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育孩子我们道理都懂,真遇到孩子犯熊了还是忍不住吼呢? 因为我们不曾被温柔对待过,从小到大都是被吼大的。人一旦情绪失控,就最容易切换到自己最熟悉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应激反应。我们不喜欢曾经这样被对待,但不自觉地,面对孩子,我们也成了那个自己讨厌的父母。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我曾经也被深深影响。但后来我告诉自己,我必须让这个伤害到我这里为止,我希望孩子从小是被温柔对待,那今后她对她的孩子、爱人、朋友和整个世界,都能自然而然地好好说话。 每次面对孩子发火之前,每次把以前父母怎么骂我的话脱口而出之前,我们需要学会在心里按下那个暂停键。这件事不容易,你们别看我现在好像云淡风轻的,我没生孩子前是个急脾气,刚有孩子那会也是时不时进入“开吼-奔溃-内疚”的死循环。 当时关于各种管教的理论都学习了,但我发现自己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词穷!一旦没词了,想到
相信很多的家长有遇到过这样问题,孩子不肯学习,每天对电视特别的着迷,很多的小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那么孩子爱看电视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位朋友给我的留言,相信也是不少父母们都遇到的问题吧,孩子迷恋电视怎么办 现在大家关注的育儿公号很多,看的育儿书籍也多,关于如何应对的“正确”方法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比如提前和孩子说好每天的观看计划,如果没有做到,也要坚决执行,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于这件事的态度;遇到孩子为此而哭了,我们需要共情但原则坚决不妥协,等等。 是不是都很熟悉,是不是都是大家知道的?所以那天我看到这位朋友的留言,我是自己停顿思考了一下,然后才打出了那句话的。因为我知道,这位朋友肯定都是知道这些方法的,之所以还问我一定不是想听我再把这些方法重复一遍的,所以我想单独写一篇
还记得那个《爸爸回来了》里面那个超级鬼马的甜馨吗?她2岁就跟着爸妈上综艺节目,却一点都不怯场,相反,她机敏的反应、妙语连珠的表现、加上灵活灵现的表情,让大家深深喜欢上了她。这些经典的表情包,连小编也有用过呢! 我们白着呢 给你个眼神自个体会 今年,甜馨小姐已经5岁了,模样长开了,也变淑女了,越来越像李小璐。一向晒娃有道的李小璐,在前天的微博中这样表扬了自家的娃: @李小璐super璐 今天因为去治疗身体晚接了她 到了以后一个劲儿的不走 管我要钱 原来是要给这位老爷爷 翻遍了身上车里找到两元钢镚 开心的给老爷爷送过去了 叫都叫不回来人之初 性本善 愿你一直这样下去 视频中,小甜馨略带羞涩地放了两个钢镚到老爷爷的白瓷缸里,老人家急忙道谢,甜馨纯真的脸上满是快乐的笑意,眼里闪烁着善良的光
什么特征的妈妈养出的儿女都很有出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先天因素对于孩子的未来确实影响不小,但后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所谓的后天因素,就是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育。 就好比同样的两块石材,受六刀者为阶梯,万人践踏足履;受千刀者为佛像,万人膜拜供养,这便是后天培养的重要性。 而母亲作为家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往往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要知道,一般来说,母亲陪伴子女的时间是父亲的三倍有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 人是有模仿的本能的,小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模仿母亲,包括但不限于言谈举止、行为习惯。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什么口头禅、生活习惯是和母亲一样的? 所以说,如果孩子的母亲性格好、习惯好、素质高,孩子就更容易受到正面的
“孩子问题排行榜”第一的,指的就是拖延症,也就是磨蹭。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总是没有耐心。要么着急催促孩子,要么干脆自己上阵,几分钟也等不了。 就算是一把世界上最厉害的机枪,枪管也要有冷却的时候。更何况孩子,做事情从接受想法到行动,肯定要有一个时间,更别提还要思考了。 过多的提醒,未必是打开一扇窗,更可能是挡上一堵墙。 可以自己算一下,如果在孩子身边,不管他在做什么,你最短是多长时间不去动嘴呢? 关于“孩子问题排行榜”,在我们做过的多次调查中,非常多的家长选择排名第一的是:磨蹭。磨蹭,貌似一大顽症,从四五岁到青春期,横扫各个年龄段,很多家长为此头疼不已,无计可施。 关于这件事,我有很多话想说,写10000字可能都打不住,因为我曾经也为此头疼了好久,直到我开始学习、尝试做出改变。从无计可施到渐入佳境,这一路走来,颇多体会。
