不开父母的引导,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引导的好,孩子就可以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也可以记住自己家里的车牌号,甚至会一些最简单的加减法。那么如何提升孩子对数字的兴趣呢? 首先,不要只是很生硬的告诉孩子数字,要学会利用

  • 孩子老是三分钟热乎劲该怎么办
    孩子老是三分钟热乎劲该怎么办

    我们需要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但是孩子却老是三分钟热乎劲。那么问题来了,孩子老是三分钟热乎劲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在学习上不用功,得过且过;不爱做家务,父母提供过“奖惩”措施,但都没有用。他似乎对周边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即使有兴趣,也是三分钟热度,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信许多家长都对孩子有过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爱好广泛,我家孩子对任何事都不来电?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为什么他就很难对一件事持之以恒呢? 从人性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人如果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情,必须同时满足三大心理诉求: 自主感, 胜任感, 需要感。 这就给家长一个重要的启示:想要让孩子积极、持续地做一件事情,需要的不只是他的兴趣,更需要这三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该如何做呢?让我们开始吧

  • 非常有趣古诗词之最,这样教孩子容易记哦!
    非常有趣古诗词之最,这样教孩子容易记哦!

    唐诗宋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很多句子让我们拍案叫绝,流传千古。如“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穷的女人”又是谁呢?这些脍炙人口、优美的唐诗宋词中,还藏着这些多“秘密”呢! 想知道答案吗,和孩子一起来读几首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