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家长的来信: 女儿琳琳今年4岁,参加了一个培训机构,已经上了一个月课,通过上课视频的观看,她都很积极,很大胆地回答问题及配合老师,跟老师互动。可是,在开学礼上,老师让孩子们排成一排唱歌表演,也跟平时上课一样让每一个小朋友拿自己的作品上台向所有人介绍。 平时这个环节孩子是很积极的,但当天不知为为什就是不愿意上去,老师怎么哄都不行,最后要我陪着上去,她还是不愿意说话。晚上回来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不想读给那些人听。 后来我说她这次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是因为没有大胆地介绍作品。我问她下次能不能做到,她说可以。我感觉孩子还是不够自信,看到这么多陌生人就不敢出声。 琳琳妈妈就很困惑,如果遇见这样的情况,家长该如何处理呢?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编辑支招: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成长导师,应该关注孩子成长的心理是否健康发展,怎样做才能建立宝宝的健康心理呢? 儿童时期孩子们身体发育,智力和性格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孩子身心是否健康,会直接影响到他日后的成长。同时,孩子的健康心理有利于锻炼他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现在的家长们都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以孩子为重心,但是,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吗?快来看看建立儿童健康心理的十大妙招吧! 建立儿童健康心理妙招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情景:5岁的明明在家里倍受宠爱,吃饭前妈妈总要问他:“明明,今天想吃什么呀?你要什么妈妈就做什么。”吃饭的时候总会先给明明夹菜,好吃的都给他。有一次,妈妈给明明夹完菜,又给自己夹了一只大虾,明明看到了,生气地命令妈妈:“不许吃!这是我的!&rdq
好的学习习惯直接连接着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那我们该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呢? 写在上小学之前 “学习习惯”这个短语核心词是“习惯”,“学习”是前缀。 发展心理学上著名的埃里克森八阶段论提出,0-6岁孩子的基本人格雏形已经形成,基础的安全感、自主感、主动感成为孩子人生走向的基调。而这三个感形成,关键在于家庭教养环境是否理解、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顺应孩子的天性养育。 0-6岁的孩子,一方面孩子天生带有自己的“习惯”(与生俱来的生理、心理规律)。 亲自照料过小婴儿的人都知道,小婴儿有自己的生物钟,每天早上几点醒来,晚上几点要睡觉,中间间隔多久会饿,虽然每个孩子多有不同,但是各个孩子都有自己一套自带的作息时间表,养育者只要顺着小婴儿自己的时间表养育,小婴儿就好照料。 因此,掌握孩子的成长规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科学方法 对于现在人来讲,有了电脑等的一些快捷的获得信息的方式,所以书籍已经慢慢的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受到了大人们的影响,宝宝们也不爱阅读了,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阅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来学习一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科学方法。 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
孩子小时候因为一些事情,常常来撒谎,对于孩子的这个毛病,父母也是极其重视的,但有时常常采用办法不妥当。 李女士就是这样的父母,在大晚上的,把8岁的女儿拉进了派出所的值班室,怒气冲冲的说:快,把这个骗子给关起来。然后也不做解释的就走了,把当时的值班民警给整懵了,到底是什么个情况,还没反应过来呢大人就不见了,而孩子以被吓到了,在一边哭个不停。警察试图和孩子沟通来弄明白情况或者得知家庭情况好联系家人,可是孩子哆哆嗦嗦的也说不清,最后只得知了父母的名字,联系上了孩子的父亲,父亲到来后也是一脸懵逼,最后把孩子的母亲叫到派出所时,才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孩子学校组织游玩,最后钱剩余了,每个人退还了200元,而女儿只给了母亲198,而且坚称只退了198元,李女士感觉不对劲,最后和学校的老师确认后得知女儿说谎后,本想等女儿主动承认错误但却死不改口。 李女士大怒下
专注力也称注意力,它原本是宝宝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为什么宝宝会逐渐丧失这种本能呢?关键在于宝宝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在不经意间破坏了专注力自我成长的本能。 No.1不分时机的关心、干扰、催促 2岁的家家正在地板上专心拼积木。她把积木堆起来,哗地又推掉,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一脸专注,推的时候满脸兴奋……奶奶一会儿过来“宝贝,喝水了”;一会儿“宝贝,饿不饿?”;一会儿“宝宝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了?”本来玩得好好的家家发起飙来…… 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写作业坐不住,不是吃东西,就是摆弄小汽车,一会儿又去偷看电视……看家家的案例就该知道原因了!
