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一位同龄孩子的妈妈,给孩子报了5个兴趣班。 我问她为什么报这么多? 她的回答是:不报吧,怕孩子怪我,报了我才安心。 报兴趣班难道只是为了让自己安心?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下兴趣班的话题。 有钱没钱,兴趣班不能少 上周末我参加了一位同学孩子的生日宴,宴席期间和自己的老同学们开心的聊着天,不知怎么突然聊到孩子的事。 小鱼同学几年前和老公离婚,孩子现在5岁,是个女孩,离婚后随父亲生活。她问我:你们家孩子快上幼儿园了吧?你有没有给孩子报早教或兴趣班之类的? 我告诉她朵朵1岁多就报了早教班,当时报早教的目的纯粹是让她不要那么内向和认生。至于上幼儿园之后要不要报兴趣班,我是个心大的妈妈,还真没认真思考过。 说到这里,小鱼同学眼睛放出了光芒,她开始细数她孩子正在学习的兴趣班:英语、游泳、舞蹈、画画、书法、
不可否认,不同家庭的孩子接受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孩子从小接触到的事物,例如吃的、用的、经历等,都会比在一般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丰富和有优势的多,这些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无论怎样穷养孩子,家长们都应该重视孩子的学习,无论在哪个方面省钱,都不能在孩子的学习上舍不得花钱。 相信很多家长都看过一部电影,叫做《长江七号》,电影里小主人公小狄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他们生活在一栋废弃的公寓里,小狄的父亲每天都会去垃圾场捡别人不要的衣服、玩具、破风扇等生活用品。 他们的生活过得非常拮据,但是,小狄的父亲为了能让小狄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花费高额费用送小狄去念贵族学校,足以见他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视。 诸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并不是劝父母们都让孩子去读贵族学校,而是希望家长们能看到教育的重要性。 不可
今天谈谈另外两个数学概念:估计和规律。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这两个算是比较高阶的数学概念,很多里程碑都是针对3岁以后的要求。但是(大写加粗),小月龄的父母们不要觉得这就和我家没关系了。 所谓“启蒙”就是从小开始准备环境,环境不对,是不能指望孩子到了3岁就突然会了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们越到孩子接近学龄年纪越开始焦虑了,这就是“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啊,所以我会着重分享3岁前我们可以怎么做,来创造适宜的环境。 估计:学龄前需要达到的里程碑 估计指的是可以目测或者借助工具来预估大小多少的能力。 3岁前了解并掌握“比较”的词汇,比如更多、更少、更大、更小; 4岁前会正确使用这些比较词汇来测量比较物体; 5岁前掌握一些初步估计的方法,比如用一
妹妹家的孩子洛洛快两岁了,送到姥姥家呆几天。小家伙象是小鬼子进村,开始“大扫荡”,这边摸摸那边动动,满屋子折腾。 姥姥可看不下去了,不是阻拦就是训斥,“我在做饭,别进厨房,快出去!”“别动酸奶瓶,那个又不是玩具!去玩你的小汽车!”“你干嘛把瓜子洒地下?嫌不够乱是不是?” 我在旁边看不下去了,说:“妈,他是小孩子,什么都好奇,他是在探索,在学习。” “什么探索、学习,我听不懂,我看就是捣乱。一点都不让人省心!你们小时候多乖啊,不让动就不动,哪象他,越不让动他越动。”妈妈一脸的不高兴。 我又说,“所以啊,你要让他动啊!” “什么歪理!”看,还遭一回呛! 唉,“满腹经纶”的我,打嘴仗轻易就败在了老人家手下…… 01 孩子为什么要探索? 吃饱了没事干吗? 在中国,有老人带孩
生活中的路痴并不少见,方向感差的人,如果没有地图和同伴,真的是很容易迷路。 其实,完全可以从小时候开始就培养孩子的方向感,免得宝宝长大了变成小路痴。 ▼ 培养空间方向感,从生活教育中着手 对如何培养幼儿的空间感和方向感,普遍都会感到疑惑,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我们就置身在空间之中,从生活教育中着手。 第一招:地图,要混个眼熟 培养宝宝对地图的兴趣是重中之重。 从宝宝3岁或者更早一些时候起,爸妈们就可以买世界地图,粘在客厅或者宝宝经常活动的地方。 在宝宝对图形产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跑到跟前去看看,父母只需要及时回答他的提问便可。 第二招:开启导航仪功能 很多交通工具都装有导航仪,手机也有这个功能开启导航
宝宝有恋物癖怎么办?5岁女孩依恋布偶是什么心理?爸妈发现孩子依恋布偶该如何做?有位宝妈问;发现自家孩子依恋布偶,还听到孩子的对话,该怎么办? 我们的宝宝或多或少都有过自己特别心仪的玩具,玩起来总是爱不释手,每当我们想要把玩具藏起来的时候,孩子就会哭闹不止开始发脾气,甚至恼怒到摔东西、不吃不喝。一次两次或许无关紧要,但倘若次次如此,而且孩子开始表现的对其他的人和事提不起兴趣,少言寡语,只是每天把玩着心爱的玩具时,家长就要当心了,可能孩子的“恋物情结”已经很严重了。 同事玲玲家的闺女已经5岁了,一直由奶奶照料着,平时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玲玲夫妻对孩子的关心也很少,久而久之就完全把孩子托付给了奶奶照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开始对一件布偶玩具特别情有独钟,无论外出玩耍还是在家游戏,这件布偶总会被孩子抱在怀里,就连晚上睡觉都要搂着抱着,不然就不肯入睡。 起
