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1-8岁黄金期怎么培养?(附儿童各年龄对照表)
    1-8岁黄金期怎么培养?(附儿童各年龄对照表)

    1到8岁,是孩子成长的“黄金八年”,父母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性格、个性、以及心理素质。所以,孩子在8岁前父母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 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惩罚
    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惩罚

    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惩罚?孩子犯错如何教育很关键,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聊聊,孩子犯错时要不要惩罚他这个话题。相信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接下来看看下文吧。 相信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 “当然要惩罚啦,不然孩子怎么会改?” “我们家孩子惩罚了都没用,不惩罚的话,岂不是要上天?” 我身边的大部分家长,都是非常支持惩罚孩子的。 小样妈很能理解这种心情。每次看到孩子捣蛋、不听话、乱发脾气,我们一方面很心烦,想着以前乖巧的宝贝,现在怎么成了这样。 另一方面,我们也怀着深深的担忧,“孩子一直这样下去,以后上了学、进了社会可怎么办呀。” 惩罚,似乎成了我们管教孩子唯一的办法。可是孩子犯错,真的只是他一个人的错吗?我们有没有在无意中,给孩子火上浇油呢?有一个4岁的男孩小马,他在妈妈和姥

  • 孩子去别人家捣乱怎么办
    孩子去别人家捣乱怎么办

    孩子还小,对于一些行为的判断没有错误。那么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引导。比如宝宝去被人捣乱,那么这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家里如果有个五六岁的孩子的话,这个家一定是鸡飞狗跳类型的。孩子到了这个年纪,除了上幼儿园回来就是玩耍,每天都特别有精力一样,从来都不感觉到困和累。父母每次上班一回家接完孩子还要被孩子叫过来玩各种在幼儿园里边学到的小游戏。这样子也就算了,有时候还特别的皮。所以宝妈宝爸们就纷纷抱怨:“养个娃,真心不容易啊!” 不过,立马就会被老人们反驳,“以前我们那个年代,一个人就要生出十几个孩子,都没有喊过一句累,就算累了也是要照样生的,而你们现在才生一个就觉得人生快走到尽头了一样,天天都那么绝望。” 虽然说以前的父母拉扯几个孩子长大不容易,不过那时候的教育孩子都是放养式。而现在的父母更加注重的都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会花更大心血在培养孩

  • 父母怎么做能让孩子认识情绪?
    父母怎么做能让孩子认识情绪?

    孩子老是闹情绪,家长们对此束手无策?或许你该换换教育方法了。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先认识什么是情绪,然后再进行调理。那么父母怎么做能让孩子认识情绪? 认识情绪 有很多时候,如果家长能准确说出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就可以很快降低哭闹的强度,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孩子自己也能明白家长所说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意思。 研究发现,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的互动中,经常和孩子就情绪进行命名和解释,孩子就能更多掌握和学习不同情绪的命名和含义,也能发展出更好的情绪理解、表达和调控能力。 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生活场景进行直接给的情绪命名 比如孩子坐在椅子上晃,从椅子上掉下来了,看起来没有摔痛,但是吓到了自己。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在抱起孩子的时候,一边安抚一边说:宝宝不小心从椅子上跳下来,是不是有点害怕、吓了一跳啊?

  • 什么样的家长会养出一个胸怀豁达的孩子?
    什么样的家长会养出一个胸怀豁达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豁达的胸怀?要知道狭隘的家长养不出豁达的孩子,同样,豁达的家长养不出狭隘的孩子,下面来看看怎么样养出一个豁达胸怀的孩子? w先生晚上本来要和朋友出去吃饭,出发前却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说,儿子小琪体育课上和同学们踢足球,不小心造成了双臂骨折,晚上的聚餐只好改期了。 晚餐可以改期,但是医院必须跑一趟。 w先生跑了趟医院,三个小时以后才回来,他说,小琪这孩子真是条汉子! 断的不是双臂,而是两个手腕。小琪和同学抢球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了,对方身型高大,向他身上砸下来,他双手一撑地,两个手腕就断了。 听起来,头皮都发麻。 接骨的时候,三个大人按住12岁的小琪,他疼得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头上憋出大颗的汗珠,但是接完骨,他扭头微笑着对泪流满面的妈妈说:“没事,一点都不疼。” 小琪的懂事,让身边的几