在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时候,很多妈妈都反映孩子不爱学习,甚至抱怨孩子很不听话等,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应试教育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教育,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先天的学习兴趣,又没有后天的兴趣培养作为铺垫,突然塞给他你认为好的东西,他会排斥,很正常。孩子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和喜好,只能用“不听话”、“叛逆”等方式来告诉你。 若想让孩子爱学习,就要越早让宝宝接触学习 我们只想着给宝宝进行胎教,给宝宝买一堆各种能发音、会动的玩具,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等各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行为,就没想过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只想着给孩子补这补那,怎么就没想过从小就培养呢。自己每天抱着手机不放,却怪孩子不爱学习。 孩子考试成绩总不理想,作文写得像锅白开水。即使你天天给孩子买书看,这也是一种功利性的阅读,效果不一定会如意。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循
3~6岁是人一生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期丰富孩子的词汇,孩子的语文就会充实而生动。在孩子刚学说话时起就抓紧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时机随地进行词汇教育。上动物园、参观博物馆,教他学会形容各种动物、人物、事物。这样实地观察、直观形象使孩子能发准词音,记住词义,正确运用。 3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3岁是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日常用语已经满足不了宝宝语言的发展要求,爸爸妈妈可以开始让宝宝接触诗歌、童话故事等有情节有图画的语言材料;此外宝宝动手能力开始增强,家长要给宝宝准备可拆可画的东西。如:涂鸦,方块玩具等。3岁是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的时期,因此如果手中有了打击乐器,其他打击乐器就暂时不要出现,以防孩子三心二意。如:手中有摇铃,就应引导孩子专心运用摇铃进行节奏练习,待孩子已熟悉摇铃后,再给他铃鼓、响板等乐器,孩子就会产生更浓的兴趣。 4岁幼儿学习
时代在变化,严格的家教再也不是衡量好爸爸的唯一标准了,君不见《爸爸去哪儿》郭涛对石头太过严厉引发网友的申讨,而和天天玩到一块儿的张亮则广受欢迎。 成长起来的80后男孩,正在完成从男人到丈夫、父亲的角色转变。有的已经做了父亲,有的正在准备结婚生子,还有“革命尚未成功”、没有“脱光”的同志们,也积极努力着。时代在变化,严格的家教再也不是衡量好爸爸的唯一标准了,君不见《爸爸去哪儿》郭涛对石头太过严厉引发网友的申讨,而和天天玩到一块儿的张亮则广受欢迎。 那怎么做一个能和孩子玩到一块儿的好爸爸呢? 1、不要吝啬你对宝宝的爱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宝宝未来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只有当宝宝小时候体验到了关于爱的一切积极的情感,内心才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所以,不要吝啬你的爱,向宝宝靠近一点,让他在与爸爸的亲密接触
关于孩子被打之后,家长该如何处理呢?教育孩子如果被打应该打回去,是对还是错?教育孩子挨打了要打回去的说法同时,却忽略了,人家心理学家后面的一段话:但要告知孩子,为了自保要打回去,但要知道哪里可以打,哪里不可以打。 事实上,她的意思并不在于孩子一定要多厉害,以至于谁也别想欺负我们。而在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还要教会孩子辨别。 辨别什么呢? 1. 正确的观念 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不能做。孩子首先要做到是非观念的明确建立。 2. 自保于伤害 有些孩子的确是由别人挑起事端才导致自己“自保”的。 可有些孩子却是因为自己撩闲,进而“伤害”别人的。 这就是区别,可以通过绘本或者小故事来告知孩子“自保”与“伤害”的不同。 3. 平时不惹事,遇事不要怕 常年代班
怎么学 / 成绩才能好 ?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做年,做了这么多年,到最后家长们还是会问一个问题:怎么学成绩才能好?有些家长恨不得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把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倒进孩子的脑袋,认为这是对小学教育最好的启蒙,坚信学得越早以后成绩就越好。这些真的是启蒙教育吗? ◎ 小心数学训练变成数学扼杀 数学训练不等于数学启蒙,如果做的过分很可能变成数学扼杀。教育机构想让家长快些看到成效,就会带着功利心教学,会以最快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数数,学会加减法。这样的教育只配叫做填鸭,怎么能称之为启蒙呢? 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来出身于德国,按照中国家长的推断,这些获奖者的早期教育属于“输在起跑线”的那一类。不要说提早学习了,他们的幼儿园连班级都不分,国家还立法规定学前教育期不允许学知识性的东西。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与人,可这种超前的教育往往会起到