孩子不爱吃饭是很多家长头痛的事情,孩子每日所需营养,大部分是从食物中获得,孩子不爱吃饭,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供应不足,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这些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因此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呢?本文我们一起探讨! 首先,饭菜不但要好吃更要好看。 让孩子爱上吃饭,不但考验你的厨艺,更是挑战你的创造力,去网上淘一些做饭做菜用的模具,把饭做成小动物的头像、心形饼干、小熊面包...再配上新鲜蔬菜做树叶点缀,看着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孩子怎么会不喜欢你做的饭菜呢? 其次,邀请宝宝下厨房吧! 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宝宝体验自己的劳动果实,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呢?妈妈不要担心,鸡蛋被摔破了、碗被打碎了、厨房被搞脏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煮饭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珍惜粮食,享受自己动手带来的他、荣
禁语1 “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说话分析: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 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深远影响: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日后会不断犯错。 禁语2 “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 说话分析: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们争夺玩具,实行同一款玩具买两件,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
现在的教育中,家庭的影响非常重要,孩子性格的好坏也都取决于家庭的影响。那么容易导致孩子不愿意交谈的家庭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样的家庭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教出的孩子肯定不会差,那在糟糕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大多都会相对没有那么优秀,尤其是有以下情况的家庭,孩子大都不愿意去和人,和家长交谈。 一、家长不信任孩子 都说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最重要的,更何况是在亲人之间呢? 孩子和家长之间除了需要交流,更多的便是信任,如果家长无论在孩子说什么的时候都认定孩子说的不对,或者是孩子没有说实话,甚至是,当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回来和家长诉说,家长也是直接和孩子说什么“怎么会有人随便欺负同学的呢? 肯定是你做了什么,还回来告状是不是”等等这样的话,这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家长要
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宝宝从小就很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以下是打造自信宝宝的18个方法,你不妨试试。 1.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牛奶。”你在外面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吗?”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宝宝刚学说话,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宝宝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用商
