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话多又黏人是有什么原因吗?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话多又黏人?面对话多又黏人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处理? 昨天,一位朋友很郁闷地跟我吐槽: 我家儿子就是个话痨怎么办?其实我一开始发现这个苗头还挺高兴。 不是说话多的孩子聪明吗!所以,我都很耐心地回答他问题。可后来我发现,他同样的问题隔两天会反复问。 我就觉得,他好像为了说话而说话,根本不在意我辛辛苦苦给他的那些解释。 所以今天我真的没忍住,怒火蹭蹭蹭就上来了,忍不住就训了儿子一顿,当时就把他吓懵了。看他那委屈的样子,我又心疼。 哎,你说我到底做错没做错? 听完这段吐槽,我突然忍不住同情他。 如果你家也有个话痨,估计会有类似体验。 对呀,育儿专家都说了,千万要耐心地回应你家的“十万个为什么”呀,绝对不要对话多的小孩不耐烦啊。于是,有多少家
中国的父母,总是过度为孩子付出,总得来说同一个世界,同个妈,年纪越大越能感受来自父母的压力,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吧。 有则广告很温馨,让很多人瞬间泪目:在所有父母的眼里,孩子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然而仔细一想,20多岁的年轻人,不会做菜、不会网上找菜谱,凌晨4点半吵醒父母,缺乏最基本的换位思考能力,正如有的人所说:“如果你连一盘番茄炒蛋都不会,送出国还有什么用?” 毕竟,孩子面对的世界,不仅需要父母的爱和叮咛,更需要独立的意识和基本的自理能力。 父母深夜为孩子录制视频,是一番苦心。可是父母是否想过,自己付出,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我们又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 中国的父母,总是过度为孩子付出 中国的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了,这种付出从孩子出生,延续到孩子成家立业。 朋友常说:“养孩子是一件又贵又累的事。“
父亲要多关心女儿,并且与她沟通 其实跟男孩子比起来,女孩子更有与父亲倾诉沟通的欲望。这种沟通和母亲的不一样,女儿与母亲的沟通也许是倾诉,但是和父亲的沟通,是想得到父亲的建议与答案。 作为父亲的你,尝试和孩子来一场约会吧,问问以下几个问题: 这段时间,你有遇到困难吗? 女儿向爸爸说出自己最近遇到的困难,爸爸则可以提供答案和建议;爸爸和女儿分享工作上的小烦恼,同时可以让女儿感到自己是被父亲在意的,这时候女儿会积极地给你提供看起来幼稚却很真诚的建议。 你觉得爸爸有哪些地方做不好呢? 真心的说出来 父女间的坦诚,可以建立一个平等沟通且相互认识的机会,促进父女关系发展。 试探女儿心里,爸爸与妈妈的关系 试探在女儿心里,爸爸和妈妈的关系是怎样的?。爸爸妈妈之间有没有彼此尊重呢?。并根据孩子
父母和孩子之间因为做作业而起的冲突,终究会在某个时间点,以某种方式结束!尽管,新的冲突有可能还会出现,但当我们知道下一次出现的时候该如何处理怎样解决,我们的心里就会格外踏实,不是吗? 孩子不肯做作业?三种诉求三个应对 情景1: “作业做完了没?”妈妈下班,进门第一句就问。 “没呢!”孩子说。 “放学都一个半小时了,咋还没做完?”妈妈有点生气,质问。 “作业特别多,还难!”孩子说。 “你是不是上课又没专心听?才一年级,有多难,好好听课,哪有不会的?”妈妈的怒气“腾”一下就上来了,头发尖尖都要冒火星子了——单位上年轻同事光鲜靓丽能力卓绝的压力,家里头上有老要护理、下有小要上学的压力,身体越来越糟容颜越来越憔悴的压力……简直要疯了! 情景2: “作业做完了没?”妈妈从厨
2021寒假中小学寒假时间 2021年中小学寒假时间是: 2021年1月29日开始放寒假,2021年2月27日即正月十六开始报道。 普通中小学于2020年8月30日报到注册,8月31日入学教育,9月1日正式上课。 2021年中小学春季学期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于2021年2月27日报到,3月1日正式上课(九年级可提前至2月22日正式上课);2021年7月3日开始放暑假。本学期共计17.5周。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于2021年2月22日正式上课,2021年7月10日开始放暑假。最后一周由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共计19.5周。 2020-2020学年全日制高中阶段学校校历 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寒假放假时间:2020年1月19日(1月25日为春节)
