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你家孩子情商怎样?如果说智商是孩子的硬实力,那么情商就是孩子的软实力。软硬兼备,孩子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平坦,更容易取得成功。要知道0-6岁是情商发展启蒙期,家长不及时引导会耽误孩子一辈子。 孩子情商欠缺的表现,你家孩子中了几条? 1.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高声喊叫发脾气。 2. 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会通过撒泼打滚、哭闹祈求来获得。 3. 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果断放弃,向父母求助。 4. 和小伙伴关系差,经常受到小伙伴排挤。 5. 只要是好吃好玩的东西,从不和他人分享。 6. 无视其他人的情绪,别人生气伤心孩子也感觉不到。 7. 注意力不集中,反复强调的小错误仍然会犯。 8. 经常对父母呼来喝去,不懂尊重父母。 0-6岁是孩子情商发展的启蒙期,如果这阶段家长没有好
五岁的小强霸占了一大瓶饮料,还总是把牛肉转到自己面前,这让和朋友一起聚餐的父母感到非常的难堪。以前的小可爱怎么变成现在的自私鬼了。 现在的小孩子非常受宠,除了爹妈照顾体贴外,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照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皇帝”已经习惯要什么有什么了,所以做起事来自然以自己为中心而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针对这种现象,专家建议家长,不要让宝宝只知享受,而不懂付出。对于宝宝无理的要求一定要制止,为了让宝宝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所有长辈都应该达成不过分宠小孩的共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会造成宝宝自私。 荷兰人员设计了一个方法去检测宝宝是不是天生自私的。他从不同的学校挑出了360名四至九岁的儿童。首先他让这些儿童从一堆贴画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十张。之后,他给这些儿童两个袋子,让儿童把选出来的贴画放进这两个袋子里,一个袋子是用来分享给其他儿童的,而且不会得到任何的回报,
孩子成绩上不去怎么办?为什么孩子成绩一直上不去,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上课听课,没多久就开始东张西望;写作业,写着写着,一会儿卫生间,一会儿喝水;考试15分钟后就坐不住了,开始在那转笔,每次成绩大起大落,家长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面对这样的孩子要如何帮助他? 每次和孩子说话,看起来他在听,实则根本没听进去,眼珠在那打转,不知道在想写什么。还有的家长说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上了一年,为什么成绩还没上去? 在笋干老师看来,造成孩子学习成绩差异的基本原因就在于注意力,因为小孩子精力有限,有疲劳感,额外增多的课程与补习班就会变成负担。 不仅如此,注意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培养。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和生活的有力保障。并且,这种能力存在强大的综合性和连带性,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多方面的。 学校纪律
5——12岁,是孩子成长飞快的一个阶段,是他们学习生涯的打基础阶段,也是孩子开始走出妈妈的怀抱,渐渐和社会接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最主要的,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教养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才是妈妈们最应该重视起来的。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讲讲5——12岁期间,孩子最需要学会的5大技能。 1、态度篇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关键在于你的态度。 认真:人最可贵的就是“认真”二字。世上没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但为什么有的人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却干出了一番事业,成为了一个传奇?这之间的差距,与认真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乐观:心态,决定了一个人会有怎样的目标和追求。心态积极乐观的人,才能有高远的目标,更会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于克服困难,不抱怨、不郁闷,而是将精力用来寻求解决
