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时常会忍不住地对孩子大吼?该如何控制自己的这种情绪呢? 孩子真的没有什么大问题值得我们吼叫,还是把吼叫声留给房子着火的时候吧! 是不是所有的妈妈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只是也许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无法用他的理性点醒你的急躁,从而让人无力反思,可能以后还会变本加厉。 最近,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冲孩子吼叫的状况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并不是件新鲜事。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朝他们叫嚷或者尖叫过,甚至数据显示,在7岁孩子的父母中,这个比例会高至98%! 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吼叫的类型,再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吼叫吧! 1 警告性吼叫 这也许是最能让人接受的一种吼叫,可能是为了阻止孩子跑向马路或者用手碰触危险的物品。 但是,过多这样的吼叫会令孩子产生听觉免疫。如果他习惯于大吼大叫的声音,便很难
孩子整天闹腾把家长折腾得够累的,孩子闹腾大半天,该如何让好动宝宝安静一会?让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有什么好的方法?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被他的孩子折腾地够呛。他的孩子阳阳是个好动的男孩子,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开启闹腾模式,在家翻箱倒柜,走来跑去,一刻都不停歇。等到晚上,大人都想睡觉了,他又开启了话痨模式,毫不费劲地和爸妈尬聊到深夜。 我问他,你孩子精力这么旺盛,不需要休息吗?他苦笑道:“他只要充电五分钟,就能闹腾大半天。白天睡小觉,每觉1个小时,大人还没缓过劲,他又醒了。” 就如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高需求宝宝”一样,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这样的“高运动量”宝宝,他们的大运动发展相对较快,又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每天都在通过不停地折腾学会思考、发展新技能,“高运动量宝宝”以男孩子居多,他们很难像女孩子一样文静地坐在那玩,甚至除了睡觉就停不下来,监护他的人会很累,必
“小大人”模样的孩子,如果沾了这种“机灵”,长大后容易没出息。却未曾发现,孩子这种“机灵”如果太过分,容易影响孩子的成长。 “小大人”模样的孩子,爱耍小聪明,妈妈却未曾发觉 一次受邀去朋友家玩,去了之后发现有很多客人,其中有一个是朋友亲戚家的孩子,见面寒暄中朋友力赞这个孩子是如何的冰雪聪明惹人爱,就在这次聚会之后,我觉得朋友的观点稍有偏颇,孩子的确很聪明,说起话来略显成熟,有小大人的模样,但却爱耍小聪明! 朋友家里养了一些观赏鱼,小孩子天性对这些小动物没有抗拒力,这个小女孩也无法避免,先是在一边瞅啊瞅,最后竟然直接下手去捉,朋友见到就加以制止。小姑娘到也没说什么,径直离开了,当时还在心里为孩子点赞。 可剧风下一刻就转变,不一会孩子拉着妈妈的手一起走过来,再次到鱼缸边玩去了。这孩子确实挺有心机,拉着妈妈做挡箭牌,好让自己可
陪孩子读书时,大声阅读还是默读好?家长们别还不知道。还有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中所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习惯呢? 因为一旦养成阅读习惯,孩子就拥有了一辈子带着走的能力,不但成为永远的爱书人,而且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阅读的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声阅读,一种是默读。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就曾说过,课堂上让学生反复阅读,可以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 经常的有声阅读,你将会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无不说明了,有声阅读的好处。但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超过“出声读”的能力。 没错,苏霍姆
宝宝爱打人的6个原因 1、孩子在2岁的时候,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而且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心意的事情,都要通过“动手”来表达,这是我不喜欢的,我不要,我不干! 2、语言能力差,这么大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差,这时候想要表达的东西却没办法表达清楚,自己说不清,家长就无法满足宝宝需求,这时候宝宝就会打人。 3、不会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交往能力较差,想从其他小朋友的手上要东西要玩具,但是其他小朋友不给,宝宝也会打人。 4、为了寻求大人的关注。当宝宝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关注的时候,为了寻求大人的关注,会用这种打人的方式来寻求大人的关注。 5、宝宝的一些生理因素导致,比如在宝宝饿了、累了的时候,也会出现打人的情况。 6、父母在宝宝一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进行正面的遏制,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形成了打人的习惯。
