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临,除了炎热的气温,最令人讨厌的就是那些飞来飞去的“吸血鬼”——蚊子。如何让宝宝避免蚊虫叮咬,成了父母们的重点工作。 一、预防工作 1、室内 注意室内清洁卫生,不留卫生死角,不给蚊虫以藏身繁衍的场所; 开窗通风时,要用纱窗做屏障,防止蚊虫飞入; 在厨房、卫生间等角落定期喷洒杀蚊虫的药剂,但最好在小孩不在的时候进行,并注意通风。 为了让孩子在睡觉时不受蚊虫侵扰,可以在小床上配上一个透气性好的蚊帐; 使用电蚊香,但注意蚊香不要离宝宝太近; 为宝宝涂抹驱蚊剂; 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可以在水中放点花露水,也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2、外出 尽量给宝宝穿长袖衣服,出门前可给宝宝全身涂抹些驱蚊剂; 外出旅游时应带好驱蚊用品,比如蚊香、驱蚊剂和蚊帐等,不要
要想宝宝头发长得好,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专家表示:营养、清洁、休息、阳光这四方面对提高宝宝的发质至关重要。因此,要想宝宝头发好,父母应从上述四方面做起。 营养均衡 这对头发生长极为重要,要保证肉类、鱼、蛋、水果和各种蔬菜的摄入和搭配,含碘丰富的紫菜、海带也要经常给宝宝食用。如果宝宝有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应该赶快纠正,以保证丰富、充足的营养通过血液循环供给毛根,促进头发生发。 清洁头发 经常帮宝宝清洗头发有哪些好处? 1、通常2-3天就应给宝宝清洗一次头发,使头皮得到良性刺激,促进头发的生发和生长,还可避免头皮上的油脂、汗液以及污染物刺激头皮,引起头皮发痒、起疱甚至发生感染,导致头发脱落; 2、给宝宝洗发时,要选用无刺激、易起泡沫的儿童专用洗发液,洗头发时要轻轻用手指肚按摩宝宝的头皮; 3、不可用力揉洗头皮和头发
儿童生长发育期因体质较弱易患感冒、咳嗽,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都凭老经验,认为孩子“有火”了,就给孩子吃点清热败火的中药,如牛黄解毒片、三黄片、黄连上清片等。对此,中医专家严肃告诫家长们:不能总给孩子吃败火药。 专家提醒人们:不恰当地服用清热药会导致一系列的药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嗜睡、头晕、面色苍白、动则出汗或入睡汗多、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等。儿童的体质属“稚阳之体”,清热药虽能清除机体内的积热,但也会损伤有助于儿童身体发育的“阳气”。一味滥用清热药,还会使脾胃受损,严重的还会令孩子的生长发育减缓。
相对于成人护肤品,给孩子使用专为他们设计的产品自然安全多了。但任何一类产品都有好坏之分,如何判断婴幼儿护肤品的品质呢?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工程师张金铁为家长们支了几招。 液体稀。婴幼儿护肤品一般含水量很高,涂在皮肤上的感觉要比成人的稀得多,很容易抹开,不能有黏稠感,否则会堵塞宝宝的皮肤毛孔。儿童的浴液、香波等也都比成人的稀。 渗透强。如果给宝宝使用清洁类护肤品后,抚摸时感觉皮肤上有东西附着,就说明可能是这种产品不适合宝宝皮肤使用,或是产品本身就有问题。 泡沫少些。泡沫多的产品有可能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家长要格外注意,一般看上去有细细的泡沫出来就可以了。 气味清新。气味清新自然的一般刺激性也较弱。 家长在购买婴幼儿护肤品时,要到正规的大商场,并避免选择加入香精、
临床上发现不少婴幼儿就有了脚气。调查显示:脚气的家庭内交叉感染很严重,29%的人是被家庭成员传染。所以爱护孩子的小脚丫,首先父母要从自己做起。 如果父母一方是脚气患者,一定要注意将孩子的洗漱用品与大人严格分开。孩子洗澡、洗脚后,要用棉签把脚趾缝里的水擦干,尤其是较胖的孩子。因为,小脚丫缝温度、湿度高的话,很容易造成真菌滋生,容易发生脚气感染。如果擦净了水,小脚丫还会出汗,可给婴儿或幼儿穿上棉制的薄线袜,棉制的小袜子会随时吸净小脚丫缝里的水分,就可以减少担心了。 即使爸爸没有脚气,妈妈没有妇科炎症,也一定不要抱着小儿一起泡在澡盆里,给小儿洗澡之前和做完家务抱小儿之前,最好先洗一下手。孩子的鞋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穿之前最好能先放在室外晾一晾、吹一吹。有朋友和亲人来访,最好给客人穿鞋套,避免使用
