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中国汉字的特点。中国汉字是笔画组合型的文字。中国汉字中的基本笔画只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提、折、钩”。部首一共有250个,常用的200个。小学一年级要求学写的字,主要是含有这些基本笔画的简单汉字。目的就是让小孩子在初入学的时候能够在学字的基础上较容易地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书写。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的生理特征。一年级的孩子一般是年龄在6-7周岁左右的小孩子,他们的手指上面的控制力度的小肌肉群还没有发育得很好。特别是城市里面的一些孩子,他们在幼儿时期由于家里包办代替了很多本该他们自己力所能及去完成的生活事物。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扣钮扣、系鞋带、帮助做家务等。这些平常的小事,大多都被家长或保姆包办了。因此,许多孩子的手指笨拙而没有力量,突然要求这些孩子握笔写字对于老师和孩子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另外,6-7岁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相对较短暂,一般在10-15分钟。 通过几次教授一年级孩子的写字,结合一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总结了“少、慢、记、等”的写字教学要点,并在实际的运用中取得了“效率高、学生书写规范、书写态度认真”的良好效果。
一少
针对一年级孩子注意力时间短,手指力度弱的实际情况,我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了“三少”的原则,即一节课教得时间少,教的内容少,写的字少。我把一节40分钟的课分为两段,新课就先学习课文,课程的后20分钟教学生字。一课的生字也分在两节课中教授。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初次学写字的畏难情绪。再加上小孩子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你越不让他做的事,他越想做。写字的起步时,把握好孩子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写字兴趣。
二慢
在写字教学中,我发现孩子的字写不好和乱写、随意的态度的形成,与家长老师的“催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孩子还不具备写字的能力时,就一味地催促孩子写快,小孩子为了达到家长老师的要求的写快点,做快点,只好放弃一笔一画规范书写的方式,用自创的随意快捷法,来应付大人的要求。这样不依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只一味地追求快速的“催促”久而久之,不仅没能让孩子在学写字的初期记住运用规范的笔画书写,更让孩子形成了做事心浮气躁的态度。
因此,“慢”不仅培育出孩子们认真的写字态度,也让孩子们在“慢慢写”中写出一个又一个让老师夸赞,让自己也喜欢的“好字”。与这些好字相伴的赞誉和肯定也让孩子的写字兴趣越来越浓。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盖满笑脸、红旗等等各种奖励的小标志的作业中,孩子们体会到写好字,写漂亮的字的快乐。写字的畏难情绪也在“慢”中悄然而逝了……
三记
学习汉字,记字音,记字形、字义是自然的事,但要写好字,我就训练孩子们要记字的占格和字里关键笔画的特征。如:半包围结构,走之底的字,就要记住,里面的部分要写在田字格“十”交叉的位置才好看。左右结构的字,左右两部分要向竖中线靠拢,字才紧凑漂亮。大口框的字要把口字部写得大、方、正,里面的的部分写得居中,字才端正。在写字起步教学中,每遇到一个有代表性的字,就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一起分析。在一天天的观察分析中,孩子们日渐就找到了写漂亮字的规律。在掌握了规律的同时,又记住运用在其他的书写作业中。日积月累,孩子们记住了一个个规范笔画的占格和形状,再加上由“慢”养成的认真态度,写好字,写规范、整洁的作业的好习惯,也就在学字写字中形成了。
四等
“等”是我在大班识字写字教学中摸索出的另外一个教学经验。大的班级学生多,孩子的能力就会有参差不齐的情况。写一个字,有的快有的慢。写得快的孩子往往就等不及,写得慢的孩子就经常被催促写快一点。结果,我发现班级中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写得快的和写得慢的孩子的字,都写得不怎么好。而那些与老师同步的孩子写得不仅好,而且对字的记忆也较为准确,不宜出错。为此,我开始留心观察。我发现快的孩子写不好,是因为他们自己省略了观察这一步骤,心里急着想赶快写完;慢的孩子写不好,首先是他们的能力本身就弱一点,再加上同学老师一催,心里着急就更写不好了。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