你的担心,正在一步步毁了孩子!总担心孩子的父母,都要好好看看。你担心过你的孩子吗?很多人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吗?这不是父母爱孩子的表现吗? 大错特错!过分、无来由的这些担心,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是害了孩子! 为什么说担心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 记得那一年,我去台湾著名的慈济精舍,有幸听到被尊称为“东方德蕾莎修女”的证严法师说:“如果一个父母常常担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会没有福气;因为福气都被父母给担心掉了。” 是的,担心则乱。过分担心就会引起焦虑,而焦虑的危害是很大的。最直接的一点,焦虑会让你吃不香、睡不着,身体变差。而如果子女还小,你就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这于孩子的成长是无益的;而如果孩子大了,孩子就会反过来担心你的身体,导致不能专心学习、工作,甚至影响到学业和前途。 更大的危害是,如证严法师
孩子上学了,本来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儿。可是,刚刚才开学一个月,同事西西妈开始每天长吁短叹。一问才知道,西西班上别的同学都在上各种兴趣班、课外班,有的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西西虽然也报过几个兴趣班,但是很多中途就放弃了,或者是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要不要报兴趣班? 每天,西西妈接儿子放学,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广告:足球、小提琴、围棋、编程······这些广告传单就像撩拨西西妈心头的稻草——孩子学校的作业本来已经不少了,如果再加上这些兴趣班,孩子的负担会不会太重了?该给孩子报一个兴趣班吗?怎样进行选择呢? 如果你也有西西妈妈这些困惑,不妨把这篇文章看完,希望能够对你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要不要报兴趣班? 先来说说要不要报兴趣班,这也是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家长群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声音: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应当自由自在地生长,报兴趣班、学习班会压
孩子的暑假到了,家长该如何给孩子安排寒假生活计划?寒假里,结束了一学年紧张的学习状态,孩子们即将进入一个相对自由的时空阶段,生活、学习、活动都会面临 “自主”,这个自主空间的安排与利用,是很讲究的。 假期,学校会有建议,老师会有叮嘱,家长会有安排,但是学生最期待的是“我的假期我做主”,率性,尽兴,快乐无期限……其实,再多的快乐时空也是有限的,倘若未雨绸缪,安排得当,假期至少可有三得:一曰健康,二曰学识,三曰增善。 先说健康 睡眠第一,饮食第二,锻炼第三。 睡眠是最实际的需求,假期尽量多睡一些。睡眠中,长个子,调身体,养脏腑,补元气,假期是难得的好时光。家长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孩子好好睡觉,睡几个自然醒,让孩子得到最好的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寒假期间,如何安排孩子们的饮食也成了家长的头等大事。放假期间,一样要注重三餐规律,要培养
今天是假期的第二天,在假期里孩子们都欢呼雀跃的同时,家长们却都犯了愁。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放假是好事啊,家长究竟在愁什么呢? 小萌的父母反映,虽然现在还没放假但小萌的心已经 “全飞了”,想了一大堆这8天长假如何玩耍的计划,还用一张纸列了出来: (1)睡觉睡到自然醒。 (2)手机电脑要玩够。 (3)零食饮料不能少。 (4)动漫电视看个饱。 至于学习作业什么的小迪却一点都不提,这让小萌父母很是发愁,孩子的学习和功课怎么办啊? 小萌父母还记得上一年国庆的时候,小萌每天都沉溺于玩手机玩电脑到深夜,然后睡到太阳晒屁股都不舍得起来,作业和学习完全不管。 结果小萌等到假期结束后还收不了心,整天在教室里昏昏欲睡、上课也不留神....原本就不是很好的成绩再次雪上加霜,其中考试考了个倒数。