11月10日,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消息称,由该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共同编著的《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指导》手册正式出版发行。在我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每天就有近200名儿童因此死亡。不过,这些意外伤害却都是可以预防的。该手册就针对儿童溺水、跌落、烫伤、中毒、窒息、厨房安全和乘车安全七个方面,进行了预防指导。 溺水。家中有蹒跚学步的幼儿,洗手间要关门,马桶盖随时盖上;给孩子洗浴后,家长要及时清空浴盆或浴缸里的水;如果孩子会游泳,也要在水位低于头部的泳池区域游泳。一旦发现孩子溺水,要立刻呼救和报警。 跌落。窗户上应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栏杆间距小于9厘米;窗边不要放桌子、凳子和沙发;保持地面干爽,浴室内装扶手,铺防滑垫;屋内有台阶的,也要安
在北京奥运会奥运村,负责推拿治疗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一科医生张淳,向广大家长建议,夏天常给宝宝揉揉掌横纹。 小儿掌心的小横纹上有劳功穴,这个穴位通心脏,如果每天在睡前,顺着这个小横纹给小儿按摩一次,会有安神的作用,对于胆小的小儿很有效。 经常按摩这个小横纹,还可以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减少得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的机会,而且在孩子因肺和支气管感染,肺部出现干湿性罗音时,按揉这道小横纹,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张淳医生特别建议:在夏季,适宜给小儿每天按摩这个横纹,因为对于心火偏盛的小儿来说,这种按摩,正好可以起到降心火、预防因火气重导致中暑的作用。 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
一、 观察体温。 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超过37.5℃即为发烧,说明有细菌感染,也说明新生儿有一定抗病能力。但早产儿有时不烧反而是体温较低(不到35℃),遇有这种情况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二、 注意精神状况。 当有异常情况时,新生儿常表现为精神弱,眼神发呆,反应差;也有的表现为烦躁不安,这也是疾病的征兆。 三、 面色的变化。 正常新生儿面色是红润的,偶有口周围稍微发青,并不一定有问题,但遇有面色发青或灰白,口周围明显青紫时多半是有了病。
有些新手家长在宝宝发高热时,还紧闭门窗,给宝宝蒙被发汗,结果导致宝宝高热惊厥。对待发热的宝宝,父母应如何做呢?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1.平时多学习,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及护理常识,才不至于在宝宝生病发热时慌乱无措. 要知道,宝宝发热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可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发热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一般来说38.5℃以下不用退热处理,38.5℃以上应采用退热措施。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宝宝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在宝宝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 药物降温:以上措施不明显时,可口服退热药。6个月以下的宝宝尽量使用物理降温。有高热惊
月子里的宝宝怕见光? “月子里的宝宝怕见光!”基于这句“老人言”,新添了宝宝的家庭,总是很细心地把房间弄得暗暗的,生怕把宝宝的眼睛给刺坏了。其实,宝宝才不喜欢过那暗淡无光的日子呢! 初生宝宝不怕光 适宜光刺激——宝宝身心发展的需要 感知觉是婴儿心理发展中最早出现的,而视觉又是感知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生活在适宜的视觉刺激环境中,将为他们知觉和认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新生儿而言,离开阴暗的子宫,来到光明绚丽的世界,“光”是相当大的冲击,眼睛将为宝宝提供外界70%~80%的信息,视觉潜在能力发掘得越早,越有利于宝宝智力的发展。 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婴儿的视觉系统成熟非常快: 1、3个月时,眼睛的聚焦就已接近成人;6个月,视敏度(视力)相当于成人的20%;2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2、眼睛的搜索和跟踪能力发展也很快,1个