孩子要强、好胜,许多孩子身上都会有,原本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一旦孩子输不起,那么就可能成了一件坏事。那么孩子输不起父母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那么当遇到孩子“输不起”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如何回应孩子,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呢?你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培养他的抗挫折能力。 掌握好迁就孩子和夸奖孩子的“度”,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迁就孩子,也不是每次都必须迁就孩子。比如,与孩子下棋的时候,家长要表现得与孩子的实力旗鼓相当,不要让孩子赢得太轻松。并且在孩子取胜后告诉孩子:“这盘棋你赢了,下得挺不错,不过赢得也不轻松,如果我发挥好一点儿,就可能赢了你。”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赢了并不轻松,输了也不是意外,因为大家的水平差不多。 改变输赢的态度,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输赢过于计较,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成为了孩子最主要的课题。但是作为家长,不应该扼杀了孩子玩的天性,孩子爱玩也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喔。 不要扼杀孩子玩的天性。 在青岛市妇联举办的青岛市第二届“教子有方十大优秀父亲”评选中,平度市开发区高级中学矫鑫老师成功当选,他的女儿在开发区实验学校上六年级,在女儿眼中,他是一位温柔的爸爸。近日记者对矫老师进行了采访,让他畅谈教育孩子的做法与经验,与广大家长分享。 以身作则,做孩子榜样 “首先是以身作则,让孩子有一个好榜样。”在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问到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时 ,矫老师的回答就是责任心,矫老师认为家长要成为孩子人格的榜样,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要和孩子共同阅读、一起写作。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就是保护伞 、是英雄,是他们学
我们常常发现,同样是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里上课,但是孩子间的差距往往非常大。人家的孩子思维敏捷,平时不见得多用功,但是考试成绩总是响当当;而我们的孩子,思路总是不清楚,即使很认真地听课、看书也记不住多少内容。 是我们的孩子笨么?肯定不是。原因很可能出在,孩子学习方法不够好。 其实,有一种非常好用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孩子快速理清思维、构建知识框架,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这个工具就是Thinking Maps——思维导图。 新加坡、美国等许多国家已经将它列为小学的必修科目。 思维导图对孩子有什么用? 简单的说,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有序、全面、细致地观察、思考、分析,理清思维,学会独立思考。 1. 对于3-5岁的孩子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 这个概念可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人或事物,比如宠物
2021年寒假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2021年学生放寒假时间:寒假从2021年1月30日开始,2月26日结束。 2021年普通高中放寒假时间:高中于2021年1月26日学期结束,寒假从2021年1月26日至2月24日。 寒假是指冬季1-2月份期间的假期。 在中国,学校通常将每个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上学期从秋季九月份开始,到次年农历腊月初十左右,各学校开始放假,至元宵节后寒假结束。 学生寒假温馨提示 1、注意通行安全 会走横道和人行道,过马路时会看红绿灯,会跟着大人走,过马路时不疯打、疯跑,不独自一人横穿马路。 认识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标志。 2、注意用电安全 认识电源插座,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孩子小的时候,只有父母两个最信赖最爱的人,不陪伴他,有没有想过他心理有多无助! 还有妈妈说,我的孩子很多缺点,我不知道怎么办? 那是你不了解他。你陪伴他的时间不多,所以你不了解他心里需要什么,你不了解孩子的品性气质,当然也不知道能用什么方法帮助他成长。 或是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一心只想着快快把他的缺点通通改掉,当个省事的妈妈,从没有想想如何静等花开地陪伴他。 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拖一拖,缓一缓,对孩子,尽可能给他时间,和他共同体验实践生活。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这么短短十几年。即使忙到脚不沾地,也要挤时间践行陪伴。 莲子对我说: 妈妈,我希望我放学的时候,你去接我。 是啊,莲子已经上三年级了,很快就成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不用我接送了。 妈妈,我喜欢吃你做的饭,我喜欢妈妈的
