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1-3岁>幼儿教育>不要再做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凶手!

不要再做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凶手!

2018年01月16日 16:24阅读次数:57
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会在自己的世界天马行空,他们也有很多问题,父母要注意引导,不要再做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凶手!

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会在自己的世界天马行空,他们也有很多问题,父母要注意引导,不要再做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凶手!

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你可曾也对孩子做过?

教女儿画Q版漫画这事,我一直不能释怀。当时以为那是在孩子绘画,后来才知道那是在剥夺孩子画的能力。

女儿两岁多爱画椭圆,她说是气球,还爱画点点点,她说是蚂蚁。每次画完就把画笔递给我,让我画,每次我都画Q版人物,今天小妹妹,明天小哥哥,一边画还一边告诉她,这是眼睛这是嘴巴这是鼻子。

从那以后,女儿不再画气球蚂蚁了,她开始画Q版的人头。虽然画的歪斜,但我知道,大圆代表脑袋,里面的小圆代表眼睛和嘴巴。

家人看过女儿的作品后很是雀跃,但我看着女儿的画很焦急,也很后悔,当初真不应该教孩子画人型。

画椭圆点点点,才是她这个年龄笔下该有的图形啊。

在我正为自己愚蠢的绘画启蒙懊恼时,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到女儿爬在桌子上,聚精会神的挥动着画笔,我欣喜若狂的跑过去,原来她是在临摹!

这种临摹就像小时候,我们用复写纸,用薄薄的纸蒙在图形上,然后依葫芦画瓢。

我连忙追问女儿,是谁告诉你这么画的?

女儿边画边回答说:“是奶奶教我的。”

听完女儿的话,我像只愤怒的狮子狂奔至奶奶的房间,向奶奶质问道:“妈,别这么教孩子画画,她会失去想象力的!”

奶奶诧异的看着我说:“不这么画,她画不出来。”

我努力的想用有限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可涌到喉咙边的话还是咽下去了。

是的,我没资格质问奶奶,我曾经也这么无知的教过孩子绘画。

如果这种绘画方式,会把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扼杀掉,我才是第一个“凶手”。

01

如果按照美国这位妈妈的做法,我可能会被告上法庭。

1968年美国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内华达州有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听后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

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及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诉状递上去之后,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认为这位母亲大概是疯了,一些家长也感到此举有点莫名其妙。

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都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这位母亲说:

“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去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那里的管理人员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他们的解释是,剪去一边翅膀的天鹅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因此可以放在大水塘里。

而在小水塘里的天鹅,虽然没有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因没有必需的滑翔路程,也会老实地呆在水塘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和智慧。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他们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26个字母的小水塘。”

这个故事让我很内疚。

女儿就像水塘里的天鹅,被妈妈和奶奶剪去了幻想的翅膀,老老实实的呆在那片只有“标准画法”的小水塘里。

02

好在醒悟有时。

孩子的想象力不局限于绘画,或许我还有翻盘的机会,想到这点,似乎心里又不那么懊恼了。

想象力还有什么?我需要寻找更多的可能。

蒙台梭利教室的观察结果,让我想到了女儿其他方面想象力的表现:

比如模拟现实。女儿喜欢玩“假扮”游戏,类似过家家。她曾拿起一个玩具,放在耳边说:“喂,妈妈吗?”“你在哪?”“拜拜,我要去玩了。”自娱自乐的游戏中渗透着幻想的影子。

比如联想。女儿还喜欢把东西比喻成另外一件东西。她蹲完厕所,会指着便盆里的便便说:“我拉了一条蛇”“我拉了一只大乌龟”,虽然不那么优雅,这也暗藏着她想象的能力。

比如通感。与过家家有些相似,女儿看到绘本书里的草莓,会低头假装去闻:“酸酸的草莓”“香甜美味的草莓”。

据说孩子1岁时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女儿16%的绘画想象力被我破坏了,生活中的其他,我只想竭尽所能的保护好它们,让剩下的80%,能发挥到极致。

在摸索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方法可寻:

  • 别太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就像刚过去的圣诞节,孩子不知道耶稣是谁,他们只记得圣诞老人的美好。

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问:“世界上真的会有圣诞老人吗?”

