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将来是否优秀,取决父亲能否亲自陪孩子做这些事,宝妈别插手。许多东西是妈妈代替不了的,若想让孩子变得有出息或者有所作为,这几件事最好可以由爸爸陪孩子去做。 1. 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一般都是无所不能的,而且在孩子的眼里,爸爸便是睿智的化身。而如果爸爸陪伴孩子写作业,便会形成这样一种现状——由爸爸的思维去引导孩子的思维,在这种情况的指引下,孩子的思维会更加全面。众所周知,女性跟男性看问题的出发点是不尽相同的,而爸爸陪着孩子看问题可以让孩子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孩子的思维能力更加全面。 2. 陪着孩子一起运动 相对于妈妈来说,爸爸是高大的,而做运动是一项存在危险的活动,妈妈虽然细心,但是相对于爸爸来说,却让孩子少了一些安全感。因此如果在孩子做运动这件事情上,如果有了爸爸的陪伴,孩子便会更具有安全感,从而在
孩子不听话时如何管教有效?不听话的孩子很难管吗?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容易发怒动粗,强迫孩子“听话”。下面来看看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有的孩子怕挨表面上会听,有的就是犟脾气,打骂都不听。父母教育孩子,是希望孩子从内心上去学习进步,自己主动去做某事。遇到孩子不听时,也应该另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打骂型的“屈打成招”,那很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阴影。 同学小林家,从小父母很少打骂他们,有什么事情都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父母有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很好,很融洽,两兄弟间关系也不错。即使他们现在各自都成家了,相处还是那么和谐,让人很是羡慕。邻居小美,经常听到父母责骂她,小美顶嘴了,父母就会打她,使得她性格内向,胆怯,怕与人交往。和父母的关系也不好,没有亲情感,早早的退学了。现在长大了,但还是不爱说话,几乎没有朋
我知道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和孩子较劲不好,但是不较劲,会不会惯坏孩子? 我知道动不动给孩子给孩子甩脸子、逼孩子让孩子小心翼翼讨好大人不好,那孩子做了错事就是不认错怎么办? 我也不愿意陪孩子写作业,那他自己写不完作业怎么办? 管得太多太严格,担心压抑孩子的个性和自我,管得太少太宽松,又担心孩子骄纵无度,当爸妈的,每天都好像在走平衡木、压跷跷板,着实不易。 如何做到不较劲、不控制,还不会纵容和惯坏孩子?爸妈教育孩子,要管什么,管多少?家庭教育的“度”到底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详细说起来,可能几本书都说不完,但真心爸妈还是认为爸爸妈妈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来找到一个适切的尺度,那就是: 当我们想管孩子时,先想想,这件事它到底影响了什么? 这件事它到底影响了什么? 带两个孩子,每次遇到“要不要管”的抉择,我
宝宝学说话的几个关键期,家长需要做什么?宝宝学说话时,家长该如何引导?宝宝3岁了,还只会叫爸爸妈妈。朋友的宝宝和他差不多大,别说中文了,英文都记住了一些,还能背上几首古诗。跟他说什么他也都懂,可是就是不说,偶尔说的时候发音也模糊不清,愁死我了,该怎么办? 老人说,孩子说话越晚越聪明,还给我举例隔壁老李家的孩子快上小学才开口说话,结果成绩特别棒,稳坐班级前三! 于是,我只能不断给自己洗脑,贵人语迟,贵人语迟……可是我要如何相信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比一个出口成章的娃还聪明呢?显然已经落下了十万八千里啊…… 面对妈妈的滔滔不绝,小编深表理解。眼见别人家的娃小嘴不停地说,可是自家的宝宝却有口难开,不急成“热锅上的蚂蚁”才怪! 其实,想要让宝宝早开金口,是讲究时机和方法滴,千万别乱入“坑”哦! 孩子的语言发育 1—2月:咿呀学语
什么样的爸爸能带出优秀的孩子出来?都说爸爸对孩子的影响高达八成,孩子以后成就如何,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得出一个结论,对孩子未来成就的影响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占八成之高,而心理学家给出的答案是,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母亲对孩子影响力的五十倍。 事实也是如此,除了少数家庭母亲对孩子影响较深外,绝大多数家庭孩子都是听父亲的,反而不听母亲的。那么一个怎样的父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一、榜样力量 想要孩子变得优秀,父亲一定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样孩子才能有样学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一些粉丝追逐偶像,可能会因为偶像的一个声音全部入伍,也可能因为偶像的一道声音好好学习,而父亲就是孩子的偶像,一个不自律的父亲难以成为偶像,只有身体力行的去做,去让孩子看见并学习,孩子从能从父亲的身上学习到优秀品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一看到孩