大街上、小区里、房间内,家长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听到短信、微信消息响起时,立马拿起手机查看,哪怕孩子就在身边,也抱着手机不撒手……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普通成人每天查看手机60到110次,由此可见,陪伴孩子只有多少时间,难怪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疏远、不爱说话。所以,哈佛心理学家建议:在以下5个关键时间,家长应该放下手机,和孩子好好相处! 1、出门前 每一天,家长忙碌的时刻都是从早晨开始的,不仅要准备孩子上学的衣服、准备早餐、带孩子刷牙洗脸,还要帮忙检查作业是否放进书包、给零花钱。 有时候孩子还会跟家长说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今天什么时候去接自己放学,学校安排了有趣的唱歌比赛,要好的同学会在学校门口等我…… 在这么拥挤的时间里,多数家长醒来后却偏偏喜欢抱着手机工作、聊天、看新闻,一般能看个半小时,听到孩子起床了才跟着一起起床,然后匆
孩子,天生就爱玩儿!各种游戏,从不厌倦!其实,游戏,本来就是孩子的工作!孩子为什么整天都要玩?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烦恼:这孩子怎么整天拽着我陪他玩儿? 小区里、公园里,经常看到一些爸爸妈妈陪着孩子。有的爸爸妈妈会跟孩子一起玩球、玩沙包、跳绳或者玩滑板车,但是绝大部分父母,都是站在一边。 如果你的孩子特别想跟你玩藏猫猫或者打架之类的游戏,你会怎么回应他呢?你是去陪他玩儿还是会让他自己玩儿? 如果女孩子希望妈妈陪她玩打扮公主的游戏。妈妈会不会说我不会玩、我没时间?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她们其实是在这样的一些游戏当中,去认同她的女性角色,去获得美的感受。 如果男孩子非常着迷玩乐高,玩建筑类的游戏。妈妈会不会说,我的孩子整天玩这个,不干别的!实际上孩子喜欢玩这种游戏,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在玩的过程当中,他也会有很多的体验,比如:他会觉得自己很有能力
每个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但重要的不是事后怎么教孩子打回去,也不是被打后找对方家长麻烦,出一口恶气。避免孩子成为欺凌的对象,最好的方法,是教孩子如何自己解决争端,提前演习,不让孩子有被欺负的机会!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篇文章,里面讲到的4个方法十分实用,每一个家长都值得花几分钟看看。 为什么就你家孩子容易被欺负? 思考很久要不要这样开头,毕竟一上来就写下这样的话看起来实在有些犀利+刻薄。 所以很多“受害者”的父母都会回避这个问题。得知自己孩子被欺负,首先责怪的是老师管理不善,对方缺乏教养,孩子胆小懦弱,却从来没想过和自己有没有关系。 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那些容易受欺负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自尊心”很低,是同学眼中的“软杮子”。受欺负的时候不愿意主动求助,事后还不愿意与人分享。 【很多人
1岁左右的宝宝已经像个大宝宝啦,各种能力已经发展的很好。但一些能力还是需要家长的辅助就可以做的更好。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宝宝的早期教育和认知能力如何培养。 大动作能力训练 能力特点 1岁左右的时候,大多数宝宝已经能够下蹲,能够自己弯腰捡东西了,并且运动、行走自如了。有的宝宝可能还会眼睛盯着地面,动作不是很协调地往前“冲”着跑几步。 有的宝宝早在1岁时,就开始尝试着向后退着走了,但大多数宝宝要到1岁半的时候,才能掌握向后退着走的技巧。 训练要点 在玩耍时,要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跑和停,渐渐地,宝宝会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稳,最后,宝宝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至于因速度快\头重脚轻而向前摔倒。 宝宝如行走比较自如,爸爸妈妈可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从较矮的台阶开始,让宝宝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渐再训练宝宝自己下楼梯。
孩子有偷盗行为是怎么回事?有的小孩子看到别人的东西很喜欢,就偷偷的藏起来,孩子偷盗的原因,你想到了吗? 相信你看到孩子“偷盗”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没错,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比如拿爸爸妈妈的物件,小伙伴的玩具,超市的糖果,而且屡教不改,甚是难以教育,这让家长既紧张又无计可施。但是,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并不是偷盗,孩子的年龄和大人不一样,他们拿东西和大人脑子里偷盗的概念是大相径庭的,孩子拿东西是他这个年龄段的正常表现,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孩子拿东西的深层原因。 其实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不是偷盗,而是出于对东西的极度热爱,又无法控制住自己内心中的欲望导致的,孩子被物品的颜色,声音,气味吸引住,就萌生出强烈的占有欲,单凭孩子的意志力是抵挡不住物品的诱惑的。有些孩子比较特殊,他拿东西不是喜欢,只是想尝试看看拿到别人的东西后是什么反应,
