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学琴,开心就好
    孩子学琴,开心就好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它优美的音色和多声部合奏的音响效果,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弹钢琴成了许多爱好音乐者从小的梦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已走入普通家庭,随之成为了少年儿童学习乐器的首选。近几年来,学习钢琴的孩子逐年增长,中国不断涌现出“琴童”。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现针对学习钢琴的好处和从何时开始学习钢琴为宜,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习钢琴的益处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及形象思维能力。通过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学会了钢琴以后,会变得更加活泼和聪明并充满自信。许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学习了钢琴以后,学会了听讲、学会了专注,由此更容易接受各种知识。钢琴需要双手弹奏,同时需要眼睛看谱,耳朵听自己弹奏的是否正确,脑子还要照顾到弹奏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甚至脚踩踏

  • 和孩子一起享受美术的快乐
    和孩子一起享受美术的快乐

          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确实,在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有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现,这些表现使得学前儿童的美术有着成人美术无可比拟的魅力,有些家长在对待充满童趣的儿童美术作品时,会用成人美术的标准衡量,这是不合适的,要站在孩子的水平线上看待儿童美术作品。那儿童画又该如何教呢?随着其身心发展,学前儿童绘画发展一般经历了涂鸦期(1~3岁),象征期(3~5岁)和图式期(5~7岁)三个阶段。      (1)涂鸦期:儿童涂鸦实际上是儿童的感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他们在涂画之前没有构思、不讲究造型、色彩和构图,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     &

  • 能否成琴童,家长是因素
    能否成琴童,家长是因素

        当钢琴王子郎朗、李云迪征服世界乐坛时,他们同时也征服了众多中国年轻家长的心灵。   这两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作为中国年轻一代音乐家里的偶像级代表人物,让中国家长有理由相信:“我的孩子也很有必要拥有一个钢琴童年,就像郎朗一样。”   当代的大多数中国家长其实也是音乐门外汉,他们对音乐的了解更多的是从一些流行歌曲开始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普通家庭里,实现“音乐之声”的梦想?记者专门采访了在国内进行学前艺术教育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前系艺术教研室主任王丹,请她为家长们解答一些与幼儿学钢琴有关的重要问题。   最好5岁以后学琴   5岁以前的幼儿,最需要的是学会用耳朵聆听各种音乐,享受身体有韵律的摆动,试着制造一些声响。通过对歌唱、舞蹈的感受,先累积一些音乐的概念,以此来丰富幼小的心灵。   从身体的条件而言,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神经肌肉

  • 从小学围棋的宝宝更聪明
    从小学围棋的宝宝更聪明

      孩子一般从4岁开始学习围棋。孩子学习围棋后,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和成败感。“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勤于思考问题。”   4岁开始围棋启蒙   Q:孩子一般4岁开始学围棋较好。”   A:虽然孩子不识字也能学会围棋,但由于4岁孩子的接受程度较强,所以孩子4岁学围棋较适合。   Q:围棋会令孩子觉得枯燥吗?   A:不会,最主要是家长和老师的引导。老师会通过玩游戏、讲故事和活泼的语言表达令孩子爱上围棋课。   好动和好静的孩子皆宜   Q:相对于武术、游泳等兴趣班,围棋要求孩子更加定性,难道好动的孩子就不能学围棋?   A:孩子只要有兴趣,无论是好动或者好静都适合学围棋,如果孩子对围棋感兴趣,好动的孩子在下围棋时也可很专注。通常围棋获奖的孩子都是调皮的,而好静的孩子下围棋,可锻炼意志力和胜负观

  • 如何激发宝宝的绘画兴趣
    如何激发宝宝的绘画兴趣

          可怡妈妈:我家可怡以前喜欢画画,但是最近明确表示不愿意学画画,这使我和她爸爸大伤脑筋,别人家的小孩都喜欢画画,为什么我家孩子就不喜欢呢?    解答:   找出原因   幼儿涂鸦是一种学习活动,往往不被大人理解,认为是胡闹,画画弄脏了衣服要挨打,无意中限制和抑制了儿童的绘画兴趣。强制儿童绘画不是好办法。画一会儿就不想画了,如果父母硬要强制他们画下去也会使儿童对绘画产生厌倦,会引起儿童对绘画的反感,使他感到绘画是门苦差事。   培养兴趣   创造良好的环境 幼儿学画的动机往往来源于模仿,家长常用纸画上些简单的图形,示意他们去表现,鼓励他们自己去画,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儿童自然喜欢画。   游戏中培养兴趣 画画就是玩,要使儿童在轻松愉快