孩子的感知能力是从平时的小事培养的,在平时宝宝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用手触摸、用嘴品尝,满足他的好奇心。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感。 1.用手抓食物吃 让宝宝用小手去抓水果块、饼干、面条等来吃。这样做可能会把宝宝的小手弄脏,但在抓食物吃的过程中,除了味觉刺激,还可以锻炼宝宝手的触觉。不过要注意,让宝宝抓的东西不能太烫。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2.玩发声玩具 有些玩具不仅可以发出声响,还能随着声音的节奏产生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刺激宝宝的小手,使宝宝手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敏。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3.里里外外都看到 给宝宝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最好能把物体的里面和外面都给他看一看。比如,你给宝宝看一个汽车玩具,先给他看玩具的整体形象,然后再给他展示一下里面的结构。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和掌握物体的属性,甚至可
"我家宝宝八个月了一点都不认生,无论是谁来抱都没关系,其他同月龄的宝宝都挺认生的,这是怎么回事呀?" 1.什么是“认生” “怕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认生” “怕生”? 大多数宝宝在8-9个月、少数宝宝在6-7个月时,会出现 “陌生人焦虑”,也就是常说的 “认生”、“怕生”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表明宝宝已经对妈妈或最亲近照顾他的人产生了依赖的情感,但由于认知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因此排斥他不熟悉的人。“陌生人焦虑” 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会在1岁后逐渐好转。 2.为什么有的宝宝不认生? 有的妈妈会说:“为什么我的宝宝和邻居家宝宝差不多大,可他的宝宝就一点都不认生呢?” 其实,这种看起来不认生的宝宝又可以被分为两种。有的宝宝适应能力很强,这更多出现在那些经常外出、经常接触陌生人、经常更换生活环
很多家长,对教育孩子一直自带恐慌,怕自家孩子不及别人家孩子,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非常重视早期教育,追着学区房跑,追着兴趣班跑,追着辅导班跑。孩子最初跟同伴相比显得出类拔萃,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孩子身上的光环逐渐消失了,甚至对学习本身丧失了兴趣,他们似乎变“笨”了。家长又开始问我做了这么多努力,孩子却越学越“笨”,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习得性愚蠢”的概念。她认为,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他们将对学习产生无助感,丧失自信心,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一种消极状态,他人就会觉得孩子“越学越笨”了。而实际上,孩子身上逐渐产生的“笨拙感”,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才是孩子越学越“笨”的根源。 “笨办法”1:
怎么有效开发孩子的潜能 1.注意力训练 是否专心,注意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孩子产生多动症等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玩找茬游戏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目标物体和干扰物混合的既定场景中寻找目标物体,通过孩子对信息的辨认中,强化孩子的注意力。 2.记忆力训练 孩子记忆力的好坏和方法,决定孩子是否会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家长可以通过找家游戏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先给孩子目标物体的空间方位线索,让孩子将得到的线索和目标物的外形、颜色等特征、空间位置以及时间相结合,进行推理,得到目标物的确切方位。通过要求孩子记住空间线索,并利用记忆中目标物的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强化孩子的记忆。 3.空间知觉训练 空间知觉是孩子对事物的外形、存在地点等空间方面的性质上的认识。拥有优良的空间知觉能力,有助于