孩子是怎么学会骂脏话的呢?孩子会骂脏话到底是谁教的呢?面对孩子忽然说“屌不屌”,除了塞一口饭堵他嘴还有什么招? 早上正出门,碰到邻居正送女儿妞妞去上幼儿园,孩子趴在妈妈肩膀上又哭又闹不想去,还边说,“你是坏妈妈”、“大狗屎”! 妞妞妈对着我尴尬地笑了下,“这孩子最近怎么不学好,老说这样的话?” 说着,她往孩子嘴巴上拍了一巴掌:“妞妞不能说脏话,不然要打嘴的!”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想起《爸爸去哪儿》里有一个吃饭的片段,嗯哼得知自己有40斤重后,傲娇地跟摄影叔叔炫耀,竟然来了句,“屌不屌?” 这句话后面的还没有说完,杜江直接给嗯哼嘴里塞了一大勺米饭,不让他再说,自己则在那尴尬的笑了笑。 父母听到孩子们跟别人说脏话,总觉得好丢脸,恨不得捂住孩子的小嘴。 1孩子说脏话,背后有原因 孩子在很小时候说
当孩子说错话时能急着纠正吗?每年,总有忧心忡忡的父母问我:我孩子已经四岁了,有好些发音,仍不准确。不管我怎么纠正,她就是改不过来,宝妈该怎么办? 我孩子说话的语法不对。不管我教他多少次,他就是学不来。 听到这些问题时,我脑海里总浮现出那些孩子的努力。 他们那么努力,想把音发好。 比如说,想发出“姑姑”于是瞪大眼睛、全神贯注、用力的先说大人教的:/g//u/,但无耐紧接在后,发出的却仍是“嘟嘟”,而不是“姑姑” ,令大人泄气。 大人在听另一个大人说话时,绝不敢动不动就纠正对方的用语错误,最多是以澄清的方式,说:所以你的意思是……? 但许多大人听小孩说话,可就不是如此: “怎么连这个音也发不清楚呀?你是不是大舌头呀?” 当大人这样责问或评断幼儿说话时,结局常常是,幼儿因为不被了解,气的愈说愈大
我跟小吃店老闆递点单的时候,瞄了一眼,是注音的练习本。这本练习本,不是一般初学者,随兴涂鸦练习运笔用的,格子的大小与一个注音符号要练习的次数,已经很接近小一的程度。 我坐下来,看着这位爸爸耐心地拿着橡皮擦,帮孩子擦掉字迹比较不工整的部分,让孩子重写。男孩笨拙地拿着大叁角铅笔,一笔一划地写「ㄈ」,看爸爸擦拭的次数,猜得到,孩子的精细动作实在还没办法应付这种程度的练习。不过握笔的姿势倒是很正确,可能是久经训练。 孩子没有不耐烦的表情,很认分地等爸爸擦完,再提笔继续努力。或许,是孩子的个性,以及他的聪明,让大人急着要让他在起跑点上,加速前进吧! 麵没多久就来了,爸爸把练习本跟铅笔收起来,男孩开心地吃着麵,随意地跟爸爸开玩笑。爸爸也很能接住与回应孩子的情绪,敏感度与教养技巧相当不错,两个人看起来很开心。 我想到「让孩子赢在起跑点」这句老调,即使
孩子精力过于旺盛,怎么也管不住,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下面谈谈面对闹腾的孩子该怎么办。 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宝宝每天都在忙这忙那:坚持为赖床的爸爸提供人肉闹铃、热心的帮奶奶打扫卫生却撞坏了台灯、勤劳的把妈妈的多肉植物浇死、训练小狗直到它累瘫…… 每次宝宝外出玩耍,都把大家弄得鸡飞狗跳,“熊孩子”的名声不胫而走,妈妈心好累……该怎么办…… 爱闹腾 = 旺盛的生命力 爱闹腾是孩子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孩子拥有充足的精力,他需要在探索中释放,所以会表现出按耐不住、闹腾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首先表现在做精细动作、解决事情、探索事情的上面;另外还表现在他的大运动上。如果宝宝在体能上、精力上得不到施展,大运动的需求就总会刺激他,去更多的探索、运动、释放自己的能量。 闹腾需要的是释放
做好这两件事,轻松搞定孩子的启蒙教育。跟闺蜜一起吃饭,一不小心就扯到了孩子身上,当了妈的女人啊,满脑子都是孩子。 闺蜜的孩子刚刚一岁,她开始焦虑了,想着要不要给孩子报个早教班,人家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市面上的早教班动辄好几万,她和老公一个月就那点工资,真是有点吃不消呢,所以特别纠结。 许多父母都像我闺蜜这样,让孩子上早教吧,真有点承担不起,不上吧,又不放心,生怕孩子落下了。 经常在网上看到好多人问,孩子的启蒙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呢?难道除了去早教班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还真不是,除了去早教机构,在家也一样能给孩子做启蒙教育,效果还真的不错。 启蒙教育的黄金期 启蒙教育也称为早期教育,指的是按照婴幼儿运动、智能和情绪发育的规律,采取一定的游戏和活动方式,目的是让孩子的潜能得到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负和孤立?看看你家孩子有吗?孩子容易被欺负或者孤立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一起来找出哪些类型的孩子容易被欺负和孤立? 一位妈妈自己的经历:我是那种性格比较沉闷的人,不活泼,喜欢在自己堆砌的小世界里面呆着,觉得很安全,但是我的这种情况却导致我没有好朋友,特别是大学期间,因为没有和室友一起逃课去ktv,她们就把我孤立起来了。后来干什么都不喊我了,我整个大学期间过的很压抑。 现在我的孩子,我发现也是跟我一样的性格,太内向了,不怎么能够体会别人的意思。所以我现在很担心,我的孩子以后也会被人欺负。 其实这位妈妈的担心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有一些孩子,真的是很容易被其他孩子欺负和孤立,看看你家孩子能幸免不? 被溺爱的孩子 这类孩子无论什么东西,爸妈都已经帮他们准备好了,孩子遇到什么难题家长也是出面帮孩子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