不谦虚的说,我觉得自己算是个脾气很好,对孩子很有耐心的娘亲,儿子球球大多时候也是个乖乖的懂事的娃儿,可一旦闹起小脾气,犯起坏习惯,那也不是一般的难搞定… 比如突然什么都不要吃,让奶奶满屋追着喂饭;玩游戏玩着玩着就没耐心了,把堆好一大半的积木一下推到;或者有什么事让他不满意,就大半天都噘着嘴,一副气哄哄谁也不理的样子… 还有一些坏习惯,例如经常把玩具到处扔,把家里弄得像被盗了一样乱七八糟;一说洗脸了,洗头了,剪指甲了就开溜或者各种不配合,甚至哭闹… 以前遇到这些情况,我的解决办法主要就是一个字——尽量陪着他,慢慢平息他的心情。但有时候心情也被他带着走,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耐烦地责备他。时间越长我就越觉得,一时平复了孩子的情绪不是个完全办法,就算当时哄好了,说好了,过几天还是老样子,依然闹情绪,依旧改不掉坏习惯。 直到前几个月和他一起读这套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别是跟儿童游戏活动的发展有关。在儿童的游戏,特别是创造性游戏中,要求儿童有丰富而有目的的想象,例如,“骑马”“开火车”等等。此外,故事、艺术活动也都能促进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想象中的有意性和创造性正在初步发展,但总的说来,这种有意性和创造性还不占主导地位。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整个学前时期,有意想象正在发展,但无意想象仍占主要地位。 1.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 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坚持下去,很容易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例如,在游戏中,一会儿喜欢玩这个,一会儿又喜欢玩那个;在画画时,一会儿画一头牛,一会儿画一个人。 2.想象有时跟现实分不清 还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区分开来。例如,儿童常常说自己没有看见过的东西,如:“我看了什么什么…&hel
曾经有一项关于儿童心愿的调查显示: 很多在成人看来很小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十分重要,比如:“我希望吃一顿全家餐,因为我的爸爸经常在外面有应酬,有很久没回家吃饭了。”“希望妈妈能回来工作,不再去外地,我很羡慕其他小朋友的妈妈每天都在身边,我很想她。”……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 其实你只要做对这些小事—— 陪伴 养育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一是跟孩子建立亲密感; 二是塑造和调整孩子的行为。 这两项养育任务,都不是仅靠金钱就能解决的,更多的需要时间与陪伴。 妈妈A:“广告行业总是加班,很可能晚上宝宝等不到我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还是见不到我。” 妈妈B:“我跟老公工作都很忙,没什么时间陪儿子,他都不怎么喜欢和我们沟通。” 妈妈C:“女儿总是有各种小礼
现在校园暴力频发。不少父母都替自己的孩子感到担忧。那么问题来,想要孩子不被欺负要怎么办?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当孩子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后,很多爸妈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不是受人欺负,是不是能应对与同学或者小朋友之前的一些小冲突。相信每一个父母都非常地关心。 首先需要给孩子明确定位。确认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性格的人,是那种身强体壮,性格开朗好动,并且胆子很大的孩子,还是那种身体比较弱小,或性格比较文静,或胆子比较小的孩子? 如果是前者,可能在学校更容易是欺负别人的主,如果是后者,那孩子真的可能会被欺负,父母真的需要教育孩子,怎么样不被别人欺负啦!毕竟家长和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孩子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也有自己需要面对的社交情况。 那些受欺负的孩子有如下共同的性格特点: 1、 性格内向怯懦,说
之前浩浩妈一直对家长们说,不能责罚孩子,相信很多家长都犯了难:孩子犯了错,难道就不管了吗?孩子有错不但要指出来,惩罚也不可少,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 只不过,不过惩罚不等于打骂,万一没注意,打伤了孩子,自己可能会后悔一辈子,而且还可能给孩子留下阴影。 今天浩浩妈就教你,孩子犯错家长应该怎么做。 这些惩罚方式,各个很科学 惩罚有多种方式,而我们要说的当然是科学的惩罚,下次孩子做错事,妈妈们可以根据不同情景选择运用,可千万别只会大吼大叫哦。 肢体语言的暗示 带浩浩出门吃饭,不知道哪学的毛病,菜没上时用筷子勺子敲打餐具,声音有些刺耳,这时候我叫了声浩浩的名字,认真的盯着他并摇了摇头头,这样的暗示让孩子明白:我不可以这样做。 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 第一、临睡前的一个吻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这是我们了解到的数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爱的方式。还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来爱我?”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 第二、请尊重