  • 孩子做事不积极怎么办
    孩子做事不积极怎么办

    不要敷衍孩子 家长在鼓励孩子时,千万不要敷衍孩子。同样的一句话,如果说话的方式不同,带来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比如:像"你真棒"、"非常好"、"好厉害"之类的话,孩子听上去就觉得家长的鼓励很敷衍,哪怕家长其实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孩子的心思是敏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孩子做的具体的事情做出表扬。 孩子兴冲冲地求表扬、求关注,家长却随口回复,听起来甚至连孩子炫耀的是什么都没了解,这样的举动很难得到孩子的认可。鼓励、夸赞一定要走心,这样孩子才能从中汲取自信、满足。 累积性鼓励孩子 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个约定,比如小孩子如果表现得比较好就可以得到一悚小红花或者是一个五角星之类的 ,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比较的幼稚,但是小孩子往往比较容易接受,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奖励小孩子就会特意的去学习,慢慢的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

  • (3-5岁)忽略这31个儿童成长“敏感期”,错过了培养天赋的最佳时机
    (3-5岁)忽略这31个儿童成长“敏感期”,错过了培养天赋的最佳时机

    进入到3-5岁后,宝宝所认知的事物逐渐丰富起来,一些更为复杂的敏感期更需要妈妈们留意: 10.空间的敏感期(3-4岁) 特点:喜欢垒高高、三维、钻箱子等 建议:可以多提供类似的玩具,同时可以在这个机会学习各种几何图形,对日后学习几何学奠定兴趣基础。 11.色彩敏感期(3-4岁) 特点: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 建议:给孩子提供多彩的颜料,及相关书籍,如绘本《中华德育故事》,为日后绘画兴趣奠定基础。 12.逻辑思维敏感期(3-4岁) 特点: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

  • 孩子总爱哭是怎么回事
    孩子总爱哭是怎么回事

    孩子总爱哭是怎么回事 1.先天多愁善感 有的孩子,天生情绪本质负向,当他们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致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而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 2.为了获取想要的东西 现在的家长非常宠孩子,从小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妥协,让孩子觉得用哭来得到想要的东西,或者避免做任何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由于家长照顾太周到,从小孩子不必说话,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成长,于是惯用哭闹来表达。 4.父母态度过于严厉 有的家长,遇到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疾言厉色,吓坏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样子以博取同情。 5.被父母所忽略

  • 孩子学数学不可错过的敏感期
    孩子学数学不可错过的敏感期

      在游戏中建立数的概念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发现数学是最难让孩子感兴趣的学科,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而且怎么补也觉得很吃力。其实宝宝从两岁左右,就可以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顺畅地建立起数学的概念。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点点滴滴地教,让孩子在动中玩,在做中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学习数的概念,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进行。两岁多的孩子知道大小、多少、前后、早晚的时间、空间概念,他们往往凭视觉而不是凭计算得出结论”。早教专家提醒广大家长,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接受孩子个体的差异性,切忌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不要拿别家的孩子与自家的孩子相比,同时,要避免走入一些误区。   误区1:忽视“数学敏感期”   孩子在4岁左右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

    标签:敏感期
  • 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学珠心算 好处不多反而有多个弊端
    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学珠心算 好处不多反而有多个弊端

    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学珠心算 不建议孩子学珠心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因为珠心算算法与先阶段算法统一性不高,与小学数学有冲突,第二个是珠心算不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还有一个就是珠心算也比较枯燥,对于不爱一直坐着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好处。 1、算法与先阶段算法统一性不高 众所周知,珠心算的计算方法是从高到低,即从左到右,而竖式计算是从低到高,即从右到左。不言而喻,两者存在一定的冲突。 2、不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 珠心算不同于传统的算术,珠心算使思维停滞在动作思维和固化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不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孩子对真正的数学概念的掌握。 3、孩子的耐性问题 学习珠心算枯燥无味,孩子很难坐得住,家长需要课后复习练习,否则课程跟不上。心算的课程是紧密联系的,上节课没掌握好,下节课就跟不上,形成

  • 父母应该让孩子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
    父母应该让孩子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