《随着熊出没》等一系列动画片的热播,越来越多的家长反应孩子爱看动画片,究竟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有哪些好处和坏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看动画的利: 一、动画片可以满足儿童娱乐的愿望 将自身投射到某一角色身上。比如很受女孩子欢迎的芭比娃娃,每个小姑娘都想变成她,既漂亮又有气质。因此,家长可能发现3岁左右的女孩开始注重打扮。其实这就是很好的教养契机。父母想要幼儿学习良好的习惯,如保持环境清洁,都可利用幼儿喜欢模仿的习惯来达到目的,比如对孩子说:“要随时保护环境清洁,才能像芭比一样讨人喜欢那!” 二、动画片可以充当儿童暂时的伙伴 一个健康的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长年累月地看电视,一点点一天天,我们的孩子其实在无形之中已经把动画片里面的想象为自己,而动画片里面的人物也成了孩子童暂时的伙伴。 三、动画片可以为儿童提供有关社会和自我等方
机智的爸妈这样做,让宝宝不再赖床。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扰:孩子都处在晚上很迟睡,让家长很苦恼又无奈。爸妈一定不能强行叫醒孩子。 要和他保持互动,不然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最好的方式是让他自然醒。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叫醒孩子呢?四种方式分享给大家。 1、晚上应准点睡觉 爸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让他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规律,最好在9点之前入睡,第二天就不会出现赖床的情况了。 2、音乐唤醒孩子 爸妈可以用音乐的方式唤醒孩子,可以适当给孩子放点儿歌,环境要舒适,给他适应的空间,让他睡到自然醒。 3、给予孩子愉悦的问候 在孩子睡醒时,爸妈应愉悦的问候他。这样一来,孩子心情也会变得美滋滋。不能大声吵闹,会让孩子觉得莫名的烦躁。 4、轻声叫醒孩子
家庭教育里,父母还是很重视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的。然而有一种亲子关系,父母笃信:孩子的发展、进步,都是管教出来的。 父母强大的意志,贯彻于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睁开眼的那一刻起,孩子的行走坐卧,都需参照父母的好恶。有了这套规矩,父母是考官,孩子是蒙昧的学习者。在亲子矛盾中,错的,毫无疑问是孩子。 有了解释权,在表面看来,父母的规矩让家庭关系理顺了,家庭矛盾是非分明。真实的养育过程,却将充满紧张、对立、劳累、机械、刻薄、无趣、寒冷……把无知无畏,活力四射的孩子,与一套或很多套不通融,死的条条框框拧在一起,不仅前景堪忧,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眼睛要盯着,嘴,要不停地说,心思、注意力,要投注到孩子身上。好与对,只能在父母的指点下,在父母不懈的强化中,孩子才能实现。孩子,真是让人操碎了心。 笃信管教的父母,给自
疫情期间幼儿园入园流程 一、入园体温测量 所有幼儿入园后在校门口进行第一遍体温测试,并回收健康卡。 二、教师引领 体温测量结束后,由值班老师引领到教学楼入口交接给园医。 三、检查口腔、咽喉及手部消毒 进入到教学楼门厅后,由保健医对宝宝口腔是否有异物、咽喉是否红肿进行检查,并给幼儿手部消毒啫喱进行杀菌消毒。 四、餐前饮水 检查完口腔、咽喉以及手部消毒后进入教学楼,由值班老师引领至班级。在吃早餐前,引导幼儿先喝一杯水,温润肠道。 疫情期间幼儿园离园流程 1.离园整理:离园前教师对幼儿进行如厕,洗手,整理衣物,体温监测等准备工作。 2.带入指定等待区域:教师将幼儿带等待区域,安静等待家长。 3.按时等候:家长按幼儿园规定时间进入大门外
爱冲动的2岁孩子,常常在行为上表现出横冲直撞,为所欲为,有时正玩着积木,突然跳起来,对爸爸的烟灰缸产生了兴趣。对孩子这种行为上的无序性,父母多半会产生忧虑,担心孩子没有耐性,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其实,2岁孩子的这种行为的无序性是身心发展的必然表现。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越来越独立,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断地对外界做出一些尝试,但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通常不会遵守纪律,也很难理解规则的意义。 规则对孩子不但起着约束作用,而且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尽早培养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不仅能让孩子变得更听话、懂事,还能保证孩子在有序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国外教育专家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则。规则就是界限,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国际儿童教育界的通行规则要求做到以
