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你家孩子爱分享吗?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对于引导孩子“分享”的好习惯有什么好方法?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分享。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呢? 儿童分享行为成长规律 2—4岁的儿童开始出现分享行为的萌芽,但是此时的儿童认知水平还很低,自我中心占主导地位,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还不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态度,为别人考虑得少,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不经同伴同意直接拿过来玩耍。 5—6岁时,儿童的“慷慨”行为飞跃发展。通常对一个4岁以下的儿童来说,分享是个很难达到的任务。 帮助孩子建立分享的规则 文明分享:告诉孩子要爱护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等物品,不能随意毁坏。若是毁坏了,就需要承担责任。 礼貌分享:当孩子想和别人分享某事物时,引导孩子使用礼

  • 爸妈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爸妈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有一次谈到当孩子对弹钢琴失去兴趣时,到底要不要逼着孩子继续练琴。爸爸妈妈得让孩子知道,这世界上的事,没有哪一件是不坚持就能成功的,他现在不坚持练琴,以后什么事都不能坚持怎么办? 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让人想到一个非常不好的场景:孩子每天被大人各种各样的大道理压迫着,只能不停地做出他最不愿意的妥协——你有理,我认输! 01 / 亲子沟通中,强势的父母,弱势的孩子 我们经常能看到比孩子高大很多的爸爸妈妈,对着孩子大吼大叫,而孩子要么哇哇大哭,要么委屈地遵从。 在家庭沟通的模式中,孩子与爸爸妈妈相比,显然处于弱势: 他不及父母年长,不及父母生活阅历丰富,不及父母有学识,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及父母,而且一些家庭伦理观念也不断告诉孩子,你跟父母顶嘴、辩驳是不对的。 而父母,显然拥有绝对强势的地位: 比孩子

  • 怎么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怎么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怎么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总一天会长大,总要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想要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这3点入手准没错。 下面的场景,你一定很熟悉:玩具铺的满地都是,孩子玩够了就走,你让他收起来,他就跟没听见一样。每到吃饭,孩子就两手一端:「妈妈喂」。 让他自己吃,他就:「不要不要,妈妈喂」,然后表情迅速拧成一坨, 爆哭警告。 这些技能,孩子明明就会,非得依赖家长,怎么就不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到底是因为啥? 今天我们想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家长该如何适度引导。 自己能做的事儿为啥非得家长给做? 很多时候,孩子明明会做的事儿也不做,其实并不是懒也不是作,我们得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引导。 1. 能力有反复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 孩子将来不孝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孩子将来不孝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各位父母是怎么管教“不孝顺”的孩子呢?造成孩子将来不孝顺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看看5种孩子不孝顺的暗号,父母早发现孩子早受益! “不急不急,家里好吃的都是你的!”“你现在就是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宝贝,你想要什么,爸爸妈妈都愿意给你,就算是天上的星星。” ………这是部分父母与老一辈的口头禅………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成材,却忘记了教导孩子要孝顺,因为错误的教导方式,孩子的内心越来越冷漠,也不懂得体恤父母。 如果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现下面5种不孝顺的暗号时,父母就应及时纠正了! 一、随意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 现代生活中,因为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他们有求必应,而爷爷奶奶更是“肆无忌惮”的宠爱孩子。 长期如此,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到后面只要父母有一次没有满足孩

  • 如何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

    都说好的习惯是可以伴随孩子一生的,阅读亦是如此。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因此为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而烦恼。其实,通常来说,并不是孩子“不爱看书”,而是TA还未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不是一项枯燥乏味、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可以是一次快乐的游戏,更可以是一场刺激有趣的冒险。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养成“书不离手”的好习惯呢?来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适合0-2岁宝宝的阅读小技巧 对于0-2岁的宝宝来说,阅读更多的体现在对阅读形式的感知,而不在具体内容的理解上。因此,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做: 准备“耐撕”的书给宝宝感知 1岁以内的宝宝,对于书的认识是从一般物体开始的,因此,他们会像对待其他玩具一样又撕、又咬、又摸。家长可以准备一

  • 宝宝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办
    宝宝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办

    每个人都是有脾气的,小孩子也一样,但是孩子的情绪管理比较弱,很容易闹情绪的,那么孩子老是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发脾气,我们该如何处理?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孩子也同样。孩子因为缺乏自制力,所以他们闹情绪的时刻非常多,也让父母感觉非常劳累。当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很多父母容易踩中这六大雷区,伤害孩子也伤害自己。看看以下解决方法,学会处理孩子的情绪,做积极智慧的父母! 父母不合理的做法 误区一:以暴制暴 “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会使孩子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误区二:当孩子情绪的奴隶 “不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

