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早教,很多家长都喜欢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音乐适合我家宝宝?”其实,对于婴幼儿来说,任何声音都是对他的一个刺激,家长们需要为宝宝建立一个音乐博物馆,自己当好“馆长”,对宝宝的音乐成长进行引导。 建立“音乐博物馆”:注重多样化、立体性 建立音乐博物馆首先要明白宝宝需要什么样的早教音乐,搜索合适的音乐素材,做到多样化、立体化。 多样化,即搜索尽可能多的音乐早教题材,可以是来自大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犹如我们给孩子建立了一个纵向和横向的坐标,在这个坐标里,让孩子更有目的性地欣赏音乐。如让0-1岁的孩子先接触他所熟悉的自然界声音,如风声、雨声、水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比如汽车声、杯子碰撞的声音,这些宝宝能接触到的一些音效,包括一些简单的旋律,对孩子的
虽然纸工对幼儿有种种益处,而且教起来也简单,但有些父母还是有顾虑,为此我们特地就几个普遍问题向黄老师做了咨询。 Q:做纸艺难免要用到剪刀,总感觉不太安全,万一弄破手怎么办? A:有许多的爸爸妈妈总怕孩子用剪刀会伤到自己的手,其实现在的儿童剪刀都很安全,没有尖角,儿童握手处也有特殊的柔软保护,很安全的。所以只要父母在一旁照看,三岁以上的孩子使用儿童剪刀没有危险。 Q:孩子不会用水粉颜料,弄得满手满身都是,有时候还把双面胶粘到衣服上,更令人担心的是他会不会把固体胶拿来吃? A:孩子刚开始学的时候,的确需要父母或老师从旁帮助,但孩子的学习能力远远大于我们所能想象的,所以不用怕,没有任何事是可以难倒孩子的。另外,如果孩子在学纸艺时,把衣物弄脏,这是在所难免的,父母不应该介意。 Q:孩子现在不知怎么的,见到纸就撕,什么书啦、墙纸啦、钱啦,真
研究表明,婴儿期是人类数学能力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并且具有个性化的训练,幼儿相应的数学能力会得到理想的发展,而一旦错过关键期则会造成发展不足,以后就是花费几倍的气力也难以补偿。若是在关键期受到非科学而杂乱的教育则会严重影响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出现严重的偏差,为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 9~12个月:这几个月是婴儿对语言理解开始发展的阶段,在理解了人类的一些字词句之后,就能够理解最初级的数概念了。在他们的行为中已能表现出对数量的理解。如,10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明确区分大小、轻重,这一时期是人类辨别物品大小的关键期,到1岁左右已能正确区分“多”、“少”。 22个月:此时是婴儿掌握初级数概念的关键期,可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按自然数口头数数“1、2、3…
问:孩子会跳舞,但是不能随着音乐跳舞,是不是因为她没有跳舞的天分?还是因为孩子的年龄段或者其他原因? 答:我不知道你孩子是什么年龄段,孩子和孩子之间在音乐节奏上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天生节奏感不太强,这要靠我们在舞蹈当中进行训练,在舞蹈当中要强调重拍、强调动作的重点。如果这个孩子听不懂音乐的话,让他看着别的孩子的动作。比如让孩子在重拍上举手,你告诉他别人举手时你马上举手多训练几次,随着音乐他的节奏感会马上提高。当然告诉家长,回家以后多听有节奏的音乐。节奏感不强的孩子,从小经过训练是可以改正的。随着节奏的训练,他的舞蹈也会有所进步。 问:幼儿舞蹈的学习必须学习基本功吗? 答:首先有两个概念,一个什么是幼儿舞蹈?一个什么是基本功?我们往往认为基本功就是下腰劈叉做技巧,现在在有些少年儿
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某个方面的天赋和潜力,只不过有的宝宝天分高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资更聪明些而已。不论孩子的天赋属于哪一方面,它们都是宝贵的,都应该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肯定,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孩子进一步发展。有经验而细心的父母不难观察到,有的孩子早在一岁左右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某方面的天赋和才干。 许多爸妈会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宝宝是个有天赋的宝宝呢?别急,看完下面介绍的几条线索,你就会心中有数了。 1.比同龄的孩子起步早。 你家宝宝是否比别人更早学会对着人微笑或自己坐起来?当大多数9个月大的宝宝还只会满地乱爬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已经开始扶着家具站起来甚至颤巍巍地想迈动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别人更早开始咿呀学语或拣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尽管也有一些人小时候“开窍”得较晚,日后却成