  • 绘画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绘画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时,要画得越像越好,致使目前孩子的画出现了成人化倾向——   鼓励孩子建立多种思维模式   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就想为什么苹果不会飞上天?正是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同样,在孩子的绘画活动中,家长也要鼓励他突破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例如,多数孩子都会把太阳涂成红色或金黄色,且大都是“太阳公公”的形象。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思考:“太阳只能画这种颜色吗?为什么太阳只能是公公?”如果孩子能够提出不同的构思,可进一步启发他:“太阳有什么特点?它给你什么感觉?还有什么样的线条可以用来表现太阳?”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引导,相信孩子纸上的太阳已是五彩缤纷,活灵活现了。   布置孩子亲临其境的环境   直觉性体验是激发孩子大胆想像的好办法,家长可以在环境上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其身心得

  • 想象力是宝宝绘画的源泉
    想象力是宝宝绘画的源泉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认为:画画有利于发展宝宝的智力,使宝宝变得聪明起来,许多事实也证明大多数爱好画画的宝宝比不喜欢画画的宝宝智力相对高,这是因为在画画的过程中,宝宝要观察、记忆、思维,更重要的是想像。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前进,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由此可见,宝宝借助画画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想像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但小宝宝年龄小、控制力差……该怎么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呢?结合这些年来对小班宝宝美术教学的经验,我来给爸妈提供一些小方法,一起分享。    宝宝画些啥?    小宝宝的生活经验较少,只会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且熟悉的、自己感兴趣的物体产生画画兴趣。因此爸妈可以选择宝宝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来画,比如 “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还可以

  • 开发培养幼儿的音乐智力
    开发培养幼儿的音乐智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音色及曲式的整体结构等,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材料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根据音乐自身的特点,音乐智力构成成分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听觉感受,此外,对音的记忆、听觉想象力、对音乐的情感内容的内心体验、对音乐的理性认知。都是音乐智力的重要构成成分。  (二)音乐智能的发展  出生1-2岁:2个月的能模仿其母亲所唱歌曲中的音高、音响和旋律轮廓,4个月的能模仿节奏、结构,到了1岁时,特别喜爱对熟悉歌曲的倾听、跟唱、动作反应或用玩具、盆罐等器具敲击出声音;2岁左右表现出对乐器的兴趣,喜欢反复唱同一首歌曲。2一4岁:对具有强烈节奏的音乐感兴趣并有反应,能感觉到音色的差异;喜欢重复地听、反复地唱同一首歌或只会唱一首歌中的片断,但与别人合唱时音调尚难配合。4一6岁:喜好唱歌,能正确配合音调和节拍与他人合唱;能

  • 幼儿最适宜读图画书
    幼儿最适宜读图画书

      晨报讯 3岁的孩子识字过千,通常会被家长当作乐事到处炫耀,但在昨天下午举办的一次婴幼儿早期阅读的论坛上,却受到了沪上多位幼教专家的质疑。专家提出,以图画为主的“图画书”,才应该占据幼儿早期读物的主导地位。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多年致力推广儿童早期阅读的梅子涵教授认为,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读物应该是孩子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最好辅助工具,而不应该是通过简单的文字阅读而达到识字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色彩明快、以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图画书”,正是学龄前儿童读物的最好选择。  梅子涵表示,此处所言的“图画书”并不是平日所言的连环画和动漫书,因为连环画和动漫书中的图画只是文字的辅助;而“图画书”则是以画面为主导,通过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孩子可以读出一个个故事。在“图画书”的阅读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成

  • 学习陶艺对幼儿益处多多
    学习陶艺对幼儿益处多多

    学习陶艺对幼儿益处多多   中国以生产精致的陶瓷闻名天下,而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又是先有陶再有瓷,所以陶艺在中国是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陶艺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幼儿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幼儿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而幼儿学习陶艺也是近年来的教育热点,到底学陶艺有什么好处,几岁可以接受陶艺学习?陶艺好学吗?带着种种问题我们采访了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四地的专家。   学陶艺的好处   对幼儿陶艺而言,每个孩子就是玩泥高手,这是孩子的天性,那学习陶艺对孩子而言有何益处呢?来看看各地陶艺班老师的说法:   *能带给孩子快乐   北京巧手幼儿陶艺训练班指导老师   玩陶土能带给孩子快乐。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的,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带给孩子一份快乐的心情是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的,当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陶

  • 孩子几岁该动手学纸艺?
    孩子几岁该动手学纸艺?