中午妈妈群中有人询问,如果宝宝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会怎么回答啊?这位宝妈也是被宝宝给难住了,当时没有回答,让宝宝去玩了,后来宝宝也忘了,但是她害怕宝宝那天想起来再问,就想知道其他宝妈是如何回答的。 问题一出,宝妈们就炸了,各显神通的回答宝宝的问题,有的支招让给宝宝说他是一个种子,和种树一样,在妈妈肚子里面长,等到10个月以后,就跑出来了。也有宝妈支招说让宝宝去看动画片《大耳朵图图》,有一集是叫《难回答的问题》,就是讲如何告诉宝宝自己从哪里来。 在那些回答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位宝妈的答案,虽然孩子问的很随机,但是她回答的却很出色。虽然我家宝宝暂时还不会问,等她会问了,我一定会认真的告诉她。中国人喜欢谈性色变,我觉得性教育还是父母在家庭中利用可随机进行的优势告诉孩子比较好,这是学校或任何教育机构都无法比拟的。 这位宝妈是这样说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让着弱于自己的小孩,要学会谦让,但是现在这个谦让以及礼让总是让很多人误解,甚至利用这些理由做出一些让你不舒服的事情。 平时带着孩子去朋友家玩,或者同事带着自家更小的孩子来串门的时候,这样的现象就会更加频繁的发生。下面一些实例,来给大家讲讲。 “哎,你给给她吧,她那么小头一次来咱家,再说了,只是拿你一个娃娃而已,你还有那么多个呢,给她吧,听话。“ 妈妈对着8岁的小雅说了这么一段话,小雅心里淌着泪的把她最爱的粉色大熊娃娃递给了只有5岁的小表妹,只是因为小表妹吵着要哭,妈妈安慰着小雅说:”没事哈,就一个娃娃,妈妈回头再给你买一个,没什么的,听话,乖孩子。“ 7岁的小君喜欢玩一些男生的爱玩的小玩具,比如她经常爱玩的弹力球,有次去哥哥家里看见他有一个十二生肖系列的小狗狗的弹力球,玩起来之后爱不释
从小自卑的孩子,大多有这些表现,哪怕占一个,家长也要重视!却被家长误以为是腼腆害羞,特别是老一辈的人,让孩子吃了不少亏。 由于家境贫困,于是父母出工作,就由奶奶带着。她从小说话声音特别小,我们经常要尖着耳朵去听她说什么。有次开班会,老师让每个人准备一个节目,准备唱歌,可是做足了准备。开班会那天,轮到上台时,同学还在鼓掌,她当时就非常紧张了,而当她准备开口时,就脑子一片空白,别说准备的节目,连话都说不出口。 老师以为没准备节目,就罚她放学后打扫卫生。后来大学毕业后,就在一家公司上班,但经常受到同事的排挤,大概工作了都快十年了,还是一个基层员工,而那些比她后进来的员工,有几个已经是主管级了。 在面对工作显然有了恒心,却缺失了自信心,可见性格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在孩子小的时候,有这些表现,就已经说明很自卑了,家长再不管,孩子将来容易吃亏。
“爱不爱妈妈”,也回答“ai”。后来,“爱牛牛还是爱妈妈。”回答:“妈妈”。看来,能分清爱了。 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爱,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爱不大相同。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与他周围的环境建立联系的冲动,不仅是对他的环境的爱,而且还是一种智慧的要求。又被称为“爱的智慧。”这种对外界的兴趣,让孩子智力得以发展。刺激多了,脑子里的神经元建立的联系也就多了,智力也就相应提高了。 孩子对外界的这种强烈的兴趣(敏感),称之为,“爱的智慧”。 “爱的智慧”可以唤醒敏感 “爱使得儿童能以一种敏锐和热情的方式去观察他环境中的那些特征”。 儿童的智慧可以看到成人视而不见的东西,因此,孩子(这个世界的新人)可以唤醒成人对世界的敏感。蒙台梭利假定成人对外界是麻木的,孩子对外界是敏感的。 在教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也重新认识了
女儿将升小六,是深受老师赞赏的模范生,喜爱阅读、吃东西。最近她爱看言情小说,但被我禁止。前阵子检查她零用钱少了一百八十元,问她钱呢?她说不知道。昨天我捡到发票,才发现她拿去买小说、奶茶和热狗!而且不是第一次了,真让人心痛!请问我该如何处理? 杏语心灵诊所资深治疗师简绫凡回复: 接近青春期的孩子,有时确实会开始跟父母过去所认识的“小时候”有点不同,亲子间也常常因为这个“不同”而爆发冲突。从你的情绪中最可以感受到的,是对于孩子说谎的生气;至于孩子为什么要说谎?也许她知道,她想要做的事情,父母可能不会认同。 身为一位模范生,不知道她心中是否有些不为人知的压力?过去可能因为“模范生”的光环,让她受到老师、同侪还有父母的喜爱及认同;然而,随着年纪渐长,似乎愈来愈多自己原以为“正确的”,却开始慢慢的跟周围同学不一样了,像是看言情小说。周围的同学可能都沉迷于