妈妈们在给孩子选择衣物时注意的挺多:款式、布料、设计、颜色都要细细地考量一番。但对于小女孩的内裤,你知道应该挑什么样的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妇科主任医师刘慧丽指出,8岁以下女孩最好穿浅色内裤,因为这是妈妈观察女孩是否出现性早熟或患上妇科疾病的最简便方法。 正常情况下,8岁前女孩的生殖系统处于睡眠状态,不会有任何分泌物出现。假如妈妈看到宝宝内裤上有分泌物,同时发现她的身高增长加速,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是性早熟的表现,如不及时治疗,逐渐还会出现阴毛、腋毛及阴道出血,最终影响到宝宝未来的身高及心理发育。而选择浅色的内裤,正好可以方便家长观察,不管是内裤上出现了发黄的结痂或是干的小块,都说明是有感染或有过早发育的可能,因为小便的遗迹往往只是一片均匀的黄色;其他如外阴阴道炎,阴道异物等阴道疾病,也比较容易通过观察内裤上的分泌物及时发现。
废塑料常常用来做儿童玩具,环境保护主义者早就警告,有些化学物质不能被过滤掉,对孩子们有害,并且,动物实验表明,这些化学物质可导致出生缺陷、癌症和发育畸形。化学工厂和玩具制造商反对这些警告,他们引经据典说,塑料是安全的。 中立主义者和学院派的研究中提供了新的有力的证据。欧盟1999年就禁止了某些塑料玩具,而且欧盟过半国家的立法机构都在考虑制定相关法律。 关于家庭塑料制品的争论中心是一种叫邻苯二甲酸盐的物质,它常常用来软化乙烯基、双酚A(BPA),这两种化学物质用来防止塑料制品碎裂。 邻苯二甲酸盐跟多种疾病有关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内分泌紊乱,它会干扰调节雌激素和雄激素的荷尔蒙。几百种动物实验表明,邻苯二甲酸盐跟
也许刚当爸爸妈妈的家长会经常在宝宝的鼻孔、耳道、口腔、眼睛、尿道口、肛门、阴道,发现各种宝宝的分泌物,分泌物绝大部分是宝宝器官的排泄物,但也可能是宝宝发生疾病的征兆。例如,孩子鼻涕多,而且孩子经常吸鼻涕,有可能是中耳炎的征兆,所以父母要小心观察,及早断绝病灶。 宝宝的鼻孔、耳道、口腔、眼睛、尿道口、肛门、阴道及汗腺,经常有各种分泌物排出体外,这些分泌物也是宝宝是否发生疾病的征兆,父母需经常仔细观察自己宝宝的这些分泌物,及早发现各种疾病,以便治疗。 那么,分泌物在什么情况下属于正常,什么情况下不正常呢?父母可以通过分泌物的颜色、形状、气味、量的多少以及一些表现症状来辨别。
误区一:生理性 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如果10天内黄疸消失,就不是病态,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黄疸”。它一般在生后第4~5天出现,一周左右消失。早产儿黄疸可持续到14天消失,产生原因: (1)孩子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加,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增加,使皮肤发黄。 (2)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细胞产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将间胆转化为直胆而由胆道排泄,间胆在血中浓度增高,引起皮肤黄染。 总之,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生理过程,不需要治疗。 误区二:挤压乳腺 新生儿的乳房在生后第4~5天出现轻度肿胀,并有少许乳汁溢出,7~10天达高潮。这是因为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分泌雌激素
生活中,您的孩子难免会阑尾炎。主要是右下腹疼痛,2、3岁的孩子有肚子疼,并且有明显的肚子涨,伴有呕吐,全腹都有压痛,不让摸,可能发烧38度多。2、3岁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因为很容易造成穿孔,成为腹膜炎。10岁以上的孩子患阑尾炎开始是上腹部疼(或者说是胃疼),几个小时之后转移到右下腹痛,有的孩子伴有恶心、呕吐,右下腹有很明显的压痛点,不让摸。疼后可能伴有低烧,37度多到38度,也可能烧到39度。 5、肠套叠。6个月—1岁孩子哭闹,这时家长要考虑是不是孩子肚子疼。如果孩子是一阵一阵哭闹,10—20分钟哭闹一次,每次持续5—6分钟后恢复正常。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可能是肠套叠,某一个肠管突进到另一个肠管里,造成痉挛,一阵一阵疼(圈