  • 如何合理地对孩子说“不”
    如何合理地对孩子说“不”

    “不”是孩子讨厌听,父母讨厌说的一个字。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怕伤他自尊,所以经常对孩子说YES,而有些家长则怕娇惯孩子,则经常对孩子说NO。可能父母的做法不同,所以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是不同的。其实,如何说“不”也是一门艺术。 理解拒绝的重要性 现在不少家庭,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是干依百顺,从来不会拒绝。其实,这样的培养方式是很不可取的。一方面,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另一方面,在各种要求一再轻易地获得了满足之后,孩子会逐渐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直到有一天,家长再也不能满足他们。 适当地拒绝孩子,只要注意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将是大有稗益的。恰当的拒绝孩子不但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反而会让父母在他们心中树立很高的威信,同时也使他们懂得很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如何合理地对孩子说“不” 1岁的孩子

  • 不贴标签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贴标签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育儿过程中能给孩子“贴标签”吗?不贴标签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草率的给孩子贴上某个标签。 昨天带着去楼下玩,遇到几个相熟的妈妈,大家就一起聊了起来。 这时,有位年轻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过来,看到我们,就对小男孩说:“儿子,叫阿姨好!” 孩子有点害羞,躲在妈妈身后不愿出声。 这时,妈妈又催了一次:“叫人啊,怎么这么不懂事!” 在妈妈的不断催促下,孩子低低地问了声好。 妈妈感到很没面子,对我们说:“我家孩子就这样,太胆小了,无论怎么说,就是不愿意跟别人打招呼,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他了。” 然后转过头就开始数落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妈妈平时是怎么教你的,见人要问好你不知道吗,这么怕人,真不知道怎么生出你这么个胆小的孩子……”说着带着孩子走了。 我们几个妈妈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

  • 这几种技能让孩子更自信
    这几种技能让孩子更自信

    未来十年,比钱更能让孩子自信的是这3个技能,晚知道会后悔。因为这种自信是家长给孩子的,孩子的自信,由他自己给自己才更有价值。 书写的技能 孩子有十几年是待在学校的,每天都要写很多字,书写的技能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班上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写作业字体工整、姿势端正,我们老师提起这位学生的时候,都说他写字好。而且小懂老师也发现,每次我们班要有什么活动,需要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这位学生就会被大家推举在黑板上写几个大字。 家长培养孩子不要总想着把花钱放在首位,如果家长能陪伴孩子把书写小事做好,对孩子来说就很受益,也容易变得自信。 社交的技能 班上有很多孩子是不擅长社交的。孩子在学校的社交表现,和家长有非常大的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就没有鼓励孩子社交

  •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成才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成才

    30年后能成才的孩子,多数出自这几种家庭,你家在其中吗?孩子能不能成才,除了孩子自身的因素外,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父母和孩子平等、尊重孩子的家庭 30年后那些能够成才的孩子,小时候生活的家庭多半都是这样的。他们的父母尊重理解孩子,不会想着自己是父母就高高在上的,让孩子无法靠近,相反,这些父母信奉这样一条准则,他们认为孩子和大人是平等的。 尤其是在孩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父母在做很多事情时都会和孩子商量,而不是一味地独裁。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在小的时候得到了平等的待遇,这样的孩子在心理上会更健康。在待人接物时也会更容易被身边的人接受和认可,30年后也会更容易成才。 父母给孩子选择发展方向时,考虑孩子感受的家庭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家庭,一些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首

  • 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的区别
    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的区别

    这几种孩子很“特别”,中国家长遇到了害怕,外国家长却很稀罕。自己从国外回来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同样的孩子在中国和外国可能境遇完全不一样。 自信、自夸的孩子 这位家长说,自己看了中国的一档电视节目。节目里家长和孩子的对话让她受到了冲击,孩子问妈妈自己学习很努力了,进步也很快,为什么得不到你的认可?为什么总是打击我,还一直拿我和别人比较,说我不如别人? 家长的回答是,害怕你骄傲。孩子自信家长警惕、孩子自夸家长打压,家长一直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在国外,家长都会想办法让孩子获得自信。自信、能自夸的孩子是被外国家长欣赏。 或许家长们都应该放平心态,只要孩子没有出现浮躁、自满的行为,让他继续自信、自夸又能怎么样呢?凡是过于忧虑,总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家长反而容易一手促成悲剧。 肆意张扬的孩子