你是否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早晨送儿子上托班,在教室门口排队做晨检。早晨的幼儿园,常常有不愿让家长离去的小朋友拉着大人的衣摆哭闹,而家长们也已经习惯性地麻木应对这种场面了。 突然从外面传来一声巨吼,“哭什么哭?再哭就让你一直留在学校!不接你回去了!平时你爸妈太宠你了,我就不信管不了你!” 哭声来自一个三四岁的女孩,大发雷霆的家长应该是孩子的奶奶。女孩听到奶奶的训斥,扯着嗓子哭得更加大声了。好几位家长过去询问,老师也过去安抚孩子的情绪。 好不容易孩子慢慢的要止住哭声了,那位奶奶却在跟其他家长的询问中更生气了,扭头对孩子又是一声大吼:“再哭让你留在学校,不要回家了!”刚刚平复情绪的孩子又尖叫大哭起来。 我心里突然一抽。是对小孩子的同情,亦是一种恐惧。害怕万一有一天,有人对我的小孩这样责骂,那会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我看着那
关于孩子早教这个问题一直是父母关心最多的问题,经常会有宝妈咨询这样的问题:宝宝到底怎么学英语比较好?到底多大开始英语启蒙最合适?英文中文能同步学吗?每天给孩子放英文歌到底有用没用?到底几岁开始可以给孩子上在线英语?…… 带娃又忙又累,可能都没空送孩子出去上培训班,上了也不一定能跟上,很多人纠结不知道该怎么选。 但我觉得,学英语还是越早开始越好,关于英语启蒙的这些问题,就趁这个机会分享给大家。 多大开始英语启蒙最合适? 真的,越早越好。 华盛顿大学的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通过研究发现:每个婴儿刚出生的时候都超厉害,能分辨出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发音,但这种能力在6-12个月的时候会急速下降。 因此,还是建议各位家长早一点给孩子做英语启蒙,越早开始,后续就会越轻松。 同时学英语和母语 会不
独生子女家庭的危机,你是否曾在意?那这样养育到底对不对,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呈现,下面我们就用心理学的视角一探究竟。 1、一岁以前,父母不关注孩子的情感,也不给孩子足够的陪伴。 大多数父母或抚养者会认为几个月大的婴儿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记忆力,所有他们很少顾及小婴儿的情感需求,只是按照自己的喂养习惯,给他们吃喝拉撒上的给予。 可是殊不知,在刚出生的小婴儿正是需要情感回应的时候。心理学上认为刚出生的小婴儿有一种全能自恋感,即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自己只要一动念头,愿意就能实现。如果这时候,妈妈等抚养者能给他及时的回应,就能满足小婴儿的全能自恋,为他以后的自信、自尊打下稳定的基础。 相反如果妈妈等抚养者纯粹按照自己的抚养习惯来对待这个阶段的小婴儿,比如有的妈妈对喂养婴儿的次数和时间制定了严格计划,更有一些妈妈自己啥时候方便就啥时候喂养,
孩子变得自卑、胆小,让很多的父母发愁,觉得自己的孩子没出息,凡事不敢出头。 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熊孩子,但也不能让孩子成为怂孩子啊! 自卑心理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小觑。 孩子本该有个幸福的童年,无忧快乐的成长。而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孩子常常会无缘无故的郁郁寡欢,情绪低落,不敢和别人打交道。 他们感觉自己不够好,不配跟其他的孩子做朋友,自闭、内敛,躲在角落羡慕别人。 在孩子的心中,早早地对自己有了不正当的评价,始终认为自己是最差的那一个,不会有人真正喜欢自己。 长此以往,当孩子慢慢长大,自卑的心理在他独自面对生活中被无限放大。 在人前,他不敢抬头,面对机会,他不敢争取。他守着那个自卑的自己,活的小心翼翼,无比辛苦。自卑心理不可忽视,作为父母的我们,为孩子殚精竭虑,只希望孩子这一生能够走的好一些,再好一些。
有的家长说7-9个月这个时期自家的宝宝会不断的把给他的玩具扔出去,或者说吃饭的时候把勺子扔了,捡起来又扔,有的家长说捡2-3次还好,可是最多的时候10次以上那是常事呀!让家长疲惫不堪,最后只要一看到拿起勺子就立马把勺子从宝宝的手里拿走。 很多家长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宝宝其实不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扔东西,还会玩玩具的时候不断的拿起、放下。只是说吃饭扔东西的时候家长注意到了而已。许多家长看到宝宝做重复性的动作就会去阻止,其实这样对宝宝的专注力、认知、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其实做些重复性动作,是宝宝的正常生长阶段该有的表现。这说明宝宝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兴趣,想要通过不断的接触和尝试来了解新鲜事物,是宝宝不断的体验和理解的过程。 宝宝做重复性动作有什么样的意义? 1.提高宝宝的认知、理解能力。重复性的行为可以加深宝