    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吗?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偷用孩子的计算机账号、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要做到这些刚开始是有一定难度的,还是要靠父母的自律。不妨想想如果是自己的秘密被别人偷看了,心里有何感受。 别让你的关心变成反效果! 父母可以在平时跟孩子的交谈中,灌注他们危机意识,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可能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不过,在谈论这些话题时,父母只要正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不要对孩子说“你可千万不要怎样怎样”,否则孩子一听到这种话,很可能会烦躁地顶回一句:“你以为我连这些都不懂吗?”反而达不到效果。 旁敲侧击比直捣黄龙来得好! 如果让孩子保守自己的秘密,父母要如何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察言观色,孩子有心事时往往藏不住,很容易从神情言语中表现出

  • 优秀父母必须树立的两大观念
    优秀父母必须树立的两大观念

    带宝爸宝妈做明白父母,教育孩子,摆正教育观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观念决定行动,那么父母必须先要树立的两大观念究竟是什么? 第一个观念,我认为一流的家庭要比一流的学校更重要,其实啊我们每一个父母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教育呢要从父母开始,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是他出生以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为什么说父母最重要呢? 这在心理学上面有一个概念就叫做印随行为,说的呀是一些刚出生生下来的这个哺乳动物啊?学着认识并且跟随着他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通常是他们的母亲,这就是,印随行为并且行为一般在动物刚刚孵化或者是出生后发生.比如说刚孵化的小天鹅,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者是其他的目标行走。 父母啊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非常的重要。而且你的这个教育方式也直接会关系着你的孩子是不是能够

  • 过早上幼儿园的危害,各位爸妈一定要看看(后悔没有早看到)
    过早上幼儿园的危害,各位爸妈一定要看看(后悔没有早看到)

    一、太早入托孩子更富有攻击性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幼儿园吗?》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幼儿园、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 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幼儿园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

  • 不受欢迎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不受欢迎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们需要正确的引导以及教育。要不然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不受欢迎的孩子。那么都有哪些情况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直以来,育儿问题一直都受到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关注,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都会是一个孩子的父母,那么,家长们有没有注意到过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大家的开心果,什么样的孩子会讨人嫌呢? 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大家喜爱的,但是,难免自己的孩子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所以,当你家的孩子有以下几种表现的时候,你们就要注意了哦! 一、喜欢大喊大叫的孩子 一般大人们都喜欢那种乖巧懂事的宝宝,当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如果突然出现一个正在大吵大闹的孩子,当你在饭店吃饭,有一个孩子一直在哭哭闹闹。 当你在打一个重要的电话的时候,你家的孩子一直在你旁边乱蹦乱跳,发出刺耳声音的时候,当你在公交车上,有一

  • 5岁男孩还没和妈妈分床睡,怎么办?
    5岁男孩还没和妈妈分床睡,怎么办?

    所谓的“科学”育儿理念大都提倡分床睡,而且越早越好。有人说:为了避免助长孩子的娇气,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他的独立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分床睡开始,而且应该越早执行越好,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夜里醒来会闹就妥协…… 这类观念只考虑了独立性,没有考虑安全感和亲子关系,所以不见得科学。 “5岁时分开过独睡,但不成功,搞得大人小孩都神经兮兮的 ……” “孩子快 5岁了,我跟他说已经是大男孩了,应该自己睡了。他经常半夜来找我,我能感觉到孩子还是惧怕黑夜的 ……” 如果孩子主动要求或轻松同意分床睡,那顺水推舟就可以了。但孩子不情愿还非要勉强他单独睡就会损害安全感。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分开睡呢?是因为他觉得在妈妈这里安全、温暖,给他很好的安全感,自己单独睡会害怕黑暗。孩子各不相同,没有必要在时间和方式上搞一刀切。可以顺其自然地去引导,等孩

  • 孩子责任感缺失,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责任感缺失,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个人是否有责任感决定了他是否有担当。而许多家长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责任感对孩子的重要性。如果你的孩子却反责任感,那么很有可能会伴随他一生。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变得有责任感呢? 1、培养责任感,父母的态度是关键 有些家长宠爱孩子、控制欲强,从小到大为孩子包揽各种琐事,替孩子做选择、做决定,为孩子焦虑,替孩子发愁。 更有甚者,孩子犯错了爱护短、逃避责任,或是替孩子承担责任。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有爸妈在,什么事你都不用操心!” 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感消失殆尽,慢慢地,他再也不愿对自己的行为、对任何人、任何事负责任了。 赖床导致迟到,怪家长早上不多喊他几遍; 忘带课本了被老师批评,“都怪我妈没帮我带齐”; 课后作业错误百出,怪家长没帮他检查; 家里垃圾桶满

  • 上学了,孩子不合群该怎么办?
    上学了,孩子不合群该怎么办?