有一件事,父母和孩子见了都头疼,那就是作业! 每年暑假,总有一些孩子好像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样子,每天就只知道玩,一到做作业就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勉强在爸妈的唠叨下做一点,也是错误百出,效率极低。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除了催促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然不是!今天,大树老师就来给大家支几招儿~~ 1、写作业慢的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 作业本摊开在桌子上,孩子看似在做作业但思绪却在神游。可能在辨别窗外蝉声的位置,可能时刻关注着客厅传来的电视声音…… 5分钟站起来喝个水,10分钟又起来去上个厕所;一会儿削削铅笔,一会儿又咬咬手指,玩玩橡皮,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不好 这个看似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跟孩子平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你是否为孩子这样的表现担心过?别人家的宝宝对各种颜色特别感兴趣,拿起笔、贴纸或卡片开始玩得不亦乐乎,脸上和头发上都是颜料,瞬间变成了一只小花猫。可是,咱家的宝宝却毫无兴趣,自己走到别的地方玩去了,这是怎么回事? 是孩子不合群吗?社交能力低吗?需要家长做什么引导吗? 其实啊,有时这并不是孩子不合群,而是他们的感官知觉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感官知觉是什么? 宝宝感官知觉各不相同 NAEYC(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的一份资料里说到:宝宝的神经结构可以帮助他们处理环境中的信息和自己身体上的各类感官知觉,而每个宝宝整合并处理感知信息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理论指出,可以根据宝宝的「感知阈值」和「行为策略」这两个维度对其分类。 首先,「感知阈值」可以理解为敏感性。环境中的信息(如光线、声音、温度)会给宝宝的神经系统带来一定的刺激
强势严厉性格的母亲 强势的妈妈总是说一不二,一旦做了决定,就很难被其他人改变。 而严厉的妈妈总是惯于强制、简单粗暴的作风式教育,不容置喙说到做到。 这类妈妈在家庭里担任重要的角色,不仅操心家里的大小事务,更是操心孩子教育和生活。 当孩子犯错时,不先去问清楚事情的原委,而是一上来就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能玩手机”“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都那么乖”…… 对孩子的影响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出来,很容易会形成孤独、胆小的性格,也就会让孩子的心离妈妈越来越远。 过于强势、严厉的管教,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孩子的叛逆意识,更有甚者,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会去做一些坏事。 脾气暴躁性格的母亲 通常来讲,脾气暴躁的妈妈一般都是急性
学习是一件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重在积累和过程的体验,学习是为了快乐享受的,那么该如何让孩子利用时间碎片来学习? “争分夺秒”这个词语放在现代社会里,它更好的解释应该是“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成人之间,懂得时间管理的人,势必收获更多;那么孩子呢?也是如此! 倘若能够把孩子的碎片时间有效利用起来,不经意之间,你会收获很多惊喜。诺妈在今天的文章里面,想和大家聊一聊自己在孩子碎片化时间利用上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短短几月,孩子自学古诗“百余首” 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做语言启蒙,其中有一种方式,就是教孩子背古诗,骆宾王的《鹅》,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算得上是点单率最高的诗篇了。 儿子的诗歌启蒙不算早,在五岁以前,他能够背会的也就是《鹅》、《静夜思》、《春晓》、《草》,一个手都数得过来。孩子有突飞猛进的表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