宝宝色彩训练怎么办?宝妈知道宝宝为什么偏爱红色?我们都知道宝宝不同月龄可给予不同色彩训练,那么该如何训练呢?当宝宝到了满月体检,医生也会用一个红色的毛线球,测试宝宝的追视能力,难道宝宝天生就对红色感兴趣吗?接下来一起来揭开这个疑惑。 宝宝喜欢红色或可追溯到胎儿时期 有学者认为,宝宝偏爱红色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胎儿时期。怀孕7个月之后,胎儿就具备了视觉能力。此时阳光照射到准妈妈的肚子上,准妈妈的腹壁血管内红色的血液能使透射的光线呈现红色,这样胎儿最初可以看到的颜色就是红色。而当光线黑暗时,宝宝看到的就是黑色。特别是在夏季,准妈妈穿得衣服比较单薄时,户外光线照射在准妈妈的肚子上,胎儿会看的红色会更清晰更亮,因此宝宝出生后可能会对红色更偏爱。 宝宝不同月龄可给予不同色彩训练 可能宝妈会说,既然宝宝偏爱红色,那就经常给他红色的东西看看岂不是更好吗
孩子们都在怕啥?从我们家阳台看过去,可以远远的看到摩天轮,可第一次走到摩天轮下,近距离观察的时候 ▼ 孩子看起来,有些害怕 ▼ 上次带孩子在一村庄, 有很多猫猫狗狗, 平时在熟悉的小区看到都是很开心, 这次却坐在婴儿车上,蜷缩着腿哇哇大哭 ▼ 自从上次骑自行车, 摔了一跤 许久都不愿意再骑车了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其实伴随着很多恐惧 ▼ 有些是我们理解的, 因此很容易接受 ▼ 有些是我们不理解的 ▼ 就会觉得孩子胆小怕事…… ▼
虽然我经常说,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什么都好。可是,难免还是会希望他以后可以打败高富帅,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有跟我一样的宝妈吗?请举手!想要成为人生赢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papapa! 哎呀,菜妈你在说什么呀!孩子还那么小,说什么papapa呢!赶紧说点健康的。 我说的很健康啊,想歪的宝妈,赶紧往下看吧! 人生赢家第一步:爬爬爬! 很多人都十分关注孩子什么时候会翻身,什么时候会站起来,什么时候会走路,但好像很少关注爬这个“小事”。 就连很多育儿书籍上面,关于婴儿爬行的章节都是匆匆略过。 身边很多朋友也认为孩子早点走路,就能领先他人一步,早日登上人生巅峰。 这种想法,其实是错的!过早让孩子学走路,可能会导致孩子腿部变形,或者形成扁平足。太早学走路,孩子没能控制住重心,也更容易摔倒,或出
1 微信群里的“桐爸”是个旅游爱好者,朋友圈里经常晒出和女儿出游的照片。因为熟悉路线,群里妈妈们带孩子出去玩总爱找他。后来干脆成立了一个“走进大自然亲子旅游团”,他做“团长”,周末近郊游招呼一声,群里家长争相报名。 从前父女俩亲子游变成了更多家庭快乐的集体游,玩得更嗨了!常看到他们在山间扛起大旗,自助烧烤,农家饭的场面,端着热腾腾一碗面,动作搞怪,笑声快要从镜头里溢出来。 有幸见过他上小学的女儿,稳重,踏实,开朗的样子,像极了“桐爸”。这让我想起绘画班的一个小姑娘。 月月刚3岁,第一次来上试听课。 其他同龄孩子踏入陌生环境,和父母分难免一番忸怩哭闹,好不容易送进教室,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坐下后常常无法适从,眼巴巴望着门口的小窗户。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声大哭“我要找妈妈”。 月月第一次上课,爸爸把她送进教室嘱咐几句,很
现在人们定义幸福的家庭就是要儿女双全,那么你知道养男孩和养女孩有什么不一样吗?除开他们本身的身体不一样,还有心理上的不同,对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也不能一样。 如何把男孩养育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父母的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父母想要男孩出色,想要少走弯路,在教育男孩上,这三点忌讳,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1、忌在公众场合批评男孩 孩子虽小,亦有自尊心,在公众场合责备孩子,很容易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不仅没教育好孩子,还适得其反,造成了更严重的伤害。 很多时候,父母在呼叫孩子的时候,女孩能够很快接受父母的“指令”,而男孩却像“聋子”一样不为所动。这就让父母感觉孩子是在故意和自己作对,从而责备男孩。 那是因为男孩和女孩身体机构上的不同造成的,男孩对声音没那么敏感,不如女孩对声音的“灵敏”。 家长也许可以这样做:蹲下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