让宝宝成为社交达人的妙招 1.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如果宝宝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平时在家会比较孤独,这样个性方面就会喜欢独来独往。家长就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可以邀请亲戚、朋友的小孩来家里玩,这样孩子就变身小主人,在家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分享玩具、零食,提升小主人的意识,这样以后入园了,也可以跟小朋友打成一片。 2.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外出,参加一些有意思的社交活动。比如参加一些小聚会、故事会等等,这样孩子在参加聚会的过程中以认识更多的同龄人,学习到一些待人接物之道,也不会害羞胆怯了。 3.培养孩子的兴趣 如果孩子兴趣广泛,且懂得分享,那么他就会受到欢迎。家长平时要多多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学习,比如唱歌、跳舞、画画、弹琴……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人
在很多的家庭都有这样的现象,就是虎妈猫爸这种状态,经常会为了教育孩子夫妻间闹矛盾,那么夫妻育儿观念有冲突怎么办呢?是什么原因造成夫妻育儿观念不一致?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人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都是不同的,不同教育观念、方法的碰撞就会产生矛盾,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导致家庭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我们会认为老一辈人会与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教育观念的不同产生矛盾。我认为隔代教育矛盾要比起夫妻教育观念不一致好解决一些。 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以“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来“剥夺”他们教育孩子的权力,在家庭中划分好每个家庭成员对孩子的“管辖”范围,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矛盾的产生。可如果夫妻之间教育孩子的观念不一致就麻烦了,因为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对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该以谁为准,就比较难解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夫妻会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争吵,从而影响
上班路上经过颐和园,看着时间尚早,就拐进一个胡同。吻上脸的是暖暖的杨柳风,入眼帘的是柳梢头的鹅黄和新绿,还有那一池的碧水。 一抬头,墙头白色、粉色的杏花已是花团锦簇,我拿出手机拍照:遗憾没有蓝天,遗憾乱入的电线。但是却想到了一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并打趣解释这首古诗词现代的解释就是一个屌丝在富贵人家的深宅大院墙外溜达,听到里面的白富美小姐荡秋千发出咯咯笑声,很动心却又深感无力。 这么美的一首词被如此作解也够残酷的! 可是换一个角度,生活中还真有挺多时候真的是“多情总被无情恼”,多情都变成了“自作多情”。 父母对孩子的“多情”包办 比如有些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倾尽全力,为孩子各个方面打点的条条是理,头头有道,结果呢? 孩子要么不吃这一套,偏偏和你反着来,明
假期,让孩子感受与在校不同的张弛节奏 学校,是个相对整齐划一的地方。孩子们不论个性特点如何,都只能处于同样的模块式时间安排中。好在,还有寒暑假可以对此进行调剂一下。所以不知假期这个事是谁发明的,我常想,不论它给我带来多大的不方便,我都对此深深感激! 给孩子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 在学校,孩子们更多地是在被管理,放假在家,他们就有更多机会练习自我管理,这也让我格外珍惜每个假期。过了一个假期,孩子自己都会感到自己长大了! 有机会对孩子的成长做一些个性化的补充 具体补充什么?不同孩子都不同,比如:空闲、玩、自由;自己喜欢做但平时没空做的事情;去不同城市和环境的体验;有集中的时间去学好某些东西,包括才艺、课业或其他;对自控力的训练;亲情、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体育锻炼;社会实践;阅读…… 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想想这一点,就大致可以知道目标和侧重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虽然少不了要教育,但是也少不了表扬。那么问题来了,父母想要表扬孩子怎么办?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你是最棒的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好厉害呀”、“真是个好孩子”……对爸妈来说,这些夸孩子的话真是随口就来,要忍住不夸孩子,还真是一件难事。爸妈夸孩子,无非是想表达自己的喜爱,想要强化孩子的好行为,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但是,夸孩子也是一门艺术,过多的、不适当的夸奖,反而可能会害了孩子。 那到底应该怎么夸孩子呢?芝麻酱今天就来分享4个正确夸奖孩子的原则,快来学习吧。 夸孩子的具体行为和过程,不夸结果 错误示范:孩子画了一幅画,兴奋地拿给你看,你看了一眼就夸:“宝宝你画的真棒,画的真好看。”