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敏这种因自身免疫引起的疾病,如皮肤瘙痒、打喷嚏等,抗生素更是束手无策呀。
误区1:出现炎症就用抗生素
当宝宝生病发热、出现炎症的时候,妈妈们总是很着急,但是也不能病急乱用药(抗生素)。
抗生素并不能代替消炎药使用。误区2::静脉用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效果好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口服药物首先要在胃中消化,其次进行首关消除,而静脉用药则可以直接吸收,应该效果更好。所以宝宝发热时,有的妈妈会要求医生给予静脉用抗生素。
实际上,注射用药一般用于重度感染时,药效强,起效快;口服用药一般都用于感染症状不急或注射抗生素后的序贯治疗,口服剂量能达到杀菌浓度即可。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我们知道抗生素有广谱和窄谱之分:
窄谱抗生素针对性强,不容易产生二重感染,但在治疗严重或混合多种细菌感染时需要联合用药;误区4:频繁更换抗生素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个小感冒都要一定的周期才会好起来。
一味要求宝宝服用抗生素后就立竿见影,恨不得一天之内就痊愈,如果效果不好就立马换其他种类的抗生素治疗,这样好吗?我只能说:耐心点!药物起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至少应观察3天,如3天后仍不见好转,可以咨询医生。误区5:在家擅自给孩子用抗生素
有时候宝宝生病了,有些妈妈为了应急,就拿出以前服用剩下的的抗生素给宝宝服用。但我想问这些宝妈们:你能保证是对症下药吗?剂量又是否准确呢?
首先,如果宝宝是常见的病毒性感冒,抗生素是没有作用的,会导致很多副作用;误区6:一旦有效就停药
有许多宝宝接受抗生素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妈妈们“感觉”宝宝的病好了就马上停药;而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病真的好了再停药的却少之又少。
大多数情况下,你以为宝宝的症状消失就是病好了,其实细菌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残余在体内的细菌就会卷土重来,再次发起攻势,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再次恶化。不仅如此,还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简直是“助纣为虐”!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