    纸工,说白了就是对纸的艺术创作,小朋友通过撕、剪、拼贴等创作手段做出的简单但充满童趣的各种纸制工艺品。在越来越重视幼儿动手能力的今天,我们特地采访了几位专家,详细了解了纸艺的方方面面。   *学纸艺的好处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任何的教育都是有效果的。谈起纸艺的训练益处,专家的看法各有侧重:   (一)强化幼儿手部精细动作   学习纸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运用了幼儿的手部。有些幼儿到了三岁,小肌肉发展还不是很完善,通过学习使用剪刀,撕细纸条,撕宽纸条等种种训练,可以达到灵活手部,手眼协调的目的。   (二)锻炼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   纸工是一项创造性的游戏,孩子们通过对撕、剪、贴等各种方法,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一张普通的纸,在经过小手撕,剪等处理后,会让孩子有了小鸡、小鸭或者各种他们熟悉的事物的联想,而发挥这些想象,孩子们就会把无意识的

  • 儿童学跆拳道的四大好处
    儿童学跆拳道的四大好处

      大家可能觉得跆拳道踢踢打打,对抗激烈,只适合青少年和成人练习。其实不然,经过实践,有专家表示:让学龄前儿童练习跆拳道好处很多。   健体:跆拳道的健体作用不言而喻。其动作中的各种踢腿、手臂的上格、下截、拉伸等动作,可使幼儿的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强,肌腱、韧带、肌肉的弹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强幼儿的体力和柔韧性。   启智:跆拳道可给大脑许多良好刺激。练习过程不单是骨骼肌肉的收缩,而是空间感知、经验、类型识别等右脑功能的综合发挥,因此非常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空间转换、形体感知等右脑功能,提高了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育心:跆拳道需要通过做变换方向的动作来明确方位,从而发展了幼儿的空间知觉;此外,孩子们还要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这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勇敢精神,学会了对人、事、物的正确态度。   知礼: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

  • 让民族乐器激扬艺术细胞
    让民族乐器激扬艺术细胞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音乐“母语”,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有哪些语言的“工具”。   民乐种类大搜索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器乐的种类也很多,—般将它们分为四大类:   拉弦乐器:二胡、板胡、马头琴等。   弹弦及打弦乐器:琵琶、柳琴、三弦、古筝、古琴、扬琴等。   吹管乐器:笛、箫、管、葫芦丝等。   打击乐器:鼓、梆、锣等。   TIPS:   一般来说,古筝在孩子四五岁就可以开始学习了,琵琶、二胡、柳琴、扬琴6岁左右开始学比较合适。而很多管乐如笙、笛、管等,需要一定的肺活量,对口型、牙齿也有一些要求,要上小学以后才能学。   细说民族乐器   古筝   古筝是一种弹弦乐器,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筝按五声音阶定弦。   音质特点:古筝发音婉转清

  • 孩子练琴不当易导致手骨无菌坏死
    孩子练琴不当易导致手骨无菌坏死

      据《中国中医药报》:近年来学弹钢琴、电子琴的孩子不断增多,指骨无菌坏死的病例也随之出现。该病的发生可能与练习方法不对及练习时间过多过长有关。   以往,指骨无菌坏死在我国很少见。然而,近年来学弹钢琴、电子琴的孩子不断增多,指骨无菌坏死的病例也随之出现。对此,家长务必引起重视。   不及时诊治日后造成残疾   指骨无菌坏死以食指、小指等活动较多的手指多见,常对称性发生。初期表现为手指患处(中节指骨近端关节)增粗膨大,微痛不适或无明显症状,因此常被家长忽视。若不及时诊治,指骨坏死后骨发育停止,日后就形成畸形短指,造成残疾。无菌坏死的发病有多种因素,如生理缺陷、体质异常、营养障碍等。但最常见的原因是损伤。凡任何原因引起骨胳及周围软组织的血管损伤,都会使血液供应障碍而造成缺血性坏死——无菌坏死。而初学弹琴的孩子指骨无菌坏死,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 怎样引导孩子画意愿画?
    怎样引导孩子画意愿画?

    意愿画是孩子自己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最喜欢的人和物记忆下来,通过想象,运用画的形式表示事物或情节。这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极好方式,对智力发展有很大益处。   ①发展思维。孩子思维发展特点分三个阶段,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岁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岁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即依靠印象进行思维为主。他们从事绘画活动时,是运用对事物的观察、记忆来表现。画的内容,大多是个别物体,如小人、汽车、楼房等,没有情节,没有主题。4、5岁左右的孩子,知识面扩大了,语言词汇丰富了,画面开始出现了主题和情节,有了联想,各形象之间出现了相互呼应的关系,也能反映出孩子情感的流露。如画面出现小人和汽车,他会说:“汽车要听警察叔叔的指挥,不听就撞车了。”孩子就是这样按自己的意愿在边画边讲的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   ②丰富想象。3