  • 家里有个学霸孩子是什么感受
    家里有个学霸孩子是什么感受

    家里孩子每次都考第一,是什么感受?听完也不是那么羡慕。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孩子成为尖子生,每次都拿好成绩。如果孩子考得不好,家长会比孩子还焦虑。 担心孩子追求成绩,放弃了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见一位学霸父亲给女儿写的信,信中这位父亲劝女儿不要过于看重成绩,不要总考第一。原来,这位父亲是担心女儿的好胜心太强,小小年龄每天熬夜写作业伤害了身体。 这位父亲表达了每次得知女儿考出高分,自豪又忧虑的心情。而且,他还认为如果女儿因为要争名次,每次都想拿第一,而放弃了她喜欢的写作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家长都是这样,总是想要孩子好。现在的孩子想拿第一是不容易的,如果每次都拿第一,意味着孩子要放弃娱乐活动,每天熬夜写作业,休息时间也要参加补习班,失去了发展兴趣,享受生活的能力,这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是非常

  • 孩子喜欢磨叽怎么办
    孩子喜欢磨叽怎么办

    尊重孩子的天性,妈妈内心会更平和,对宝宝成长也会更好 也不知从什么开始,作为父母最忍受不了的就是自家娃太墨迹、太磨蹭。不但耽误孩子的事,还严重影响了家长的生活节奏。 这不,我们邻居家就有一家三口,儿子今天七岁,一家人原本和谐,可突然就开了锅似的,每个大清早都会吵吵嚷嚷一团糟。 “快点,快点,都几点了”这是妈妈的声音,清晰可辨。 “这墨迹,你们能快点不?一会堵车,上班上学都得迟到”,这沉闷的男中音一定是爸爸的。 儿子的说话声,基本听不到,偶有声音,也是哭声。 赶上周末,作为邻居的我们到时清净了不少,可一般临近中午,催促声会再次响起。 长期以往,导致我这个新婚的人没有要孩子的心事。 一天, 和老友聊天,谈起来邻居家的事。老友表示,这现在已经是一种社常态,其根源,本不在孩子慢,而在

  • 宝宝第一次开口叫人是怎么回事
    宝宝第一次开口叫人是怎么回事

    宝宝第一次开口叫人是怎么回事?你家宝宝是先叫爸爸还是先叫妈妈?宝宝第一次开口叫谁是先天决定的吗?看着宝宝一点点长大,感触最大的应该就是妈妈了,从十月怀胎到开口叫人,接触最多付出最多的人非妈妈莫属。 在那一天突然听到宝宝叫了一声妈妈,这所有的付出似乎都得到了回应,分娩他的疼痛、被闹腾的心累一切的一切都已经不值得一提了,心中只剩下欢喜。 这一声奶声奶气的妈妈来得如此突然,怎能叫人不欢喜呢?突然想起,似乎大多数的宝宝都是先学会叫妈妈而不是爸爸。 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在期待着宝宝的第一声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很多的孕妇在胎教的时候就不断的给宝宝灌输妈妈的称呼,希望妈妈这个称呼能够在宝宝脑海中留下印象。即便是面对襁褓中的宝宝,也会情不自禁的告诉他,自己是妈妈。 一般宝宝生长到五个月的时候,便会发出一些声音,这便是开口学说话的关键时刻,所以宝妈们一定

  • 男孩到底怎么养 这3点要提前教会
    男孩到底怎么养 这3点要提前教会

    男孩该如何养育?有男孩的家庭需要教会他什么?男孩怎么养才能让他未来有出息?需要教会男孩几点呢?接下来看看吧。 虽然这个社会在不断的提倡着男女平等,但其实对男孩的要求还是更高一些的。男孩就要有担当,男孩就要以后在结婚中有婚房等等。 这也让很多父母不自觉的对男孩要求更高、更严格,同时也对男孩赋予了很多期望。 比如老话说的“养儿防老”“望子成龙”等,其实也是当代父母对男孩的期许。 那么男孩到底该如何养育呢? 一、让孩子早些独立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照看是无微不至的,甚至很多新闻报道孩子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洗衣服之类的。 这样的溺爱是不对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早些学会独立,毕竟孩子的路是要自己走下去的,父母不可能一直都给予他庇护。 而且独立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必备品,你难道不想让你的孩子也拥有吗?