    和老师沟通在幼儿园里,最了解孩子的是谁?当然是我们的老师。所以,要经常跟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比如:孩子哭闹时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流泪,还是大吵大闹,孩子的进餐和午睡是否正常,了解这些后,我们在家和孩子沟通时就可以有的放矢。 跟孩子交流 家长平时要多以请教的口吻跟孩子沟通,对孩子所说的内容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说:让孩子讲一讲幼儿园每天发生的趣事;讲一讲在幼儿园都吃的什么饭;老师都教了什么知识;讲一讲自己有几个好朋友;最后告诉孩子明天晚上还要给爸爸妈妈讲哦!当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把幼儿园每天的新鲜事讲给父母听时,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也会增加他对幼儿园的兴趣。 多参加集体活动 在有集体活动的时候家长能有空闲时间,可以经常参加幼儿园组织的集体游戏,通过家长或老师帮助使自己

  • 数学思维从小培养超简单,这个吃饭小游戏孩子们都喜欢
    数学思维从小培养超简单,这个吃饭小游戏孩子们都喜欢

    悄悄告诉你哦,儿童早期和父母进行的有关数字的谈话 (number-talk) 越多,他们日后的数学思维能力越好。 也就是说,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实际对话中有意识地使用数字。 而每天的一日三餐时间,就是与孩子进行有关数字的谈话最好的时机,利用这个机会,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吧。 方法一把食物的数量说出来! 很简单,如果你每天只是把盛满食物的碗端到孩子面前,那么现在你只需要加一个环节:当着孩子的面把食物放到他的碗里,并自然地数出数量。 在孩子数学概念的启蒙阶段,第一个目标就是「在不同情境下听到并说出数字的名称」。潜移默化地,孩子就学到了数字顺序一一对应的数学概念,并会逐渐理解到,最后一个说出的数字就是总数。 举个例子 爸爸:「婷婷,今天早餐妈妈准备了草莓、牛奶和小面包。1、2、3,给你 3

  • 拒绝懒孩子,怎么让孩子主动变勤快呢?
    拒绝懒孩子,怎么让孩子主动变勤快呢?

    从小要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家务活可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哦! 不妨让孩子参与一起做家务,能让宝宝在劳动中速速养成各种能力。 在打扫之前,爸爸妈妈最好将打扫的用具都准备好,如何打扫也要提前告诉孩子,最好能先示范一下。如果清洁工作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去做。我们的本意是锻炼孩子,如果让孩子受伤那可就得不偿失了。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呢? 让孩子们看见灰尘 我们要知道,眼睛能看到,才会想到去打扫,告诉孩子如何发现灰尘并且怎么清理干净。等劳动开始了,我们可以让孩子去看看哪边是不干净的,需要打扫,甚至可以有意将一块地方弄脏,然后引导他们去发现。比如孩子发现了玻璃没有擦干净,我们就可以问孩子是怎么发现的。这么做可以让孩子通过交流扩大关注范围。 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很多家庭,孩子在家里没有发言权,

  • 陪孩子玩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陪孩子玩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陪孩子玩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关键是父母会陪自己的孩子玩游戏吗?陪孩子玩游戏时,父母要注意些什么? 小区花圃边,一位三岁左右的孩子,在石凳上摆了一排玩具,有鸭子妈妈和小鸭子,还有一些散碎石头。看着小女孩手忙脚乱的一会照顾鸭宝宝喝水,一会儿拿石头和树叶当做饭菜喂鸭宝宝吃,可谓玩的不亦乐乎。 眼看天快黑了,女孩奶奶催着她回家,说晚了路边容易遭蚊子咬,女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全然没听见奶奶的呼唤。奶奶看了孙女一眼,皱了皱眉头叹着气跟旁边的老人说:“哎,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独生子,没有同伴一起玩,跟着一堆玩具自言自语。” 其实,并不是只有独生子女家的孩子才玩过家家,地球上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都爱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这根孩子是否独生子女孤单与否,没有关系。 农村家庭里,一般都有几个孩子,且堂兄姐妹都挨家挨户,孩子理应不缺伙伴,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