  • 我陪孩子学钢琴
    我陪孩子学钢琴

      我的两个孙子在2岁左右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特别是动画片中的音乐和主题歌,他们听几遍就会跟着哼唱,小孙子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但喜欢唱,而且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听到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他们俩都手大指长,有利于学习钢琴。为了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一家人经过商议,并征得孙子的同意,先后给他们各购置了一架钢琴。在他们学钢琴的过程中,我一直陪伴着他们,大孙子去年已通过钢琴六级考试,小孙子也已通过三级考试。几年来,我陪孙子学琴有苦有乐,也有了一些心得,这些心得也许会给其他家长以启发。   一、学龄前是孩子学习乐器的敏感期年幼的孩子一般都喜欢音乐,爱唱歌,爱听乐曲,也爱玩弄乐器。这个时期的孩子无忧无虑,学习上也没什么负担,对音乐的接受力强,有条件的家庭,不妨让孩子学习一种乐器。我的大孙子和小孙子就是在5岁和不足4岁时开始学习钢琴的。

  • 用音乐滋养你的宝贝
    用音乐滋养你的宝贝

      当宝宝还在腹中,不少妈妈就用听音乐的方法进行“胎教”。音乐有独特的魅力和明显促进智力发育的作用,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音乐,并不是要孩子成为音乐家,但是让孩子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孩子的精神生活,给孩子送去欢乐。让孩子通过那美妙的旋律来感受美好的生活,使孩子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觉感受,促进情感体验,陶冶情操,久而久之,孩子的言谈举止变得文雅大方,还可使左右大脑平衡发达,手指的运动,也促进脑的发育。所以,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乐器的孩子更聪明。许多学习优秀的孩子都学习过乐器。当然,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学习音乐只是使孩子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这就是让孩子听音乐,学唱歌。        听音乐  婴儿脑部生长黄金时期  每个孩子都喜欢音乐,当孩子上床后

  • 朱老师教米米的快乐钢琴课
    朱老师教米米的快乐钢琴课

      我的女儿米米,四岁八个月,跟朱巍老师学钢琴近一年。    对于孩子学钢琴,起初我怀有很复杂的心理。一方面,我希望让孩子接受钢琴教育,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促进孩子智力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钢琴的阳春白雪、高深莫测,也给我一个感觉,就是让一个学龄前儿童安静地坐在琴凳上,全神贯注地弹奏练习曲,似乎只是报纸上的音乐神童才能做到的事情。一旦孩子厌学钢琴,浪费的不仅是金钱,最重要的是,孩子会和我出现对立情绪,母子二人的感情都受到伤害,令人难受。    米米学琴的一年经历打消了我的顾虑。我想对计划让孩子学琴的妈妈们说:美好的东西总是吸引人的,如何让孩子感受到钢琴的美妙和吸引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米米在朱老师的指导下,钢琴学习进步得很

  • 让宝宝看书长大
    让宝宝看书长大

      爱东有一个好听的英文名,Anny。怀宝宝的时候正读研究生和二学历,她是算好了时间来要这个孩子的。学业结束后,宝宝盈盈也降生到了这个世界。教书十年,Anny每天都要与各班千差万别的男女学生打交道,使她格外留意孩子们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她喜欢某些学生身上的优点,但同时也注意到他们身上的缺点,每个人都有优劣短长,她喜欢琢磨这些特点背后家庭教育的烙印。小盈盈的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在做贸易进出口工作。许是受益于父母良好的遗传基因,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显现出对知识的新奇与喜爱。有一次怀孕的Anny在听研究生课时,台上是一位讲课极好的女老师,宝宝似乎在腹内也听得格外得意,胎动频频。这大概是真正的胎教吧。盈盈逐日长大,做教师的Anny也并不刻意为孩子讲什么,比如不去买来《看图识字》教孩子或扳着手指头教数数。倒是家里请来照顾盈盈的本地阿姨教了她一点东西。

  • 学前儿童应该怎样学习
    学前儿童应该怎样学习

      近日看到了这样一篇报导,一名不到5岁的孩子的家长接到了幼儿园老师电话,老师告诉他,让他在孩子回家后,多抽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孩子上课跟不上。一问孩子才知道,原来前天全班孩子为参观的客人背诵英语故事时,他儿子背错了。这孩子的妈妈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英语教师,她说:“目前很多幼儿园大力宣传的双语教学名不副实。幼儿园所谓的英语教学,实际上是大段大段背英语故事,孩子一周要背200多个单词的故事,用来做汇报表演。除了英语外,孩子每天还要做两张数学卷子、两张拼音卷子。可是这些幼儿园教师在被问及此事时,说,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合孩子,但它却受到家长的欢迎,幼儿园只能以孩子在园期间能背多少英语单词、认识多少字,作为吸引家长的卖点。学前儿童到底应该怎样学习?这种灌输知识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孩子?幼儿园期间是学的越多越好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儿童心理专家,北京心理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