你家孩子性格如何?是那种“窝里横,出门怂”的两面派吗?宝宝“两面派”怎么治?下面家长做好这4点及时纠正。 前两天,一位朋友,在群里吐槽、求助:昨天下班刚进家门,我就听见儿子在大声哭闹:“我不吃饭!我就要吃冰激凌!” 公公婆婆在旁边用一种讨好的语气哄他:“硕硕乖,咱们吃了饭,再吃冰激凌好吗?吃饭才能长得壮壮的。” “不!我就不!我就要先吃冰激凌!”娃生气地随手拿起一个毛绒玩具砸向奶奶。 “干什么呢!怎么能拿东西砸奶奶?!”硕硕听见我的声音,立马不吱声了。 “哎呀,说话这么大声干嘛,都吓着孩子了。”婆婆有些埋怨地说了一声,走过去抱起孩子。 婆婆这一抱可好,硕硕觉得找到了“靠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蹬腿,好像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了,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对着长辈大发脾气,尤其喜
教育孩子,家长们也要重视孩子的“抗挫能力”,那么孩子的哪些表现可以说明“抗挫能力”很差你?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昨天去朋友家玩的时候,见到了传说中她家特别聪明懂事的孩子。看到第一眼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孩子长得真好看,在相处的时候,孩子一直是比较有礼貌的,自己玩自己,不会打扰长辈说话,自己吃东西的时候也会捎带着,多拿些放到我们的面前。 但也正是这个有礼貌的孩子,在接下来的事情中,让我大跌眼镜,听到角落里有磕碰的响动,朋友赶紧起来看,看到妈妈站在自己的身旁,孩子委屈的说“妈妈,这个我真的弄不好了,我真的好没用。” 听到孩子这样说,我赶紧看了一下孩子做的东西,不是挺好的吗?朋友说他就是这样“总是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总是想要做的更完美。” 其实我觉得要孩子的抗挫能力不强,家长多注意自己的教育问题很重要。 1. 不要苛求完美
我家宝宝现在23个月,男宝一枚!平常孩子的专注力不好,比如在玩玩具,玩不了五分钟就跑。在阅读绘本方面孩子也是看到一半就不看了,又跑了。请问一下老师,这个月龄的孩子该怎么去培养专注力?如果不培养他的专注力?入园会受到影响吗? 首先,这么小的孩子,其实很多能力都还在发育,究竟是不是真的有专注力的问题,还不是那么肯定。 但是,如果孩子在做多数的事情,都感觉不能专注,特别是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较的时候,也有专注力较差的状况,那么是需要多关注的。 如果孩子真的有专注力发育的问题,那确实是会影响入园的。 因为在家中,可以一对一或是多对一地去照料孩子,但是在幼儿园,一个老师要照看很多个孩子,恐怕没办法留意每个孩子的状态。 若孩子比较不受控制,可能会受到老师、同学的排挤,结果孩子就会更想要通过做些奇怪的事情,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形
2020年下半年放假安排 按照2020年放假安排,今年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还有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具体安排如下: 端午节:6月25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此外,今年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还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五一”假期加班费怎么算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0年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其中5月1日为法定休假
经常被打孩子容易出现自卑、固执、性格懦弱 家长打骂孩子之后,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听从了家长的“教导”,实际上,他的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 或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孩子容易自卑、懦弱。 再或者,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无声的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故意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有的孩子则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经常打孩子影响身心健康与亲子之间的感情 从小经常被打,孩子都缺乏自信,封闭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沟通,看到别人靠近会有不适感,很有可能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里,严重到有了抑郁症,最后还有自杀倾向。