孩子把玩具收拾好了,高兴地拉着你看整洁的房间,你随口就夸:“你真是妈妈的乖宝宝,来,亲一个。“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关于孝顺,就有很多名言。比如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这句话的意思是,孝顺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级别是从内心中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最底层是为父母养老送终。如今很多人连最底层都做不到,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却能严格遵守。 最底层——能养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很多父母哪怕自己一季不血拼,不买衣物,但给孩子无论是衣物还是教育,掏钱刷卡一气呵成,不曾犹豫。家里玩具成堆,几百块的乐高买起来就如同买菜一般,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也一个不落,平日里只要家里那位“小皇帝”发号施令,家庭成员上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下至宠物小狗没有一个不是唯命是从。 中间层——不辱 想起之前看过这样一个视频,看起来7、8岁的男孩,仅仅因为妈妈不让他玩游戏,就对妈妈一通拳打脚踢,而一旁的妈妈唯唯诺诺,紧靠着
现代父母回想童年时光,放学后常能和邻居同伴们四处玩耍,到父母喊吃饭了才回家。但现代小孩普遍“三缺”:缺场地、缺玩伴、缺时间,安亲班和才艺班等,成为填补放学后时间的主力选项,也因此形成了小忙孩现象。 家长陪着孩子在才艺班间赶场,付出金钱、体力和宝贵时间,除了希望为孩子圆一个“拥有个人才艺”、“某某项目很强”的梦想,父母也期待在各种课程的探索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沟通力等,现今国际化趋势下最重要的能力。 研究也的确证明,才艺课程可以有效刺激脑部发展,培养出聪明又有独立思考、判断力的小孩。 课后活动该如何安排,才不致落入“补”才艺、“赶”流行的窠臼,还能培养出好脑力、思考力和自主力等,让孩子一生受用呢?掌握三原则,为小忙孩投资的才艺课,将能发挥超乎预期的正面效果。 第一,十二岁前“动手动脚” 日本大脑生理学权威,同时也是幼儿脑部开发畅销书作
男孩子学跳舞有什么好处 1.培养内涵,提升气质 舞蹈学习能展现男孩的阳刚之气,拥有儒雅的风度锻造绅士礼仪;学习的过程培养孩子沉着冷静的性格与坚韧不拔的品质。 2.改变不良习惯及体态 现在很多男孩存在很多弯腰驼背的不良习惯,学习舞蹈可以有效地改变孩子生活中的一些陋习,使得他们保持身体形态的挺拔,也可以强身健体、避免肥胖或瘦弱,克服不爱运动的弱点。 4.培养责任感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尤其是中国古典舞蹈、双人舞蹈中,男生的绝对主导地位促使男孩子从小有一种责任感,知道如何带领女生完成动作和保护女生。这也会带给他们社交方面的更多经验,知道如何正确与异性交往,说句题外话,就是以后长大找女朋友都比较顺利。 4.升学显优势 目前我国的舞蹈专业高考生源,女生多、男生少,男生是舞蹈人才的稀缺资源,如果男生喜
面对熊孩子,爸妈不吼能做什么?管教熊孩子真的有那么难吗?熊孩子不服管教,爸妈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前段时间,孩子爸经常出差,我一个人带两个人,早上叫醒大宝,催促他吃早餐,然后送他去上学,下午过去学校接回来,弄晚餐写作业睡前故事...每一天都感觉像打仗一样。 这样的时候,如果大宝小宝一起闹情绪,我就会变得特别烦躁不安。特别是早上时间,感觉大宝磨蹭散漫神游海外的态度总是能把我逼到想把他发射到外太空去! 叫他起床换衣服,如果不提醒,20分钟后他还在脱上衣,脱到一半躺下来发呆… 吃早餐,吃一口可以吃十分钟,一直神游海外… 让他穿鞋子,明明鞋子就在眼前,他都能精准地避开鞋子的位置,一直找不到鞋子… 眼看快要迟到了,你都急死了,火冒三丈,忍不住大声吼一句:“你就不能快一点吗!”他还散漫地来一句:“妈妈你急什么呀!”
孩子多大开始背唐诗?背唐诗有哪些好处?早教专家建议,6岁前的孩子不比勉强背唐诗,因为孩子的学习大多数是从兴趣出发的。 不少妈妈都有这种忧虑:看着别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一首首地背唐诗,自己的孩子教了半天却没记住几首,难道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思莱指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背唐诗、算算术才是学习新知识,其实,6岁以前的孩子其实更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学习。 对孩子来说,无论学唐诗还是学广告词,都是一种对语言的模仿学习,同样能够满足他们酷爱模仿的需要。孩子们对电视里的广告词能倒背如流,是因为广告词声情并茂,并配有生动画面,自然要比诗词中那些抽象、概括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当然,也可以教孩子们背一些简单浅显、容易理解的唐诗,但不要勉强学龄前的孩子去背那些很长很难理解的唐诗。 因为孩子的学习大多数是从兴趣出发的,比如一些孩子起初爱背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