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3年时间发现,音乐能改变儿童的脑结构。通过学习音乐,胼胝体——连接左右半脑的“高速路”,厚度会增加。这种生理上的改变,对那些和音乐技术无关的技能亦有帮助。 研究人员选取了31名儿童,在他们6岁和9岁时做大脑核磁共振扫描,6岁的那次扫描显示,31名儿童胼胝体没有明显差别。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其中6名儿童一周至少练习双手乐器(如钢琴、小提琴)2个半小时,其余的只练习1到2小时。扫描结果发现,练习时间长的儿童,大脑胼胝体内负责运动和计划功能的区域增大了25%,其他儿童胼胝体的增长速度明显没那么快。 研究还发现,胼胝体的增长,可能对其他和音乐无关的技能也有帮助。目前他们已经测试了计划能力、运动协调性和回忆键盘字母顺序的能力,发现这些儿童确实有所提高。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他们关注的重点是,练习双手乐器对
家长在送儿童去学习的同时,还应尊重儿童自己的兴趣。而且,家长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时间。下面给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些建议性的资料,以供家长参考。 ◎一、学小提琴的适龄期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二、学钢琴的适龄期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果无法期待
很多孩子一开始很喜欢弹琴,后来就厌恶了,因为他们从中得到的不是性情的陶冶和愉快的情绪,而是由父母唠叨和吵骂而引起的焦虑、烦躁、单调、无奈甚至失望和厌恶。 东东学习音乐的故事 东东四岁,妈妈给她报了一个幼儿电子琴兴趣班,孩子在班级跟着老师练琴还挺配合,但是回到家就不喜欢弹琴了。这怎么办呢?有一天,妈妈在窗户外面看孩子们学琴,发现老师很会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孩子们弹完几首曲子,老师夸张地说:“哎呦,你们弹得真好,我要晕倒了。”然后身体就往一边倒,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整节课下来都兴趣盎然。妈妈很受启发,回家就把孩子平时玩的布娃娃玩具找出来10个,整齐地码放在电子琴旁边的桌子上,东东弹完一首曲子,妈妈就让布娃娃晕倒一个,孩子特别高兴,有时候,妈妈不在身边,她就自己弹,然后自己“帮助”布娃娃晕倒,东东很快成为班里乐感发展最快的孩子。 一
要想让孩子学好钢琴,作为父母,就要做好孩子的陪伴,在学习过程始终关注孩子,给孩子一个好环境、好老师、好态度... 1.父母可参观一下孩子学习钢琴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每天都要关心孩子的练习情况。 2.选择能教好孩子的老师。会教育孩子的老师比有名气的老师更重要。 3.孩子自己说想学,就让他学;如孩子学得高兴快乐,就让他继续学下去。 4.选择离家不远的学校为好,不上徒有虚名、赢利倾向严重的学校。 5.孩子上了艺术学校后,如果发现睡眠不好、做恶梦、说梦话、食欲不振、疲劳等情况,要立即中断,因为这说明孩子的身体吃不消这样的负担。 6.如发现孩子有进步,就要继续下去。如果上了3个月,半年也不见进步,可以中断,当然也有高原现象。心理学上把钢琴、芭蕾、游泳、
1.当孩子绘画时,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 2.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 3.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 4.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5.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要重复“不要骄傲”之类的话; 6.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 7.不恰当地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 8.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 9.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 10.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目前,有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再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便于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诸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