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鸭、猫和老鼠...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动画片,非常适合4岁左右的宝宝观看 通过这些动画片,孩子们可以认识友情、懂得分享等,现在亲亲宝贝小编就为大家推荐适合4岁宝宝看的动画片。 学外语:《朵拉》《洪恩宝宝》 男孩: 《小羊肖恩》 《工程师巴布》《小企鹅pigu》 《海尔兄弟》是一个科普动画,相当于《十万个为什么》的动画版。 迪斯尼的动画:《汽车总动员》 《超人总动员》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 《小鹿斑比》-讲述一个小鹿在妈妈 的关爱下,又是在失去妈妈的情况下,如何自强,成为森林之王的 。 《白雪公主》 《睡美人》《丑小鸭》《美女与野兽》《猫和老鼠》《宝尼兔》这些是家喻户晓的作品,也可以给孩子看看。
孩子注意力分散是什么原因 1.触觉失调 触觉过于敏感,孩子总会担心周围的人或物与自己发生碰触,甚至连一阵风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的现象。 2.视觉失调与记忆力不佳 视觉也有记忆的功能,如孩子上课时,老师的板书、演示、课本上的内容等都需要视觉进行记忆。如果孩子视觉记忆能力不佳,首先记不住,那么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无从谈起。最终也会影响学习成绩。 3.前庭觉失调 前庭觉失调会使孩子出现平衡感不佳,他就很难安静的坐在位置上,因为要不断地寻找自身平衡状态,头和身体就会不时的调整姿势,这样就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前庭觉失调也会造成孩子听觉和视觉的过滤能力不佳,这样同样会出现上课容易受外界影响,使他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4.视觉失调 孩子视觉失调,会出现视觉过滤能力不佳
孩子学习成绩和什么有关?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以后能成才。自孩子出生开始,如何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就一直是父母们努力的方向,而从胎教、早教,到学区、学区房、兴趣班、提高班等等各种“教育资源”也一直是父母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虽说学习成绩好,并不代表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但优异的学习成绩毫无置疑是多数孩子将来踏入社会、谋求心仪职业所需要的重要筹码。在儿保发育行为门诊上,每天也总有那么些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家长带来看病,其中有不少孩子的问题是源于家庭。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 孩子的学习成绩究竟和什么有关? 关键词一 家庭教育 硬环境 & 软环境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博士丁亚东曾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
小时候,大家难免要做一些错事,而偷钱更是必选项目之一。不少家长们在想到“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可怕,对于孩子偷钱非常严肃,有不少家长会选择暴打一顿。 记得我小时候偷钱,被爸爸妈妈狠狠的揍了一顿,至今还记忆犹新!而随着教育方式的更新,我们也发现,打骂孩子是个非常失败的教育方式,处理不好还可能出现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那么孩子偷钱,我们该怎么教育呢? 先来看个小故事: 为了给豆豆交补习班的费用,妈妈昨天银行取了5000块,今天上午交费的时候,一数竟然少了100块钱,好在身上零钱还有不少,拼拼凑凑补上了。 回家路上,豆豆妈越想越不对头:孩子他爸不会随便动豆豆学习钱的,而且爸爸前两天似乎也丢了50块。豆豆最进晚上回来不怎么爱吃饭,总是吃两口就说饱了。难道是豆豆偷得?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妈妈下午特意早早等在学校门口。傍晚放学后,妈
从幼儿园开完家长会回来,妈妈对小雨说:小雨,老师夸奖你拼图很厉害。妈妈怎么没听你说过呢?小雨漫不经心地说:“怎么可能?不可能。”小雨妈妈留意过几次,只要一表扬小雨,小雨就说“这不可能”。小雨妈妈很疑惑,这是小雨对自己的否定吗? 小雨对自己的否定是低自尊的表现。自尊是孩子们对自己是谁的一系列描述,以及自己是否符合这种描述的一系列想象,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形成了。尽管孩子们是在内心做出这些认定的,但父母对孩子们形成这种下意识认定具有巨大的影响。 父母的沟通方式,无论是语言的还是行为上的,会让孩子们对自己形成健康或不健康的认定,当父母通过给孩子机会来体验自己的能力,以表明父母对孩子能力的信任时,孩子们通常会形成健康的自尊。 当父母创造出一种允许孩子作出贡献的环境,并且通过让孩子们参与作出决定从而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时,孩子们就能茁壮成长。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