几个月的宝宝开始认人?这个因人而异,但宝宝最早认的一般是妈妈,特别是吃母乳的宝宝,最晚六七个月也会开始认人了。下面看看宝宝多大的时候才开始认人? 俗话说“三月认母” ,因此,大部分宝宝在3个月的时候就会开始认人了,这很具有普遍性。 宝宝开始认人都会有一些表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宝宝开始喜欢一直盯着你看,你往哪边躲宝宝的眼睛就会往哪边去,这个时期的宝宝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会在你身上。有研究表明,0-2个月的婴儿还没无形成图像知觉,所以1、2个月的宝宝往往分不清所接触的对象。到了3月后,宝宝有了接触人面孔的经历,母亲与抚育者的面孔与声响特质逐步明晰,渐渐地随着宝宝对这种熟习感的深化,他们会对这种觉得发生依赖、喜悦与接纳。 每个阶段宝宝的表现特征都会有所不同: 1、一般在2个月时,宝宝可能会对和他说话的大人咧嘴笑,这就说明宝宝的脑子
孩子找不到朋友,父母该帮忙吗?孩子找不到朋友是社交能力出了问题,父母该如何做?下面看看,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朋友,父母可以为他做这3件事。 我的儿子快2岁了,带他去楼下花园玩,他总是不愿意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有时会像个旁观者一样看别的孩子玩。我们每天带他到户外玩两三次,有与别的小孩接触的机会,可他总是与人保持距离,在滑梯上也不愿与别的孩子靠得近些。请问该怎样才能让他更愿意与同龄孩子一块儿玩耍呢? 小朋友与同龄孩子的交往存在明显的发展过程。最早的时候,孩子之间是互不理睬的,他们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玩具或者物品上。慢慢地,小朋友之间有了简单的交往,比如能够相互模仿,互相打招呼、说再见,但这时候他们在一起也并不是真正的一起玩,而是各玩各的平行游戏。直到2 岁半~ 3 岁,小朋友之间才能“合作”着玩游戏了,也慢慢地开始接纳交往规则,这才是真正的友谊阶段的开始。
上周末我带OK去表哥家玩,起初OK和表哥的儿子远远玩得挺嗨,没想之后因为“夜光小恐龙”引发了两人的“小摩擦”。OK想拿过来摸摸,远远却一把夺过,大喊这是“我”的……见两人既没有肢体大碰撞,也没有哭闹的,我和表哥都没有介入。表哥怕我介意他怎么不劝劝大的让让小的,主人让让客人,安慰我,小孩子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处理,你别太担心。我压根儿没放心上,是的,哥哥不肯,也没办法,就看看OK有没有啥办法了 没想这么一说,表哥突然打开了话匣子,“我和你讲,小时候你来我家做客,当时我妈一定要让我把一辆会开的小汽车送给你,我内心是很不愿意的,但我妈死活一定要我送,后来我就特别怕你来我家,我也恨了我妈好久。所以,我很理解儿子的世界……” 我的天哪,我早已不记得这个事了,却没想到已经40好几的表哥至今都“刻骨铭心”,我着实有点意外。表哥说后来的很长时间一段时间,他都不信任他爸妈,到现在想
妈妈们放轻松,学学爸爸带孩子吧。我马上会紧张起来,即使那时我只是坐着发呆,我也会很紧张,像一个立刻上紧发条的军人,随时备战。 有时,先生带孩子去公园玩,家里只剩我一人,心中大喜我就吃零食看电视,然后算淮他们快要回来的时间,我会先把电视关掉、零食收好,躲到厨房里洗奶瓶或是去阳台收衣服。若是他们早一步回来,看到我正大咧咧躺在沙发,我会很慌张,而且心里很不好受。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内衣更衣室,店员问都不问一声便直接闯进来摸了你一把胸部,那样子的让人感到不舒服。 到现在孩子去上学了,每天下午要去接他放学,从淮备放学小点心,就让我有些焦虑;心想着昨天已经吃过面包、前天吃过鸡蛋糕,今天再吃面包会不会吃腻呢?接到他之后,我就想着要带他去吃什么晚餐好呢?若在餐厅要上厕所怎么办?若又没吃完浪费怎么办? 我这个妈当得很紧张,当得并不轻松。有时侯看老公带孩子
你家孩子是由谁带呢?孩子从小由奶奶带还是妈妈带,未来会有大不同?前天碰到了当幼师的同学娟娟,喋喋妈咪对于这个整天和小朋友打交道的职业十分好奇,于是就问她当幼师最趣的事情是什么。可是,她却说都是工作,哪有什么趣味啊。 不过,她说干了这么多年的幼师,只要跟孩子接触一个礼拜,就能清楚到底是妈妈带的还是奶奶带的。她说,在这四个方面,从小又奶奶带的孩子与妈妈带的大不一样。 1.人际交往 对于奶奶辈的老人来说,常常喜欢宅在家里,一方面是因为怕花钱,另一方面是不想出去转。所以就导致了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较少,再加上老一辈和孩子的交流也少,这样就导致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弱。 相反,宝妈则比较喜欢带孩子出去玩,更愿意让孩子交新朋友,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自理能力
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孩子之间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当三角关系达到平稳状态,家庭关系稳固,孩子得以幸福成长。 如果三角平衡被打破,感情出现破裂,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下面这6种夫妻关系,快来对照一下你属于哪一种? 01、暴力型夫妻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有的家庭是行为暴力,夫妻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更严重的是精神暴力,夫妻常常几天没一句话,两人形同陌人。 家庭暴力是婚姻的大忌,如果年幼的孩子经常看到父母打架,首先内心一定会极度恐惧,永远留下挥之不去的精神创伤。 在这样氛围中长大的男孩,多半会传承爸爸的暴脾气,遇到问题,很容易试图用暴力来解决,行为极端。女孩则骄纵任性,听不得任何意见,变得无理取闹。 02、较真型夫妻 夫妻太较真,总是执着于指明对方的不是,会越