从宝宝自身状况来考虑,选择才艺班的基本要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年龄,一是宝宝的才艺基础。 根据年龄来选择 据张学龄医师介绍,之所以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是因为很多才艺都有年龄界定。比如学习珠心算、数学类或围棋等,最好在中班以上,也就是到4~5岁再学习。如果是钢琴,最好等宝宝 5岁以后再开始,因为钢琴课程需要孩子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否则认琴谱会有困难。而且孩子的手掌不够大,也很难弹出完美的音符。而5岁以上的孩子则比较适合,因为其手指部分的小肌肉发展较为成熟,也能比较有力地敲击琴
父母都希望自已的孩子多才多艺,所以在他还没有多大的时候就张罗着给他学这个学那个,就怕比别的孩子晚一步。但是到底孩子多大的时候开始学才艺才是最好的呢? 游戏启蒙成首选 早教专家们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展开了一次大调查,发现0至3岁孩子的父母中,有83。4%的人“常和孩子玩各种游戏”;另有超过六成的父母会“常给孩子听音乐”、“常买一些开发智力的光盘放给孩子看”;还有42。2%的父母会“常读书给孩子听”,有43。7%的父母会“常给孩子听故事磁带”;选择“什么也没做”的父母,仅占0。9%。 才艺启蒙要自然 资深儿童心理学家徐凡赞同父母们的做法,因为0至3岁的孩子需要接触各种事物,为广泛发展他们的
编者的话:踢毽子、丢手绢、玩过家家是很多人回首孩提时代的温暖记忆。而曾几何时,孩子们的游戏已被各种各样的才艺培训所代替,他们小小的身躯背负着太多长辈沉沉的希望。但是,一些过早学习乐器、舞蹈却适得其反的例子也让我们痛心疾首。了解儿童生理特点,恢复孩子纯真本性,是众多专家对父母的呼吁。 童年,是一个美丽的名词,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快乐的时光。而越来越多的父母却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名义,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据调查,2005年暑假全国城市中有48.6%的中小学生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其中大部分是学习才艺的特长班。并且很多孩子参加特长班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事实上有99%的孩子并不是很适合专业化训练和学习的。 诚然,学习才艺可以激发孩子潜能,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吕思清、
您喜欢小提琴吗?是不是也想过让宝宝学习小提琴呢?可是您对小提琴了解吗? WHAT——了解小提琴 如果让您数出几种乐器来,小提琴一定是排在前几位的。一向被称为“乐器之后”的小提琴,是一件表现力非常丰富的歌唱性的弦乐器。由于是用弓子演奏的乐器,可以演奏持续的长音,虽有左手四个手指按弦,却以歌唱见长,就像美丽少女的歌唱,柔美动听——既可以演奏非常抒情、甜美的旋律,又能奏出热情、激动的曲调和活泼、欢快、强有力的音乐。 WHY——为什么要学小提琴 小提琴的学习锻炼了数学思维,把一种理性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作为一种审美的修养,把手、眼、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锻炼了脑力,又锻炼了身体,达到全面开发智力和情商的目的。具体说来,宝宝学习小提琴可以: ·左右手齐动,能同时开发左右脑
就智力的内容看,记忆力也是其中之一,通过背唐诗训练记忆力,就是益智的一个方面。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儿童的记忆能力很强,不仅对理解的东西,即使是不大理解,甚至不理解的东西也能很快记住,尤其对那些没有内在联系的记忆内容更能反映儿童的优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能吟,就是对背诵唐诗后智力全面提高的明证。智力内容中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综合智力的表达能力。只有经过记忆、想象、思考等全面智力活动后,才能形之于语言。只要正确引导背诵唐诗,他们的语言将会大大地被丰富。 从生理上来看,因唐诗具有音乐性,节奏鲜明,对听觉器官是一种良性刺激,并通过大脑产生生理效应。朗读诗句是一种口腔运动,而口腔运动具有健脑作用。此外,反复吟诗,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的生化代谢更加旺盛,能增加一些有益的激素及活性物质的分泌,这些