佝偻病的病因是婴儿体内缺少维生素D,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发生紊乱。鱼肝油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D,维生素D能促进孩子肠道吸收钙,减少肾小管钙的排泄,并促进血液中的钙向骨内转移,故能起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加服鱼肝油呢?一般认为,给孩子添加鱼肝油应从新生儿期开始,即出生后3-4周起加服浓缩鱼肝油,开始每天一滴,逐步增加,但最多不超过5滴。若是早产儿、双胎儿以及患消化道疾病的新生儿,则应从出生后第2周就开始添加鱼肝油,每天最多不超过5-7滴,一个月后改为每天3-5滴。同时可服适量钙剂,每天不超过0.5克。在服用鱼肝油的过程中,要观察孩子的大便,若发现有消化不良现象时应适当减少鱼肝油的用量,待孩子适应、大便正常后再逐渐增加。
眼睛是心灵之窗。想要让宝宝有一双漂亮的眼睛,除了先天的遗传之外,还有其它方法吗?回答是有的。据了解,婴儿出生后一个月,眼睛只能看到影子;两个月左右,开始可以看到黑白影像;直到四个月之后才拥有彩色视觉。 有了彩色视觉之后,家长可以购买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帮助宝宝的视觉发展。由于这时期的宝宝已经能同时接收声音和视觉,所以悬挂式或是会旋转并发出声音的玩具,不但能吸引宝宝睁开眼睛,也最能刺激宝宝的视觉发展和有利于明眸的形成。 随着宝宝视觉的发展,他们特别喜欢用自己的小眼睛观察世界,也特别喜欢追逐光亮的东西,这时,绝不能让他们看太亮的东西,如:电灯泡等。过亮的东西一会造成宝宝眼睛功能的损伤,影响眼睛的健康;二是太亮的东西会使宝宝因看不清物体本身而不喜欢用眼睛,从而影响视力的正常发展。 打造宝宝的明眸,还必须内外兼顾,外在的刺激足够之后,内在的营养也
婴儿出生一个月叫“满月”,也叫“出月”、“弥月”,这又须来一番庆贺,各地花样层出不穷,而满月剃头这一仪式最为普遍。 满月剃头很有讲究。剃头所用的专用汤,有的地方要由祖辈来烧。烧时,汤中放鸡蛋、鸭蛋,这是专门用来酬谢剃头师傅的。剃时,桌上要点燃“状元红”蜡烛,桌面上铺红毡,上摆桃、面等。请来的理发师到家中时,一进门就得边走边说:“一进大门步步宽,脚上踏着紫金砖,紫金砖上生莲子,莲子上面落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状元定出贵府上。”给婴儿剃头时,剃得不干净不要紧,但决不能把头发剃破。剃时,小孩一般由祖父抱着,有的则由看似福相的亲友抱着剃头。往往在剃胎发前,事先备好一扎葱、一扎芸,备好一把斧,俗称千年斧。这时抱
你是不是担心自己的奶不够宝宝吃?你是不是搞不懂这个只会哭的小家伙到底吃饱了没有?看了我们教你的观察法,你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宝宝吃饱了的4个信号 1、每天要吃8-12次母乳,每次吃完母乳后,妈妈至少有一侧乳房已排空。 2、在吃母乳时,宝宝会发出有节律的吸吮声,并伴有听得见的吞咽声音。 3、在宝宝出生后的头两天,至少排尿1-2次。 如果宝宝出现粉红色结晶尿,这种尿应该在出生后第3天就能消失。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达到6-8次。 4、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多于1大汤匙。 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达4(量多)-10(量少)次。 宝宝没吃饱的9个信号 1、出生3天后,每24小时排尿少于6次。 2、出生3天后,仍然
往年春节前后,许多儿童因暴饮暴食或饮食无度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也有的儿童因为食入了不洁食物导致了感染性腹泻。专家特别在此提醒,节日期间别让孩子吃坏了肠胃。 一到春节,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好吃的东西比平时更多了,糖果、瓜子、点心、饮料、小食品,加上一顿又一顿丰盛的宴席。每年过节期间,都会有吃坏了肚子的儿童就诊,年后儿童的厌食、便秘、食积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增多起来。 据医生介绍,消化功能紊乱主要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痛等,由于小儿胃肠发育尚不成熟,调节功能较成人差,消化能力弱,肠道菌群分布不均且不稳定,同时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相对多,胃肠负担重。加之过节期间甜食摄入比平时多,甜食易伤脾胃,影响食欲;汽水、可乐等含碳酸的饮料会产生气体,喝这些饮料后易造成胃肠胀气,易引发消化功能紊乱。 她提醒家长,节日期间,