“聪明”的回答是:没有。

“装糊涂”的回答是:有。

聪明的回答,会让孩子失去童心和憧憬。装糊涂的回答,会让孩子对圣诞节有所期待。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一个场景,小女孩和妈妈走着走着,突然指着云朵说:“妈妈,我想吃天上的棉花糖。”孩子妈妈笑着说:“傻孩子,那是云朵。”

孩子当然知道圣诞老人是假的、云朵不能吃。他们仍然明知故问,是他们还存有一份童心和幻想。

太阳为什么不可以是蓝色,月亮为什么不可以是粉色,在童话里,这些都存在。孩子的童年应该是五彩斑斓的,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将“标准”答案告诉他们,那么我们并不是在教育,是扼杀教育。

教育的意义,并不是把我们几十年鉴定过的真理,直接披在孩子身上。教育的意义是启发孩子更多的可能。太阳是黄色月亮是白色,这些显而易见的答案,孩子会在成长中自然知晓。

然而想象力却会在孩子的成长中,渐渐减少。

在童年时代的孩子,父母糊涂一点,笨一点,孩子才会更聪明。

  • 开阔孩子的视野

想象力来源于过往的所见所闻,孩子天马行空,也必须具备一定幻想的素材。如果孩子从未见过大海、蜗牛、城堡...孩子幻想的脑袋里就不会出现这些素材。

孩子的想象力不是凭空捏造,他只会在遇见过的物体里,通过想象加工变形,最终得出新的物体。

想让孩子的想象力丰富,父母需要先往孩子的大脑中输入新的物体。去大自然接触水鸟虫,去动物园观看各类动物,去书本里聆听遥远星空...。

孩子见识过的物体,会存留在他们的大脑硬盘里,在幻想启动时,这些物体就会悠然而出。

  • 适度留白

所谓留白,就是减少我们所说的,所做的。

与孩子看绘本讲故事,适时的反问孩子:“猜猜接下来会怎么样呢?”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大胆的猜。

孩子猜测的结果会有些无聊,甚至荒唐。用一句常用的网络用语释然:“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孩子的荒唐是他幻想后的结果。也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想象力的锻炼。

  • 和孩子一起做“白日梦”

多问孩子如果。

如果你有一只魔法棒,你想变出什么?

如果猫咪会说话,你会和它说什么?

如果你明天能长大,你想做什么?

我记得问女儿最后一个问题时,她是这么说:

“如果我长大了,我要自己倒水洗澡,还要和妈妈一起去工作,还要自己做甜甜圈,还要去很远很远的草坪…”

童言无忌却是孩子内心的渴望。这样的“白日梦”会让孩子处于思考状态,也是幻想的开启。

  • 手工活动

黏土、泥塑、折纸、绘画...这些都算是手工活动。

手工看似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实则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如何折,做成什么样,小物件如何表达?每个问题都需要启动孩子的思考。

前段时间我和女儿比赛用纸盘做小丑鱼,我用百度搜出一堆图案,对照着做。女儿则坐在一边自己捣鼓,我们两互不打扰的做了30分钟。结果,我的小丑鱼很标准,女儿的小丑鱼却变成了大鲨鱼。

我问她:“你是怎么想到的?”

她说:“妈妈,这是生气时候的小丑鱼,它生气了嘴巴就变大了,牙齿也露出来了,然后就变成大鲨鱼啦。”

对于女儿这个创作作品,我非常雀跃,这才是孩子发挥想象力的结果啊。

03

哲学家狄德罗说过:“想象,这是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马云在一堂演讲上呼吁: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学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

这两年BAT的大佬们都在谈智能化,这是未来发展的风向,以后越来越多的流水线与重复性质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未来,我们的孩子面临的是人机共存。

教育部副局长杜占元在12月16日的“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上发表的演讲中,对于“如果机器能够思考,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什么能力”这一论题上,给出了前瞻性见解,其中一点便是创新思维。

无独有偶,与机器比计算比数据,我们的孩子会失去生存的余地,比创新比思维,才是他们的出路。机器毕竟是编程所致,是刻板的,而人是鲜活懂得变通的。

养育孩子也需要顺势而行。

作为父母,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比画的像,答的对更重要。

标准的逻辑会把孩子从A带到B,想象力能带他们去任何地方。

包括未来的工作。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