怎么提高宝宝对故事的兴趣 1.给宝宝布置任务 家长可以提前给宝宝布置一些任务。比如让宝宝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主人公的性格等。让宝宝学会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 2.给宝宝巧设疑问 家长在说故事中不断提出疑问,让宝宝学会主动去思考。问题不要太过复杂,要在宝宝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学会自己开动脑筋找出答案。 3.鼓励提问法 对宝宝的提问,家长不能感到厌烦,而要予以鼓励表扬,启发孩子自己回答。也可以告诉孩子解决的方法,比如让孩子通过查资料、做实验等方法解答。 4.让宝宝复述 家长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宝宝复述大概。这样不仅能锻炼记忆力,还能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思维更加完整和严密。 5.借用道具表演 家长可以借助道具、改变语音语调等方法,生动形象地再现故事内容,能吸引宝宝的兴趣,
貌似家长都不喜欢磨蹭的孩子?面对磨蹭的孩子该怎么办?其实大部分家长不知道,磨蹭对孩子有好处,催促反倒“毁”了孩子。 现在无论是中年人还是年轻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快快快,喜欢高效率做事,受不了磨磨蹭蹭,即使对孩子也是这种态度,看不惯孩子磨磨蹭蹭的行为,所以总喜欢催促孩子快一点。 然而孩子都没有时间观念,对于他们来说快一点和慢一点是一样的,所以家长就觉得孩子是故意和自己作对,从而就迁怒于孩子, 其实家长的快快快并不一定是为了孩子好,虽然让孩子形成时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让孩子失去从容。 让孩子慢慢来,养成纵容的习惯,这样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理性的去解决和分析问题,而不是帽子乱糟糟的像是炸锅了一样。 有的家长说,每天早晨7点30分就必须到幼儿园,从6点半就开始叫起床,可是7点15了孩子还在
女儿3岁半了,一直在自己的小房里睡。但最近经常半夜醒来哭闹,要求我陪她一起睡,有时直接爬上大人的床。以前不怕黑,但现在好像有点害怕,经常说有怪兽、黑猫之类的话,可是平常大人并没有说过这类话。不知道该怎样引导? 害怕几乎是每个孩子在心理发育过程中都会出现的现象,孩子害怕的对象会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半岁前引起婴儿害怕的多为突发因素,如突然的大声、坠落等。1岁半时产生对黑暗和动物的惧怕。3~4 岁时,随着想象力和记忆力的迅速发展,孩子除了对黑暗和动物的害怕更多见了以外,又增加了对想象中的事物(如怪物、魔兽等)、有伤害性的威胁(如过马路、落水、火)以及其他有潜在危险情境的害怕,而对噪声、陌生人或物、痛、坠落、突然的移动等刺激的害怕逐渐降低。 你的女儿所害怕的表现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常见现象。她极有可能是看过怪兽、黑猫之类的
可怕的2岁前后,这一时期宝宝的主要行为特征:喜欢说“不”、固执己见、霸道自私、超强占有欲 行为分析: 这个时期,宝宝的自我意识刚刚萌发,他们不懂得表达自我意愿,甚至有些不明白自我意图,自控能力很差,却又只能随性而为。因此妈妈需要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并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避免“硬碰硬”。 妈妈能做到以下几点会更好: 1、 保持好心情。当妈的难免有累的崩溃的时候,这时是最容易跟小坏蛋硬碰硬的时候,所以妈妈尽可能放松自己,不要太累,这样才能对宝宝有耐心。 2、摸准宝宝的生活规律。孩子在饿了,困了的时候情绪最坏,妈妈们要摸清这些规律,给宝宝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争取把他的坏情绪扼杀在摇篮里。 3、对付熊孩子以疏导、绕道为主。这个时期的宝宝倔强且叛逆,妈妈“硬碰硬”不仅自己累,孩子也更胡搅蛮缠,倒不如适当转移注意力,或者让
上学恐惧症是一种焦虑症的表现 据了解,孩子恐惧开学,有两种情况,一是心理性焦虑,因为孩子不想跟最熟悉的人分离。另一种是恐惧上学,因为学校的某些问题导致孩子害怕到学校。上学恐惧症较为常见,它是一种焦虑症的表现。 造成这种焦虑,大部分是家庭教育方式造成孩子性格问题,这种孩子一般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很强,不敢独立去面对陌生的环境。对学校的恐惧,大多是对老师或同学的恐惧,尤其是个别老师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恐惧感。 “开学综合征”常见症状 1食欲不振 通常有些孩子在开学前,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的情况,这是由于对学习恐惧造成的。 支招: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学习问题出在哪儿,并给孩子信心,帮其树立自信。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 2暴躁易怒 也有些学生表现在情绪多变