比起年轻的爸爸、妈妈学习外语的年代,今天的孩子拥有了更好的外部条件与更多的选择。而面对选择,家长常常有不少困惑与误区。在此小编收集了一些专家意见,分析了这些误区和误解,以供家长们参考。 误区1 英语教师首选老外 事实:外国人并不等于外教 通常来说,外教的语音更纯正、更规范、更自然。但会说英语不意味着就能教孩子,在国外,从事教育必须通过严格的资质认证。目前,国内的某些外教实际上并不懂得孩子的语言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怎么能教好孩子呢?而相比之下,中教在与孩子的交流上更占优势,也更容易理解孩子在两种语言转换方面会遇到什么困难。另外,盲目追求全外教,对于一些词汇量还不足够大的孩子,因为交流范围实在太小,效率太低,会使他们在学习之初受到打击而产生沮丧感,从而影响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专家建议,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英语教师,都要从
当宝宝开始闻歌起舞时,预示着宝宝“节奏”敏感期已经到来,对节奏的感觉逐渐形成。事实上,宝宝还在胚胎时期就一直在聆听着妈妈心跳的节律、说话的节奏,宝宝对富有节奏的声音一直保持着与身俱来的敏感性。出生后,我们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节奏都在潜移默化着宝宝,使宝宝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节奏感。只要听见有节奏的声音,小家伙就会象上了发条一般扭个不停,成了真正的电动小马达。 每个宝宝都会经历“闻歌起舞”的阶段,但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妈妈们没有特别在意他的这个特点和喜好,宝宝的这种感觉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宝宝爱上节奏的契机,更好地发展他对音乐的感觉。 多听——让宝宝的小耳朵学会倾听,学会捕捉周遭的每一个快乐音符 多听节奏感强的音乐:这是为宝宝定制音乐快餐的首选,也是一条最具时效的捷径。哪些音乐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感呢
美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它通过具体可视的形象反映现实,因此,也称“视觉艺术”。 它具有直观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它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能鼓舞人们奋进。美术活动是多方面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制做小玩具以及美术欣赏等,都是美术活动的内容。那么怎样通过这些美术活动来发现孩子的早期美术才能呢?孩子的早期美术才能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 1、喜欢绘画。不管是墙上或地上有机会就涂、抹、画,习惯画一种或几种物品。能长时间的画一张画,直到画好为止。 2、喜欢泥塑。能用彩色橡皮泥,捏出各种动物或物品等。 3、对剪纸有浓厚的兴趣,喜欢用剪刀和各种颜色和纸剪出多种千姿百态的窗花等物品。 4、对折纸有兴趣,看见纸就会折出很多东西,一教就会,并且折叠得整齐。 5、爱好制作和粘贴,能用剪好的东西拼粘成优
孩子马上就放暑假了,我相信所有的家长们都在思索:怎样让孩子拥有一个愉快有意义的暑假呢?怎样让孩子的暑假不再孤独丰富多彩呢?该给孩子报什么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呢?我认为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选择哪个班,应该和自己的孩子商量一下。 说实话我很喜欢放假的日子,与上班族比起来当老师的就有这点好处,我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度过,我也有自己的打算,说来与大家共享: 一、怡情养性,让孩子在特长上更上层楼 儿子的二胡与书法是同时进行的,历经三年。二胡已经达到六级,在平时练琴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没能静下心来,以前的曲子有很多都已经生疏了,利用这个假期让孩子分阶段地复习以前的曲目,跟上老师新教的曲目。老师要求大量的听名曲,还要到人多的地方去练琴,训练自己的胆量、信心。 在书法方面,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