有人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怎样,大致分成四种关系:一是“我不好,你好“。二是:”我好,你不好“。三是“我不好,你也不好”。四是“我好,你也好”。 第一种,父母背负一切,世界的中心是孩子。第二种,养儿防老,孩子背负未来。第三种,父母浑浑噩噩,孩子一无所成。第四种,父母积极向上,孩子独立自由。 你们怎么选呢?其实,孩子,在“爸妈”这个称呼外,我还想和你做朋友。 亲爱的小人儿: 之所以叫你“小人儿”,有两个原因。 一是在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你的确很小啊,胳膊腿细得像我的手指。二是“小人”这个词稍带贬义,就算是对你有时候调皮,而我又没什么办法的一种“报复”吧。 首先,我想对你说抱歉,因为我们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也许你觉得好笑:你都没有出生,怎么可能征求你的意见呢?但爸爸这样说,是认真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性格在儿时已基本定型。如果你家男孩有以下优秀的品质,家长一定要好好引导,将来必定有出息。 一、有责任心 很多家庭都要求孩子听话、学习好,却忽略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尤其是男孩。有责任心的男孩,他懂得自己要承担的责任。自己成绩没有考好,不会找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推卸错误,而是去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未来也会对自己及家庭、社会负责。没有责任心的男孩,喜欢找借口,长大后出轨、不孝也多是这类人。 建议:家长不要事事为孩子包办,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允许孩子犯错误,并教育他要勇于承担后果。 二、坚强勇敢 无论在什么时候,坚强勇敢都是男孩所必备的品质。当学习上遇到难题时,他们不会马上放弃,而是契而不舍的寻找答案。这类孩子敢于面对和挑战挫折,能吃苦,而不是遇到一点儿事就慌乱和逃避。
“宝宝,公园的石榴花可漂亮了!我们去看看吧~”你连着唤了好几声,宝宝却只留给你一个玩汽车的高冷背影……“宝宝,陪奶奶去超市买水果吧~”“要!糖糖!”说罢宝宝又埋头看Ta的光头强…… “宝宝,你看那有个小朋友在荡秋千, 我们去和她一起玩好不好?” 宝宝却躲在你身后 小手紧紧攥着你的衣服 说啥也不肯和小伙伴打招呼 …… 咦, 家里怎么出现了一个宅宝宝? 蒙台梭利育儿经 | 1-2岁 原因1: 父母工作忙碌 宅宝宝的出现与父母日常带孩子的方式有关。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迫于社会和生活的压力,他们只能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带孩子。 父母本身工作就非常忙,加之生活中的琐事占掉部分时间,剩余给孩子的就更少了,在家带孩子的时间都非常
为什么很多父母越吼孩子,孩子越不听话?吼孩子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式,相信不少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每次批评孩子都控制不住,说着说着就吼起来。吼完看见孩子委屈的小脸,又开始后悔。总是陷入这种循环,到底该怎么办? 说起吼孩子,不少家长都中枪,本来想心平气和地教孩子,无奈说着说着音量就上去了。 更无奈的是,老母亲说也说了,吼也吼了,孩子根本不走心,一点起色也没有。 今天给大家好好讲讲,孩子为啥干吼没用,家长又该怎么有效地批评孩子。 孩子为什么 越「吼」越不听话? 1. 从畏惧权威到正面宣战 当你因为孩子的「不配合」而情绪爆发时,真正表达的不是看法和观点,只是单纯的愤怒。 2~4 岁的孩子,发育不到位,还只能从自己角度看问题,不能理解家长愤怒的原因。 他们只会感到迷茫和害怕,只能乖乖听话,
一位老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我在地铁站看见了我们班上的于志远,就他一个人,我叫住他,问他:“干吗呢?”他说他要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书。我一算,他还得乘两趟地铁。我问他:“自己一个人能行吗?”他才九岁。他说行,说这是他妈妈给他的任务。 我犹豫了半天,要不要陪他一起去,后来看那孩子对人不搭理的样子,觉得还行,可能不会跟人搭话,也就不会受骗。 我看他上了车才走,也没发现他的父母是不是悄悄跟着了。周一我问他妈妈,他妈妈说早就让孩子自己独自做很多事了,培养孩子自立。 据说是美国的教育经验。 美国法律有规定,十三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单独一人在家里或外出,必须有人陪伴。我们看美国的一些电视电影里,常有父母要出去应酬,就得请人来 “babysit”——直译过来就是“陪孩子坐着”。 很多学生会应聘干这个工作,不必非得陪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