手机已经普及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就连小孩子都是人手一部手机。那么问题来了,小孩玩手机有什么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不少孩子都十分喜欢手机等电子产品,作为人与人联系的一种通讯工具,手机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其弊端也有很多。对于小孩子来说,经常玩手机和少玩手机的差别的确很大,特别是上小学之后就能表现出来。 1、自控能力 孩子经常玩手机往往自控力不好,总是被手机吸引。上小学后可能因为手机影响学习成绩,上课之后总想偷着玩手机,十分影响学业。反之,平时很少玩手机的话,上课听课效率无疑更高,学习成绩也会更好。 2、交往能力 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往往对网络细腻事物兴趣很大,在现实中却很少与其他人交流,特别是上学后孩子心思都用在了手机上,对于正常的师生交流提不起兴趣,这样会对孩子日常交往带来很大阻碍。相反,不玩手机的孩子
孩子成才究竟需要什么,家长都知道吗?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成才,关键你知道孩子成才究竟需要什么吗? 孩子的世界是平和的,又是在不断地生长着,到底离不开社会,心底需要什么,作为成年人,有必要厘清,否则,只能远离,不知不觉迷惘起来。我想,孩子的世界到底需要什么,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学校与社会需要了解的,唯有顺水推船,才能水到渠成。 我想,孩子的世界最需要的首先应该是自然,而不是刻意为之。可怜天下父母心,十之八九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恨不得孩子什么都是超人,永远独占鳌头。中国式父母关注的未必是孩子的分数,而更多的是排名。只要排名靠前,就会乐滋滋的,如果名落孙山,那就如天塌下来一番,整个人都不舒服起来。现在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不是自然的,而是卯足了劲儿,恨不得还没有会爬,就要跳出最美的舞姿来。自然即生长,孩子的世界需要按照成长规律办事,然而,事实上
等校车注意事项 1.应站在指定位置等车,不要站在机动车道跟非机动车道上,时间上,不要太早也不要迟到。 2.等车时应听从老师安排,不要追逐打闹,不允许擅自离开等车地点。校车到来时,应排好队伍有序上车,不得插队拥挤。 3.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不得伸手拦车。不管上车还是下车,都在车辆确定停稳之后再进行。上下车时切记排队有序进行,一旦争先恐后就容易导致踩踏事件,会很危险。 4.老师一定要仔细确定学生没有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另外,管制刀具也属于危险物品,容易伤到自己跟其他同学,所以检查时也应注意。 乘校车注意事项 1.上车后不要长时间站在车门口,尽量抓好扶手往里走至安全地带。 2.校车在行驶中,小朋友千万别将头、手、胳膊伸出窗外,否则极易发生不测。不要往车窗外扔任何物品,避免伤及他人。听从驾驶员
叩叩叩、叩叩叩、叩叩叩,“有人在里面吗?”新达扑哧地笑出声来,一旁的庞哥使了个眼色,新达使尽力气将水桶里的水往蹲式厕所里泼洒进去。接着两人装模作样地用拖把将地板上的水一来一回地擦拭后,回教室交差了事。门后的小余像只被雨水淋湿的小猫般,身体蜷曲在角落的垃圾桶旁,害怕地颤抖着,迟迟不敢走出厕所。 “小余,你是不想念了是不是?竟然把练习册拿去回收?”范老师高高举起手上的数学练习册,封面上被画满了潦草的涂鸦,“如果这次不是新达发现,我看你又要找借口说作业不见了,是不是?”小余低头不语,双手不时焦虑地搓揉着,新达则和庞哥相视而笑。 抽屉里满是一枝枝被折断的笔、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橡皮擦,以及被揉成像一颗棒球似的纸团。小余战战兢兢地摊开纸张,眼眶湿润地望着上面写着不堪入目的粗话及三字经,以及大大的字迹:“你给我小心一点,最好叫你爸妈帮你转学!” 小余落寞地在走廊上徘徊着,班上同学则一窝蜂
家长对“接纳”这件事怎么理解的?但这样“接纳”孩子,有时也是毒药,“接纳”这个词,大概是目前育儿界和身心灵成长领域最流行的词了。无论是对于孩子的行为,还是对于自己的一些状态,我们都会提到“接纳”。 我曾经听到一些妈妈们互相倾诉,亲子关系不和谐怎么办,夫妻关系不亲密怎么办,婆媳关系太痛苦怎么办,我生活得太郁闷怎么办…… 于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心理安慰的词——“接纳”,就闪亮登场了。 仿佛一切痛苦的事情发生后,只要举起“接纳”这面大旗挥舞一下,就万事太平了。 孩子的行为看不惯了,告诉自己要接纳; 和老公无法沟通了,忍着气告诉自己要接纳; 快被婆婆逼疯了,咬着牙继续强迫自己接纳。 于是接纳和忍受就开始混淆,对自己的“接纳”仿佛变成了合理化,对孩子的“接纳”好像变成了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