  • 家长怎么停止对孩子吼叫
    家长怎么停止对孩子吼叫

    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的模范、榜样和第一任老师。家长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平心静气地与孩子交换意见。接下来看看,家长怎么停止对孩子吼叫? 有的家长在面临孩子的叛逆行为时试图镇定下来,但最终还是对孩子大喊大叫了;有的家长是出于对孩子消极行为的担心而大喊大叫的……不论是什么原因,家长的吼叫等于在向孩子表明你已情绪失控。家长大喊大叫,就是在教孩子大喊大叫。 学习帮助家长停止吼叫的办法。 先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当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时,家长首先需要平静自己的情绪,可以跟孩子说:“我现在心情不好,想安静一会儿,等感觉好一点时再跟你讲话可以吗?“如果身边有别的家人,可以请他们帮忙陪一下孩子,让自己有时间静下来整理情绪。 等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后,家长可以问问自己,当下孩子的这个行为是非常重要、必须追究下去,还是本身没有那么严重,是自己有

  • 怎么锻炼宝宝手部力量
    怎么锻炼宝宝手部力量

    不想孩子上学时写字丑怎么办?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写字丑、慢、常出错,该如何教呢?其实6岁前这样教能纠正孩子写字的问题。 0-6个月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吃手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一次次地尝试把小手塞到嘴巴里,从刚开始找不准位置,到后来可以准确地把手放进嘴巴,一旦开发了这项新技能,宝宝就会不停地重复。 吃手不仅仅是宝宝手部能力进化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安抚的方式,我们家二宝多妞一出生就开始吃手了,刚开始放不准,我还会帮她一把,这对培养宝宝的睡眠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妈妈们不必阻止,只需平时多给宝宝做手部的抚触按摩,注意手卫生就足够了。 7-12个月 到了吃辅食的阶段,妈妈们要学会放手,给宝宝喂自己的机会。 准备好合适的手指食物,清洁干净宝宝的双手,让他们自己来练习怎么把食物塞到嘴巴里。可能一

  • 孩子为什么会敏感?高敏感度孩子的表现
    孩子为什么会敏感?高敏感度孩子的表现

    孩子为什么会敏感?高敏感度孩子的表现有哪些?对于高敏感度孩子的这颗“玻璃心”,你保护好了吗?接下来了解一下特别容易敏感的孩子。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会因为别人无意间说的话过分解读和在意,把别人随意开的玩笑当真,对并不存在危险的环境过分警觉…… 我们会认为这样敏感的人不容易相处,而他们也会因为不好的人际关系而常常陷入苦恼。 其实,这种敏感也存在于孩子的身上,比如有的孩子胆小,容易哭闹、喜欢粘人,有的孩子对一些细小的规则很执着,有的孩子不喜欢人多吵闹的地方,有的孩子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情绪变动……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之所以如此“玻璃心”,是因为自己错误的养育方式,比如对孩子过分保护,或者给予孩子过多的自由。 实际上,孩子的所谓“玻璃心”,是因为他们属于高敏感度儿童而已。 什么是敏感?

  • 怎么让孩子真正学会和钱打交道
    怎么让孩子真正学会和钱打交道

    从小让孩子这样和钱打交道,长大后能挣钱,还很有出息。但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在我看来早点让孩子和钱打交道的好处很多,远远大于弊处。 理性花钱,学会节约 上次懒妈就建议身边的一个朋友不要把孩子管的太严,孩子已经五岁半了,没有必要担心他对钱感兴趣。 那个朋友说,这么小的孩子你给他零花钱,他能买什么实用的东西吗?估计他也就知道买些贴纸、卡片之类的,这不就是在浪费钱吗? 其实懒妈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孩子手里早晚会有钱,趁他还小给他零花钱,教他花钱、引导他理财、节约,这是一件特别需要早点落实的教育。孩子会管理钱,意识到钱的价值才会挣钱,长大也不会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才能有出息。 有忧患意识,学会储存钱 有些妈妈问懒妈把钱给孩子,会不会询问孩子把钱花在哪里了?有没有浪费?

  • 养孩子仅仅差的是钱吗
    养孩子仅仅差的是钱吗

    穷人养儿子和富人养儿子有什么不同?这几点差别影响孩子的结局。不过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哪一种家庭一定能百分之百教育出来好孩子。 穷人养儿子,重视传承和责任 听朋友说她的一个表姐出嫁不久后,就被婆家催生,并且婆家还直言不讳地说,希望头胎生男孩,不然可能就需要生二胎。因为婆家认为不生儿子没人养老。 为什么只指望儿子养老呢?因为他们家的家庭条件一般,上一辈人赚钱的能力弱,为了养育好儿女,老人年轻的时候为了多赚钱宁愿牺牲掉健康。终于把儿女养大了,手里没钱、身体也不好,所以只能指望儿子养老。 儿子意味着能吃苦、有力气、有更多机会赚钱,也意味着能代替老人承担起对家庭的职责。 所以,对贫苦的家庭来说,在儿子身上寄予的希望是他能赡养父母、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出生在这样家庭的男生会懂得家庭的责任,也知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